服饰是一种文化语境下,造就的显性文化符号,汉族作为中国服装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强烈的文化能量,它的美穿越千年,历久弥新。本书由汉服北京编著,国际知名书籍设计师尹琳琳操刀设计!叙说3000年中国汉服文化,带读者领略中国汉服文化美学!包括周制、晋制、隋与唐制、宋制、明制,5大制式50多套汉服搭配,1000多张静态图,不同角度,展现穿着动感。单件服装平铺大图,款款经典,满满细节,精心讲解。360度穿衣顺序单独展示,力求让汉服学习新人也能秒懂款式特点。以当代艺术手段,表现古典文化韵味,独创装帧工艺,让服饰视觉触达精神,今人巧思与千年文化交融,展现传统汉服文化魅力。
本书囊括了藏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涉及文学、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医药、传统手工技艺等诸多方面,涉及项目近30个,对每个非遗项目起源、历史、现状、传承等各方面做了详尽介绍,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乐谱等,内容丰富详实,是对藏族的非遗项目首次进行的系统式梳理,以及最为权威、全面的一次档案式的记录。
本书囊括了羌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涉及文学、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医药、传统手工技艺等诸多方面,涉及项目近30个,对每个非遗项目起源、历史、现状、传承等各方面做了详尽介绍,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乐谱等,内容丰富详实,是对羌族的非遗项目首次进行的系统式梳理,以及最为权威、全面的一次档案式的记录。
本书囊括了藏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涉及文学、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医药、传统手工技艺等诸多方面,涉及项目近30个,对每个非遗项目起源、历史、现状、传承等各方面做了详尽介绍,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乐谱等,内容丰富详实,是对藏族的非遗项目首次进行的系统式梳理,以及最为权威、全面的一次档案式的记录。
《蒙古部族服饰图典》以图典的形式展示蒙古族43个部族的服饰遗产,并对其形成原因、历史沿革以及民俗文化要素进行系统诠释。这是一部倾尽一生写就的大书,其中收录的4000余件珍贵服饰均来自作者近20年的一手田野调查。作为一部蒙古部族服饰研究专著,该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在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和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部族服饰图典》(第1卷)包含两部分内容。序章讲述蒙古族服饰的整体面貌,从蒙古部族形成及分布格局和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切入,分析了蒙古族服饰的形制特色、穿着习惯和文化属性。第二部分从历史沿革的角度讲述蒙古族服饰的流变,从匈奴服饰、鲜卑服饰、突厥服饰、契丹服饰、女真服饰到蒙元服饰和清代王公服饰,纵向呈现了蒙古族服饰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书中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解析了近
本书囊括了彝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涉及文学、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医药、传统手工技艺等诸多方面,涉及项目近30个,对每个非遗项目起源、历史、现状、传承等各方面做了详尽介绍,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乐谱等,内容丰富详实,是对彝族的非遗项目首次进行的系统式梳理,以及最为权威、全面的一次档案式的记录。
本书以 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人保护研究 为主题,探讨多年来我国各级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保护及非遗传承的基本现状,并提出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人保护和培养的政策建议;并且在前五年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对我国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五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分民族、分区域的统计分析,兼具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价值,以期继续探索保护、传承、利用少数民族非遗的方式,推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
本书作者综合运用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史料和民族学资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考证了武陵山区土家族文化的基本源流,并探讨了在多民族文化交流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土家族民族文化精神特征,特别是分析了楚文化在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影响,并通过典型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来分析展现这些土家族民族文化特征和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化史料价值和学术出版意义。
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对海南黎族传统服饰进行了 考证,汇集海南黎族各方言区服饰类型、文化特征、服饰结构等,并对中国 古老的纺织技艺之一—黎锦及工艺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纺、染、织、绣不同角度分析了黎族服饰的装饰方法及其工艺细节。本书图文并茂,图片珍贵精美,内容丰富翔实,在现代飞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对海南黎族服饰进行了抢救性研究记录,传播了中华 传统文化,尤其对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 传统服饰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本书不仅适合从事传统文化研究、民族传统服饰研究的专业人士、服装设计专业师生学习参考,同时也为服饰从业人员提供了优质素材与灵感,并适合广大美术爱好者阅读与收藏。
本书囊括了羌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涉及文学、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医药、传统手工技艺等诸多方面,涉及项目近30个,对每个非遗项目起源、历史、现状、传承等各方面做了详尽介绍,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乐谱等,内容丰富详实,是对羌族的非遗项目首次进行的系统式梳理,以及最为权威、全面的一次档案式的记录。
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对海南黎族传统服饰进行了 考证,汇集海南黎族各方言区服饰类型、文化特征、服饰结构等,并对中国 古老的纺织技艺之一—黎锦及工艺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纺、染、织、绣不同角度分析了黎族服饰的装饰方法及其工艺细节。本书图文并茂,图片珍贵精美,内容丰富翔实,在现代飞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对海南黎族服饰进行了抢救性研究记录,传播了中华 传统文化,尤其对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 传统服饰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本书不仅适合从事传统文化研究、民族传统服饰研究的专业人士、服装设计专业师生学习参考,同时也为服饰从业人员提供了优质素材与灵感,并适合广大美术爱好者阅读与收藏。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羊氏家族的发展历史、家族文化、家族影响等:以时间为序从纵向上探讨泰山羊氏家族的起源和发展;以家族的代表人物羊祜为中心以横切面的方式探讨泰山羊氏的历史影响;从横向关系上探讨泰山羊氏家族的婚姻和交游;从文化的深度上探讨泰山羊氏家族在经学、文学、艺技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给予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彰显了泰山羊氏深厚的家学和良好的家声;从空间顺序上探讨有关泰山羊氏家族的旧地和文物。对羊祜这样的贤臣和羊献容这样的皇后,作者尤为关照,深刻地探析了他们的心路历程。
本套丛书以1958年、1962年、1963年、1981年、1983年五次大规模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的一手资料为汇编对象,以云南大学所藏大量稀见原始档案为底本。这一批资料包括1958 1983年民间文学调查搜集整理的2000多件稀见的作品文本、手稿、油印稿、档案卡片和照片,涉及18个民族,包含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史诗等多种文类,其中如《千瓣莲花》《章响》《创世纪》《逃婚调》《日午牛牛》等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批资料曾有过内部的油印本,但一直没有公开出版,成为几十年来学界翘首以盼的重要学术史资料。本书以1959 1962年云南大学西双版纳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所搜集整理、翻译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成果为主,主要包括:《章响》《苏文》《玉喃苗》《乔三冒》《苏年达》《千瓣莲花》《召香勐》《帕松敏》《姆莱》《欢笑的南览河》《召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