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 1-30元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青铜散
    •   ( 95 条评论 )
    • 吴克敬 著 /2009-04-01/ 紫禁城出版社
    • 《文物的故事》系列丛书是紫禁城出版社策划的一套大众收藏类图书。其所叙述的文物主题大众常见,其语言文字大众易懂。 本书作者吴克敬先生以极富功底的文字和翔实周密的文物信息给读者以宽广的感悟空间。他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撰写出了让我们爱不释手的好文章。深入文字内容,读者会为其所牵引,随喜随悲,随怒随爱,流连于作者复述和创制的古今意境;从而手不释卷,想一气呵成读通整个故事、整本图书。

    • ¥20.9 ¥29 折扣:7.2折
    • 战国青铜器上的采桑画像研究
    •   ( 90 条评论 )
    • 卢忠敏 著 /2021-12-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桑 之于古人具有通天的神圣性,当桑林这一特殊空间场域以图像形式出现在青铜礼器上、且作为已知男女同在的画像母题时, 超越图像本身的主题意蕴值得进一步探究。图像中男女角色互动频繁、动作亲密,多被释为仲春社祭时 会男女 或高禖祭祀等情爱主题。然而,若比较青铜器空间形体制约下各阴、阳模件的异同便可发现:那些貌似 牵手 、 拉扯 、 赠送枝柯 、 举弓 等图像细节,实为男女以农具为媒介分工合作的各式采桑动作。采桑图像再现的也非共时性的集体劳作,而是历时性的 角色动图 :采桑男女借助桑林空间依次完成 爬树-采桑-伐桑-递桑-共携桑筐 等仪式搬演。此外,躬桑仪式画面在方圆之壶钫、曲直之器壁上的位置、图式、风格等所蕴含的哲学意涵也值得深入挖掘。

    • ¥28.6 ¥29.8 折扣:9.6折
    • 商周青铜器之饕餮纹研究
    •   ( 93 条评论 )
    • 杭春晓 著 /2009-09-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青铜器在中国文明的流程中,既是一种象征,又是产生这种象征的因素(张光直语)。在数量上,我们非常明显地注意到中国所发现的古代青铜器,要比任何其它古代文明中的多。甚至,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大胆宣称:就目前已经发现的青铜器来说,中国发现的器物总量,可能大于世界其余各地所发现的青铜器之总和;而中国所发现的青铜器之种类,又可能多于世界其它各地所发现的青铜器的总和。在人类的进化史上,不论从“野蛮”到“文明”的转化程序或原因上有多么相似,青铜器的重要性像在中国这样处于中心性的,是少之又少的。那么,相对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性而言,在中国古史缺乏可靠的文献记载的情况下,青铜器也就合乎逻辑地成为解读中国古文化必经的,或者说是重要的途径与手段了。 对青铜器基本形态的研究,主要分为形制与纹

    • ¥18 ¥24 折扣:7.5折
    • 商周青铜文化
    •   ( 114 条评论 )
    • 李先登 著 /1998-12-01/ 商务印书馆
    •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可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

    • ¥12.6 ¥15 折扣:8.4折
    • 中国传统宝剑/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
    •   ( 49 条评论 )
    • 潘嘉来 主编 /2008-11-01/ 人民美术出版社
    •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粮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和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剑的专著很少见。本书作者钟琦先生任职于龙泉博物馆,是研究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的专家,本书是他多年研究中国传统宝剑的成果之一,介绍了剑的起源与铜剑的盛衰;铁剑的勃兴与剑的统一;龙泉宝剑;剑的佩饰与礼仪;古今名剑;剑的制作工艺;剑术与舞剑等内容。资料丰富,见识独到。

    • ¥17.3 ¥22 折扣:7.9折
    • 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究
    •   ( 106 条评论 )
    • 段勇 著 /2012-09-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段勇博士的这部《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究》在章简要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研究的主要历程之后,集中就这一时期常见的三种纹饰——兽面纹(即饕餮纹)、夔龙纹和鸟纹逐一作类型学的分析,并且指出各纹饰的时代变迁与地域差异。各章后,又都附有该种纹饰的“标本图”和“断代表”,甚便于读者使用。

