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博物馆是怎样诞生的?本书以对谈形式,全景式呈现湘博近10年设计、建设过程。陈建明、矶崎新、胡倩、杨晓、黄建成等行业领军人物,从博物馆学、建筑设计、空间展陈设计等专业角度出发,讲述由一个概念到一座场馆的落成,如何做到从一粒沙开始,到建筑、园林、展陈,甚至文创都有着湘博的精神和烙印的一体化设计。本书通过剖析湘博设计建造过程,为专业人士提供生动样本与可操作方案;同时通过国际竞标、辛追夫人的安置、建筑师的奇特遭遇、T形帛画的展现、常设展的紧张筹备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领读者走到神秘有趣的湘博幕后。
本书是国内shou部全面展示新时代我国文化理论和实践发展成就的研究成果。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本书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 两个结合 ,尤其是 第二个结合 ,为破解百余年来困扰我国思想理论界的 古今中西之争 提供了科学指南,回答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文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文明探源、历史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工作成绩斐然,坚定了全民族历史自信和
本书稿由良渚博物院负责组织策划,为庆祝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三周年,加强中国古代文明对比研究,特遴选了 在中国古代文明方面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就中国文明形成时期的关键遗址和考古学文化进行专项研究。本书名《屈家岭:五千年前的众城之邦》,本书从“前屈家岭时代”的长江中游开始,通过各种考古遗存和发现,描述了屈家岭文化古城的形成、古城中的居民及其生活、逝者的墓地与丧仪、屈家岭文化走出两湖向外发展等内容。屈家岭文化作为长江中游 为兴盛和强势的考古学文化,其遗址分布纵跨湖北、河南、湖南三省。屈家岭文化以其强大的扩张力和 性,与周边考古学文化发生了密切的文明交往和互动,为史前中国多元一体的伟大进程贡献了独特的江汉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历了长期艰苦的开拓,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探索,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制法规体系、行政监管体制及文物保护制度,为新时代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强劲发展和物质条件的日益提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任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央广网,2017年10月27日,http://news.c
这是一部系统阐述陶寺邦国文明的论著。该书在介绍陶寺文明形成的历史背景、陶寺都城选址因素、陶寺早、中期都城基本状况、陶寺晚期殖民地社会状况的基础上,展示了考古、文献、人类学证据链绳论证陶寺都城“尧舜并都”的观点, 总结陶寺邦国的文明成就及其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与贡献。 该书 终试图强调,“中国”概念 初诞生时有明确标准的,即“地中之都,中土之国”,以圭尺“地中”刻度为物化标志。中国文明是指“中国”概念诞生之后、中华文明的核心也就是中国文明核心形成之后的文明。中华文明则不仅包括中国文明,还包括“前中国”时代的文明。所以,陶寺是中国文明核心形成的起点,而非中华文明的起点。
本书稿为文化遗产蓝皮书系列第十本,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蓝皮书课题组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员团队共同完成。文化遗产蓝皮书每年都会有一个主题,本年度主题为 以改革应对发展不充分、不平衡,让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成为政绩 。全书分主题报告和附件两大部分。主题报告是全书核心成果,以文物领域相关工作评估为主的附件则为主题报告提供论据支撑。主题报告主要对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既有成果进行了总结,对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系统改革目标与进展进行了梳理,并针对所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出建议。
\"本书带领我们走进 32位作家、艺术家、设计师和收藏家的书房,听他们讲述藏书背后迷人的历史和故事。其中包括了《我的奋斗》作者卡尔·奥韦·克瑙斯高,设计师品牌3.1?Phillip Lim的创始人林能平,莎士比亚书店经营者西尔维娅·比奇·惠特曼,等等。同时,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9家大大小小、各有千秋的书店和图书馆。 然而,这本书不是关于遥不可及的书房,也不是关于装饰精美的住宅,它展现的是书籍讲故事的力量。家的温暖,来源于被喜爱的事物包围。\"
本书采用布朗芬布伦纳的发展生态学模型从微观、中间、外部和宏观四个层面探索了促进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国际经验、中国相关政策制定及影响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从阿富汗大佛遭到严重破坏,国际社会与阿富汗内部如何进行保护的过程出 发,引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要的三个国际文化公约,思考世界遗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继而在吸收 、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政策的基础上,侧重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下的世界遗产保存国际合作 计划,以及欧亚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法国巴黎、法国雷恩、西班牙圣地亚哥和中国曲阜的自发性可持续 发展实践,通过遗产保存、传统街区保护与都市适度更新的多类型案例,思考城市文化多样性的保存与城 市发展和谐性的关联,并从中提炼出实际的政策指导和操作意义。作者林志宏希望借《世界文化遗产与城 市》抛砖引玉,唤起大众关心传统街区保护与都市适度更新与发展的热情,共尽保护人类珍贵遗产的世界 公民责任。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清末民国(1898 1937)北京的城市空间变迁史,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考察近代北京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社会因素与文化表征。本书立足于文化研究的视野,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帝都、国都、故都的身份变化为节点,梳理保守的政治制度、传统的文化观念与现代化两股力量在近代北京的碰撞过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揭示出传统的政治、文化是抑制北京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因素,也是形成北京传统与现代相交叠的空间形态的主要原因。
本书以长江流域典型城市为案例,对当前城市文化形象、城市文化精神内涵进行解析并提出塑造和培育策略;探析城市居民对城市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传承的认知偏向、认同度、参与度,以及政府行为主体(元主体)在提升保护传承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等城市文脉能力方面的文化治理策略。同时,构建名人文化资源价值指标体系及其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路径,丰富了城市文化市场治理的 多中心 主体治理结构理论及其治理路径,完善了 政府、市场、社会与公民主体等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共治 的文化治理理论,诠释了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权力基础和公民隐私权、知情权、文化共享权、文化表达权等文化权利基础,并针对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城市文化市场、城市网络文化(产业)的治理实践,提出具体的治理策略和路径,丰富了城市文化治理主体结构优化的理论内涵。
