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急剧提升。所谓“公共外交”,就是关于如何让对方(或者其他国家)理解本国、如何在符合本国利益的前提下,设定和认知世界并引导其言论。它并不局限于何谓外交以及何谓政治的问题,同时还包含如何理解别国或者别国的文化这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本书综合诸多敏锐的知名学者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着眼于美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主要旗手——美国文化中心,探究其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活动理念和活动真实情势的变迁。从文化政治学的角度来考察围绕公共外交的各种言论之争,同时对于美国的国际文化研究和战略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心斋为阳明高弟,开创了影响巨大的泰州学派。梁漱溟先生曾言:“阳明之门尽多高明之士,而泰州一派尤觉气象非凡。”泰州阳明学不但深入心性,而且躬行实践,门下不乏樵夫、农民、陶匠之辈,可谓以平凡世界为道场,弘传心学的辉光。 本书源于作者在江苏东台面对广大市民的系列讲座。在本书中,作者不但将自己对儒家心性学的切身领会凝聚为穿透文本的创见,而且将高妙的心性道理拉回地面,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彼此印证,化本体为“现代工夫”,重新焕发了儒学的生命力。
群众文化学,是研究群众文化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指导群众文化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我国现在还没有群众文化专业,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主要是艺术类的专业人员,也包括其他各个门类的专业人员,他们有专业技能、有从事群众文化的热情,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群众文化不同于专业文化和文化产业,有其特殊的规律性。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应当掌握群众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文化馆(站)系列:群众文化基础知识》就是为此而编写的。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潘岳同志截取中西文明发展 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很多专家学者专门撰文对其进行了评论,本书撷取部分精彩评论可进一步拓展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也是文明对话的起点。本书在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存与对话的层面,挖掘中西方文明各自的“古老价值”,以实现“为所有古老文明互融互鉴开辟出一条近路”的宏伟目标;从文明根性上研究中西方道路之不同,以历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强化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对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中、英文版入选了 “十四五” 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潘岳同志截取中西文明发展 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很多专家学者专门撰文对其进行了评论,本书撷取部分精彩评论可进一步拓展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也是文明对话的起点。本书在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存与对话的层面,挖掘中西方文明各自的“古老价值”,以实现“为所有古老文明互融互鉴开辟出一条近路”的宏伟目标;从文明根性上研究中西方道路之不同,以历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强化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对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中、英文版入选了 “十四五” 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
本书从知识溢出为起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形成、市场规模扩大、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变化以及提升,讨论了知识溢出对产业集聚、产业 集群的构成分布以及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技 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及作用,通过模型和实证分析知识溢出效应,以及在产 业集群发展不同的阶段,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研究了产业集聚 促进市场规模扩大以及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技 术创新生态环境。 本书旨在从技术创新和生态学的视角来揭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 的结构及其进化机制,并探索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以期为提 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治理能力提供借鉴参考。
1992年,萨义德应英国广播公司之邀,担任了 的“瑞思讲座”(Reith Lectures)的主讲人,本书即是该系列演讲的结集。 演讲围绕着知识分子的议题,从文学、文化与政治批评的角度进行了深度的反思。他尖锐地指出,在当今媒体发达、政治与学术利益交融的时代,所谓的知识分子已经是一种特殊职业,集编辑、记者、政客及学术中间人于一身。他们身不由己,往往成为各种权力结构中的一员。反而在去国离乡的移民逐客中,在甘居异端的“业余者”“圈外人”中,我们方能见到知识分子不屈不移卓然特立的风骨典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文化体制改革再出发。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亲历者,作者将过去10年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结集成书,系统梳理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脉络,总结提炼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书中,作者紧扣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困难和矛盾,以亲历者的独特视角进行了全景式扫描,问题剖析鞭辟入里,条分缕析、细腻入微。 文化发展如何在战略上谋篇布局、排兵布阵,是本书探讨的重点问题。作者突破了以往文化行政分业的思维定式,立足于激活文化再生产各环节,提出建立文化“大创作”体制、创新文化“大生产”方式、构建文化“大传播”体系、打造文化“大消费”格局、开创文化“大贸易”局面,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寻找新的突破口,并针对当前
高校是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的摇篮,坚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与培育当代大学生,是高校的使命。本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眼于价值观教育理论在大学生群体的运用,在整合价值观教育研究、青年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攸关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内容、主体、载体、方法、物质基础、生活基础、心理基础、文化基础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力求解决引领与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高校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综合性研究成果。
张进海主编的《宁夏社会科学院蓝皮书系列:2015宁夏文化蓝皮书》从总报告、精神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个案研究等各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新媒体、国有文化产业等文化领域事业发展情况,叙述全面严谨而翔实,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本书从家庭作业如何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指导。该书前六章介绍了家庭作业设计的基本理念,回应了教师如何设计家庭作业才能对学生学习起到推动和支持作用,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完成,不同类型的家庭作业如何设计等问题;第七章介绍了300种家庭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第八章对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了回顾与前瞻。在学校日益强调减轻学生负担,减少学生家庭作业量的背景下,本书为教师设计高效的家庭作业提供了实践指导, 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