    • ¥22.1 ¥28 折扣:7.9折
    • 多友鼎/盛世吉金一九四九年后出土铜器铭文书法系列
    •   ( 6 条评论 )
    • 李绪杰蒙中 编 /2010-06-01/ 重庆出版社
    • 商周铜器的出土,西汉时期便有记载,当时研究者的兴趣侧重于铭文文献价值,对于这些铭文书法艺术的价值,到宋代才较为重视。宋人薛尚功所著《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一书,已将这些铭文视作『法帖』。可见士人们对于铜器铭文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清干嘉至民国期间,金石学走向繁盛,许多重要铜器也相继出土。 皇家有《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的编撰。私人的有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天大潋《寒斋集古录》、吴式芬《捃古录全文》、方浚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孙诣让《古籀拾遗》、《古籀余论》、罗振玉《三代吉全文存》等专著的相继出现,足见一时之盛,众多的书法家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不仅对铭文文字的辨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对青铜器铭文书法的关注

    • ¥27.6 ¥35 折扣:7.9折
    • 商周青铜器
    •   ( 2 条评论 )
    • 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 编 /2005-04-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艺术早闪光的亮点。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仅器物类型繁多、造型庄重华丽、纹饰优美精湛、铭文内容丰富,而且用途广泛,除宴飨外常用于祭祀礼仪,作为强化统治权力的手段。青铜礼器还被用于贵族之间的婚媾、宴享、朝聘、会盟等活动,以铭功颂德。青铜品也作为馈赠礼品,贵族间进行交往,以维护统治权力。因此,青铜礼器是权力的象征,是贵族等级地位的标志,是礼制的工具。 商代青铜器中酒器繁多,门类丰富。商代早期青铜器胎薄,以光素无纹居多;商代中期,青铜器以平雕一层花为主,以兽面纹居多,且无云雷纹底纹;商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食器、酒器、水器、车器、兵器等皆有。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华丽,纹饰精湛,变单层花为三层花;铭文字数逐渐繁多,由一字铭增加至数

    • ¥18.8 ¥25 折扣:7.5折
    • 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研究
    •   ( 16 条评论 )
    • 谢崇安 著 /2007-10-01/ 民族出版社
    • 本书笔者将今壮侗语族原生发祥地的先秦两汉时期之青铜文化考古发现,即把桂、滇、黔地区许多具有鲜明地方民族风格特点的上古青铜文化遗存界定为“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应似无大碍。 本书是立足于现代的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的考古发现而撰写的一部有关壮侗语族先民的上古青铜文化艺术史和文明史(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1世纪)。其中叙述的内容实有部分的年代与铁器时代相重合,原因在于:当中原内地已经进入铁器时代的蓬勃发展期,但铁器时代文明对西南边区的影响还是微弱的,后者却伴随着铁器及冶铁术的输入而步入了其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峰鼎盛期,此后才逐步走向衰落。

    • ¥18 ¥25 折扣:7.2折
    • 中国读本--商周青铜文化
    •   ( 352 条评论 )
    • 李先登 /2009-11-01/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青铜时代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主要的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器的时代,是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史上继石器时代之后的第二个时代,是人类使用金属的个时代,在青铜时代,青铜器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占有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主要的文化因素,因此,人们才称人类历史上的这个时代为青铜时代。

    • ¥15.3 ¥16.8 折扣:9.1折
    • 四十二年逨鼎/盛世吉金一九四九年后出土铜器铭文书法系列
    •   ( 40 条评论 )
    • 李绪杰蒙中 编 /2010-06-01/ 重庆出版社
    • 《四十二年逨鼎》主要内容:商周铜器的出土,西汉时期便有记载,当时研究者的兴趣侧重于铭文文献价值,对于这些铭文书法艺术的价值,到宋代才较为重视。宋人薛尚功所著《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一书,已将这些铭文视作『法帖』。可见士人们对于铜器铭文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清干嘉至民国期间,金石学走向繁盛,许多重要铜器也相继出土。 皇家有《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的编撰。私人的有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天大潋《寒斋集古录》、吴式芬《捃古录全文》、方浚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孙诣让《古籀拾遗》、《古籀余论》、罗振玉《三代吉全文存》等专着的相继出现,足见一时之盛,众多的书法家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不仅对铭文文字的辨识有了极大