本书主要从价值、 、实践与活用四个方面,展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探索。全书从理论到实践、从 到 、从器物到精神等均有涉及,并以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思考贯穿全书,形成主题鲜明且视角多元的论述,其中以作者对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辨析和乡村遗产的思考.为深刻。本书可供文化遗产研究者、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及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阅读。
近年来,科技创新与 双一流 建设问题在国内引起越来越多的讨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着眼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深刻论述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意义,明确了推动科技创新的五大任务。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科技创新系列讲话,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实力、人才质量培养和学科建设水平,为建设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遴选了100余位院士,就 双一流 建设、人才培养、人才队伍、
本书以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为主题,分总报告、专题报告、案例报告、综合报告、区域报告和附录,对河南省2022年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2023年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河南省以文旅融合战略为抓手,持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探索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将河南厚重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丰润文化滋养。
“浙水遗韵”系列丛书是由11册图书组成,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浙江水文化概况和历史面貌。每册图书按地区分为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分别介绍本地区水文化概况和历史面貌。 《浙水遗韵——温州水文化遗产大观》全面系统地反映温州水文化概况和历史的图书。本书讲述温州水文化的特点、生成背景、基本分类、突出成就、典型代表和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书中描述了温州市六百多个各类水利工程遗产及其形成与沿革、地理环境、建筑特色、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是一部集知识性、学术性和史料性于一体的雅俗共赏的图书。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为了便利于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侵略,在华创办了大量的文化事业,如宗教机构、教会学校、报刊、广播电台、通讯社、教会医院、救济机关、图书馆、博物馆、出版机构、娱乐机构(电影院、公园、赛马场等)以及教育宣传、医学研究、基金会和学术科研机构等。外国传教士掌握着这些文化机构中的行政和财务大权,排挤和遮蔽中国传统文化,全力控制着中国人民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幻,对外国在华文化机构实施相应的文化政策。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中共肃清外国在华文化势力的进程,到1952年底基本上收回了教育主权,维护了新中国的文化安全,也促进了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开展。
《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9)》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之“文化金融蓝皮书”的第三本报告,由 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文化金融50人论坛共同推出。2018年, 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成立了文化金融研究中心,这为我们进行文化金融研究提供了 好的保障。报告旨在梳理文化金融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演进,系统分析我国文化金融的发展状况,为文化产业和文化金融的监管部门、其他经济主管部门、各类行业组织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为文化及相关企 、金融机构和类金融组织提供实践分析材料,为文化产业和文化金融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基础框架和文献素材。
本书在 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 本书的研究内容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园,既包括清末民初政府正式建造、开放的公园,也包括具有公园性质的公共游览空间。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选取若干 有代表性的公园,借此折射清末民初北京的现代性转型。近代北京各大公园多由清代的皇家禁苑改造开放而成,其等级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分野,地处不同的城市区域,吸引了阶级、政治、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并形成具有不同功能与审美风格的公共空间。本书以万牲园、中央公园、北海公园、城南游艺园与陶然亭为个案,借以一
徐静波,出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外文系日语本科,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为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兼任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曾在神户大学、爱媛大学、山口大学、东洋大学、京都大学等日本多所大学担任教授。.
现代教育学对人“科学化”的解释,导致人被当做一种客观的改造对象,使教育中的“人”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地被推论和建构。教育对人性尊严的贬损和生活价值的轻怠,教育表现出对个人的预制、压制、处罚、奴役、灌输等特征,致使以“成人”为宗旨的教育演变成消解个体理性自律的“规训化教育”。本书以一所小学为真实场景,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对这所小学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真实而感性地再现了教育现场中规训化教育的力量与存在,探究了现行教育的局限与不足,并深切分析了学生被规训和学生自发抗拒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本书采取一种融入反思与近距审视相结合的视角,试图在教育理论与教育事实之间构筑起对话的长廊,正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期望借此拓展教育理解和批判的空间。
以蓝皮书的形式记录和展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历史进程,始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深圳市文化局组织编写文化蓝皮书《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该蓝皮书在2009年又出版了第二本。为了进一步强化蓝皮书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引领性,文化蓝皮书《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改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杨志今分别给本书作序。《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的目标是,与“文化蓝皮书”2009年本相接续,全面展现2010年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前进步伐、主要成就和重点工作,分析研究事关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局的重大现实性问题,为理论研究提供平台,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工作实践提供指导,也为事业发展留下历史记录。《中国公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