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敦煌文物研究所编写的《敦煌莫高窟(3)》为中国 文物出版社和日本 平凡社合作出版《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第三卷的中文版,收录初唐至盛唐时期计38个洞窟的彩塑和壁画,以及有关的论文等。《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五卷于1991年获首届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1994年获首届国家图书奖。
本书为中国 文物出版社和日本 平凡社合作出版《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第二卷的中文版,收录隋代计49个洞窟的彩塑和壁画,以及有关的论文等。《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五卷于1991年获首届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1994年获首届国家图书奖。
《敦煌莫高窟(4)》为中国 文物出版社和日 本 平凡社合作出版《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第四 卷的中文版,收录唐代 (盛唐、中唐、晚唐)计39个洞窟的彩塑和壁画,以 及有关的论文等。《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 五卷 于1991年获首届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1994年获首 届国家图书奖。 《敦煌莫高窟(4)》由敦煌研究院编著。
《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第2版)(上中下)》是对现代文学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的实事求是而又独具特色的描述。在描述中,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人性的发展作为文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吸收西方形式美学的成果,把内容赖以呈现的文学形式(包括作品的语言、风格、体裁、叙事方式、由各种艺术手法所构成的相关特色等)作为考察的重点,并进行相应的艺术分析;严格遵照实证研究的原则,伴随必要而审慎的考证,通过对一系列作品的新的解读和若干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重新发现,以探寻和抉发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演化和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只是加快了它的出现而非导致了中国文学航向的改变。此书虽然充分吸收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人类的文化高地。它以华夏文明为根基,并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相互交融;藏经洞的珍贵文书、绢画和莫高窟的精美彩塑、壁画,储存着跨越时代及地域的人类历史记忆。约两个甲子前,敦煌藏经洞开启。敦煌宝藏120多年来的散佚与回归,既牵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也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困顿与奋发。作品围绕敦煌宝藏的发现、流散与回归,回顾了两个甲子以来敦煌文物的往事,以及数代敦煌学人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让国宝重光于世的艰辛历程。
此次敦煌研究院梳理了这批优秀的作品集辑出版,为的是让读者感受关友惠与关晋文的艺术成就,为我们了解敦煌文化点亮了一盏明灯,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敦煌研究员们的风骨与执着。本书所展现的作品一共有179件,可谓件件珍品,作品按时代先后次序:北凉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代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五代 宋 西夏 回鶻 元代。书中内容选取的是*经典的壁画,从人物勾勒到整个画面风格,都能让读者领悟作者对于绘画传神的深度理解。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1》为中国文物出版社和日本平凡社合作出版《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一卷的中文版,收录北凉至北周时期计26个洞窟的彩塑和壁画,以及有关的论文等。《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一至五卷于1991年获首届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1994年获首届国家图书奖。
楚国史是先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史学家所重。因资料所限,以前的楚史著作多取材于传统文献如《史记》《国语》《左传》等,诸多有关楚国的历史多语焉不详。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增多,楚国历史研究资料渐丰,如《清华简》中《楚居》、《系年》等材料相继被学者破译,使楚史研究有条件得以大大推动。张俊纶先生熟练运用史料,披沙沥金,按楚王裒辑故事,多有创见,修正了不少旧说。体例上亦别出心裁,以时间为经,以楚王为纬,介绍了九位楚国先祖和四十二位楚君及楚国八百年历史,在故事中解说楚史。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日前通过了专家组鉴定,从而证实了完整的莫高窟石窟寺院是由南北两区石窟共同构成的。从此,莫高窟有编号记录的洞窟将由492个增至735个。 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鸣沙山东麓约1700米的断崖上,在《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上标号记录的492个洞窟均有壁画和彩塑,其中487个洞窟分布在长约1000米的南区,北区崖面除461至465窟有编号记录外,还有数百个洞窟因多无壁画彩塑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但是,这些长期没有标号的洞窟在其形质特征、性质功能、形成年代、与南区石窟的关系以及在整个莫高窟石窟群中所处地位,一直为海内外学术界所关注。 经过数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该项目的负责人敦煌研究院考古专家彭金章先生和项目组成员终于查清了现存北区石窟的数量为248个,因此,除原已被编号记录的5个洞窟外,敦煌石窟又新增编号石窟243个。
本书研究了《文选》产生背景的探索,对《文选》编纂者进行了介绍,对《文选序》和《文选》学史进行了研究,对《文选》与《文心雕龙》相互关系的研究。书稿在论述全面、纠正谬误、汇辑体例、追溯源流、诠释文体、考证切实、资料丰富、指导阅读、指导研究等方面较为突出。
文学是人类的灵魂,文学发展史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发展的历史。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精彩的一部分。本书是近世中国文学通史著作中重要的一部巨著。上起殷商,下迄清朝,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本书将作家的身世、性格与社会背景相结合,着重阐发作家作品的个性,并将演讲式的才情语言,发挥到极好。对人物的评述,对作品的分析,做出了客观的真确的分析。全书论述精彩,“成一家之言”,在众多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本书较早是由中华书局出版,共分上下二卷。上卷成书于1939年,出版于1941年,下卷成书于1943年,迟至1949年1月才出版。
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是人类历 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它主要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通过现实与艺术的高度结合,使其在当今社会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研究价值。高明、胡春涛编著的《陕西寺观壁画全集(精)》通过350幅精美的图片介绍、讲述陕西寺观壁画的现状,是当前集文化传承、艺术整理和考古收藏于一体的重大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为 人们研究提供了 可信的珍贵资料,另外对于其他唐代艺术品的时代以及真伪的考证也是极有用处的。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本书囊括了富丽多彩的石窟壁画,其中含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内容简介
吴震先生是吐鲁番学研究领域著名的学者,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是国内外从事吐鲁番文物发掘、保护和研究时间长、贡献*的学者之一。本书汇集论文38篇,是吴震先生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这些论文涉及吐鲁番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古代高昌地区的政治制度、农牧业生产、商贸活动、手工业生产状况、赋税制度、宗教与文化、民族构成及其活动等方面,很多论文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论文集的出版是吴震先生吐鲁番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集中展示了其高深的学术造诣,对今后吐鲁番学的发展将会继续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