    • ¥23.7 ¥30 折扣:7.9折
    • ■匜/盛世吉金一九四九年后出土铜器铭文书法系列
    •   ( 13 条评论 )
    • 李绪杰蒙中 编 /2010-06-01/ 重庆出版社
    • 商周铜器的出土,西汉时期便有记载,当时研究者的兴趣侧重于铭文文献价值,对于这些铭文书法艺术的价值,到宋代才较为重视。宋人薛尚功所著《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一书,已将这些铭文视作『法帖』。可见士人们对于铜器铭文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清干嘉至民国期间,金石学走向繁盛,许多重要铜器也相继出土。 皇家有《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的编撰。私人的有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天大潋《寒斋集古录》、吴式芬《捃古录全文》、方浚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孙诣让《古籀拾遗》、《古籀余论》、罗振玉《三代吉全文存》等专著的相继出现,足见一时之盛,众多的书法家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不仅对铭文文字的辨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对青铜器铭文书法的关注

    • ¥19.7 ¥25 折扣:7.9折
    • 文物鉴赏丛录·青铜器(一)(平装) 文物出版社出版 (溢价商品)
    •   ( 8 条评论 )
    •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 /1997-12-01/ 文物出版社
    • 此书溢价商品 非全新塑封 介意的小主请勿拍 1990年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在山东蓬莱召开会议。会议期间,讨论了培养鉴定人才、普及文物鉴赏知识等一系列问题。经启功、史树青、刘巨成、耿宝昌等先生倡议,编辑出版了这套《文物鉴赏丛录》。在选编过程中,又得到了启功、史树青二位先生的指导。 这套丛录,按文物类别编辑,所录文章,大体按发表时间先后排目。有的文章在此次收录时,作了修改和补充。今后除继续分类选录外,还将特约一些专稿刊出。 因编者水平有限,肯定会有很多不当之处,恳切希望读者和专家予以匡教。 (溢价商品)

    • ¥20 ¥20 折扣:10折
    • 中国文物小丛书:青铜器
    •   ( 75 条评论 )
    • 朱启新 主编, 曹玲玲 著 /2014-12-01/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的文化财富,保存到今天的物质形态,被我们称之为“文物”,实际上就是“文化遗物”,广义上可以称之为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它与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文化遗产体系。 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古老生活的生动细节。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伟大的古代智慧,熔铸着历史与艺术的大美。它们都有着非凡的身世,身经千万次的锤炼与虔诚的雕琢,带着匠工的汗水与体温,或走向祀祝的祠坛,或走向王侯的几案,或走向文人的书斋,或走向贵妇的妆台……然后,或烟消云散,或深埋地底,或长眠深海。今天,它们与我们不期而遇,像久违的故人,诉说,感喟…… “文物”作为历史的产物,毕竟与今天的生活环境、语境等有着较大的差异,没有专门的知识和概念理解,我们很难把

    • ¥21 ¥28 折扣:7.5折
    • 铜鼓
    •   ( 31 条评论 )
    • 万辅彬蒋廷瑜韦丹芳 编著 /2008-03-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简要介绍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并配有民族服饰图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 ¥18.7 ¥25 折扣:7.5折
    • 青铜王都:殷墟考古大发现——古代文明探索之旅丛书
    •   ( 4 条评论 )
    • 郭旭东 著 /2003-03-01/ 浙江文艺出版社
    • 该书稿共分9个部分,每一部分前后关联,没有松散感;每一部分讲述一宗主要遗迹或重要文物,由该遗迹现象引申出商代社会制度、王室贵族奢侈厚葬以及人牲等问题;对某些重要的青铜器、玉石器分别作为重点阐述,描述细腻而不繁琐,可谓恰到好处;同时,他能灵活地运用考古资料和甲骨文记载,对商代奴隶制的阶级结构、生产情况、军队编制、宗教信仰以及天象问题等都作了扼要讲述,生动易懂。全书引用资料可信,文字流畅,具有我们常说的可读性。如果说,这部书稿有什么欠缺的话,我个人以为,书中未涉及殷墟文化分期问题,可能专业考古工作者也会提出此问题。但作为一个普及性读物,省略这部分是有缘故的。 总的说来,这是一本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佳作,是打开殷墟考古和了解甲骨文的入门书,值得细细品读。

