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敦煌文物研究所编写的《敦煌莫高窟(3)》为中国 文物出版社和日本 平凡社合作出版《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第三卷的中文版,收录初唐至盛唐时期计38个洞窟的彩塑和壁画,以及有关的论文等。《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五卷于1991年获首届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1994年获首届国家图书奖。
本书为中国 文物出版社和日本 平凡社合作出版《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第二卷的中文版,收录隋代计49个洞窟的彩塑和壁画,以及有关的论文等。《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五卷于1991年获首届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1994年获首届国家图书奖。
《敦煌莫高窟(4)》为中国 文物出版社和日 本 平凡社合作出版《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第四 卷的中文版,收录唐代 (盛唐、中唐、晚唐)计39个洞窟的彩塑和壁画,以 及有关的论文等。《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 五卷 于1991年获首届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1994年获首 届国家图书奖。 《敦煌莫高窟(4)》由敦煌研究院编著。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为一部大型专科辞典,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 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1998 年版)的全面修订。按照专业性、全面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充分吸收 20 世纪末以来海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修改完善原有词条、附录,增加新词条、新附录和新门类,主要包括敦煌学通论、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和考古、宗教、学术史 7 大部类,石窟艺术、佛教典籍、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社会、石窟考古、人物、天文历法、医学、著作、版本等68个门类,收录词目 12000 条,图版 1200 余幅,总篇幅 400 余万字。与第一版相比,新增词目 5000 余条,新增图版700余幅,新增字数160余万。大辞典全方位总结、反映了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当
煌煌,大明也。明代是中国历 一个璀璨的时代,其冠服制度 是从一个侧面生动诠释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代际、地域之间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充分运用考古发掘材料,综合传世实物、文献、图像,对明代帝王后妃、品官命妇、士庶及妻的冠帽服饰做了系统梳理与研究,客观上体现着明代礼制的变化,是一部有着多重价值的明代服饰专著。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第2版)(上中下)》是对现代文学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的实事求是而又独具特色的描述。在描述中,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人性的发展作为文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吸收西方形式美学的成果,把内容赖以呈现的文学形式(包括作品的语言、风格、体裁、叙事方式、由各种艺术手法所构成的相关特色等)作为考察的重点,并进行相应的艺术分析;严格遵照实证研究的原则,伴随必要而审慎的考证,通过对一系列作品的新的解读和若干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重新发现,以探寻和抉发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演化和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只是加快了它的出现而非导致了中国文学航向的改变。此书虽然充分吸收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人类的文化高地。它以华夏文明为根基,并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相互交融;藏经洞的珍贵文书、绢画和莫高窟的精美彩塑、壁画,储存着跨越时代及地域的人类历史记忆。约两个甲子前,敦煌藏经洞开启。敦煌宝藏120多年来的散佚与回归,既牵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也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困顿与奋发。作品围绕敦煌宝藏的发现、流散与回归,回顾了两个甲子以来敦煌文物的往事,以及数代敦煌学人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让国宝重光于世的艰辛历程。
中国石窟文化丛书 第一辑 书名:《永靖炳灵寺》 主编:董婷婷 ISBN:978-7-313-26643-9 定价:86.00元 炳灵寺石窟开凿于大寺沟西侧悬崖峭壁上,黄河自沟前蜿蜒盘旋,周围万峰林立。炳灵寺石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经过十余个朝代连续不间断的开凿后,形成了多民族艺术融合的盛景。它是我国的六大石窟寺之一,历经了一千七百多年的风雨,见证了佛教东传过程中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繁盛与衰退,成为我国极重要的佛教遗存和丝绸之路上的遗世明珠。 书名:《天水麦积山》 主编:董广强 ISBN:978-7-313-26644-6 定价:86.00元 《天水麦积山》全景式介绍了麦积山石窟,按照游览线路上的洞窟排列顺序,基于观众视角,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麦积山石窟的山体景观、寺院、洞窟建筑、塑像、壁画等,将佛教石窟知识和麦积山石窟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概况贯穿其中。 书名
敦煌藏文文献,又称敦煌吐蕃文献。1900年出土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藏学问题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利用这部分文献,结合与吐蕃统治敦煌有关的汉文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内容涉及吐蕃古藏文文献、吐蕃敦煌石窟、吐蕃治理敦煌时期的经济、政治、历史、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使得吐蕃历史文化的面貌更清晰地展示于世人。 吐蕃王国是中国历史上由藏族先民所建立的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当时地处中西交通要道上的重镇敦煌,也在吐蕃管辖和治理的范围之内,而且一度成为吐蕃的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几代吐蕃赞普曾在敦煌指挥作战和处理国家政务,吐蕃王朝也是在敦煌大举进行封建改革,真正接纳了唐朝等邻国的先进经济文化,大力发展农林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促进了吐
本书以120回古版彩绘图片、120回内容节选为主体,穿插书中所出现的文玩器物、日常饮馔、节俗等知识点,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此为《红楼梦日历》系列的本。2015年首版日历偏重《红楼梦》文本本身,意在推广普及经典名著、唤起大众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并以生活美学为古今连结点,引导大众懂得欣赏、乐于体验古人的生活雅趣,提升生活品位与格调。
《敦煌莫高窟(4)》为中国?文物出版社和日本?平凡社合作出版《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四卷的中文版,收录唐代(盛唐、中唐、晚唐)计39个洞窟的彩塑和壁画,以及有关的论文等。《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靠前~五卷于1991年获首届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1994年获首届国家图书奖。 《敦煌莫高窟(4)》由敦煌研究院编著。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敦煌文研究》辟为八章,分别对敦煌文的文学风格、所用文体、语词训诂、民族历史文化、文史疑窦、文献价值及未来发展诸方面,逐一进行颇为全面的考察和探讨;下编《敦煌文校注》汇集了前人忽略的一大批敦煌文作品,如表、启、书信、传、记、论、序、题记、箴、铭、遗令、祭文等12类文体,共计354篇,参照萧统《文选》的文体分类顺序,予以系统整理和编排。上、下两编既各自独立,又互为依托,构成考与论、点与面、文献整理与文化解读、文学研究与语言文字学研究、微观探析与宏观考察的有机结合,对敦煌文的风貌作了全方位的展现。
本书内容涉及西元4-11世纪的宗教文献、儒家典籍、公私文书、史籍地志。每册收敦煌卷子不等,约照片900幅。全部出齐,共计100册左右。敦煌文献的收藏因历史原因较为分散,目前国外所藏大多已經出版,国內收藏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多。
本书内容涉及西元4-11世纪的宗教文献、儒家典籍、公私文书、史籍地志。每册收敦煌卷子不等,约照片900幅。全部出齐,共计100册左右。敦煌文献的收藏因历史原因较为分散,目前国外所藏大多已經出版,国內收藏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