    • ¥14.4 ¥19.2 折扣:7.5折
    • 青铜王都(殷墟考古大发现)/古代文明探索之旅丛书
    •   ( 2 条评论 )
    • 郭旭东 编 /2003-03-01/ 浙江文艺出版社
    • 该书稿共分9个部分,每一部分前后关联,没有松散感;每一部分讲述一宗主要遗迹或重要文物,由该遗迹现象引申出商代社会制度、王室贵族奢侈厚葬以及人牲等问题;对某些重要的青铜器、玉石器分别作为重点阐述,描述细腻而不繁琐,可谓恰到好处;同时,他能灵活地运用考古资料和甲骨文记载,对商代奴隶制的阶级结构、生产情况、军队编制、宗教信仰以及天象问题等都作了扼要讲述,生动易懂。全书引用资料可信,文字流畅,具有我们常说的可读性。如果说,这部书稿有什么欠缺的话,我个人以为,书中未涉及殷墟文化分期问题,可能专业考古工作者也会提出此问题。但作为一个普及性读物,省略这部分是有缘故的。 总的说来,这是一本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佳作,是打开殷墟考古和了解甲骨文的入门书,值得细细品读。

    • ¥14.4 ¥19.2 折扣:7.5折
    • 金沙遗址:古蜀文化考古新发现——人文中华
    •   ( 3 条评论 )
    • 黄剑华 著 /2003-08-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人文者,人类社会之各种文化现象也。 中华者,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总称也。 人文中华,时间绵延,昔日辉煌,今朝灿烂,明天锦绣;空间广袤,民族众多,异彩纷呈,独殊东方。哲学、经济、军事、科技、法律、伦理、教育、民族、宗教、文艺、考古、文物、民俗……在历史的长河中嬗变,积淀无比丰富。 穿越时空隧道,漫游文化之旅,整合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文明碎片,抚今追昔,继往开来。沿着先进文化的方向,我们推出“人文中华”丛书,俾以让广大读者从通俗有趣的图文中,加深对中华民族古今各种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激励爱我中华的热情。 希冀专家学者们在学术研究之余,能为“人文中华”丛书添砖加瓦,倘若惠赐符合本丛书体例的大作,我们将不胜感谢。

    • ¥27 ¥32 折扣:8.4折
    • 中国青铜文化
    •   ( 26 条评论 )
    • 郭军林 编著 /2009-01-01/ 时事出版社
    • 青铜器是人类学家公认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与文字、城市比肩齐名。我国是世界上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国家之一,其青铜器种类繁多、多制瑰丽、花纹繁缛、制作精湛,充分体现了中国青铜器特有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更构成了我国无可替代的青铜文化。 本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丰富的文献资料、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大量有关中国青铜器的研究资料,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做了全景式介绍,展现了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优良品质。 全书以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风格为线索,将青铜器置身于它们所产生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从青铜的文化历史、器型纹饰、鉴赏收藏三个大方面介绍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青铜文化的发展、艺术魅力、种类和艺术价值,收集了从夏、商、周时期至清代晚期的相关青铜器精品图,以求读者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接受我

    • ¥26.2 ¥35 折扣:7.5折
    • 商周金文
    •   ( 16 条评论 )
    • 王辉 著 /2006-01-01/ 文物出版社
    • 1.本书前有《金文及其研究》,叙述金文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概况。正文选取68篇有代表性的铭文加以注释,上起商末,下迄春秋,而以西周为重点。商及西周以王年为序。春秋只选诸侯国器,仍以纪年为序。 2.正文每篇下分小引、着录、注释、断代等项。断代理由有的篇目已见于注释,则不重列。 3.小引说明青铜器之出土、收藏情况,以及字数、别名等。字数包括合文、重文在内。 4.着绿只选择常见书或早着录书,不求其全。读者欲了解各篇着录的详细情况,请参看孙稚雏《金文着绿简目》。 5.本书一般用繁体、正体字,但在某些情况(如考释字形、有歧义)下,仍用异体。 6.词语注释,特别是较长的注释尽量不重出,凡前边已注释过者,后边出现时多参看前注。 7.除常见的、公认的说法外,引用诸家说法多注明出处。 8.疑难词

    • ¥28.8 ¥36 折扣:8折
    • 汉代刻纹铜器考古研究
    •   ( 161 条评论 )
    • 吴小平 著 /2015-07-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吴小平、蒋璐、黄厚明编写的《汉代刻纹铜器考古研究》系统地收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汉代刻纹铜器资料,从考古学的角度对汉代刻纹铜器进行多视野的研究,首先是各区域刻纹铜器的个案研究,内容涉及各器类的造型、纹饰、年代、出土地域,之后宏观构建了汉代刻纹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其源流。分析了东周刻纹铜器对其的影响,后从图像学的角度,探讨了图案、图像在铜器上的变化过程,并分析了刻纹铜器的用途。适合于从事考古、历史、工艺等研究的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 ¥29 ¥36 折扣:8.1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