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是青铜器研究鉴定名家马承源先生撰写的一部综览性的学术著作,既适合作为对青铜器感兴趣的读者的入门读物,也是专业研究者应当备有的基本参考资料。本书部分对商周青铜器进行了整体性的介绍,从青铜的定义、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发展源流,到造型、纹饰、使用情况和内涵,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呈现了古代社会生活背景下青铜器的面貌。第二部分是本书的主体,对自二里头文化至东汉晚期、涵盖各种器型的近70件有代表性的著名青铜器分别作了介绍,每件器物均有图片和文字说明,特别是对铭文作了充分的解释,使读者对青铜器个体及其反映的历史事实形成具象的认识。后的附录部分是对常见的各类青铜器器型的简述,方便读者查阅和掌握基本器型概况。
这里所说的装饰品仅限于人体身上戴的、挂的、套的、插的、坠的以及在衣服上穿缀的等等,总之是与人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不是指一般性的装饰品,比如房屋里的或作摆设的装饰品就不包括在内。日本人叫做装身具可能更确切一些。人类天生有爱美之心,所以从很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一两万年)起,就开始用美丽的贝珠等挂在颈上或戴在头上。其中有些除了觉得美丽以外,还可能有护身符的意义。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装饰品的种类、材质和加工技术不断有所发展,装饰品的功能也不断发生变化。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逐渐形成不同风格的传统,这使得装饰品的研究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内容而为广大公众所关注。
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指的是青铜时代晚期分布于西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的一批富有特色的青铜器。本书通过对这些青铜器的形态和成分分析,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假说。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发源于阿尔泰山区,后来它的部落沿森林草原带的主要河流向西伯利亚平原、乌拉尔山脉和东欧平原逐渐迁徙。有些部落沿途定居下来,留下了许多墓地和金属器。在迁徙过程中塞伊玛一图尔宾诺的各部落同阿巴台沃、木椁墓和安德罗诺沃文化进行了交流。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的青铜器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探讨这些地区的冶金技术和金属产品流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对上述地区的冶金史、考古、历史有兴趣的读者。
夏文化和夏代历史的一系列同題鞋有定讞,夏史重建工作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夏朝距今時同久速、史害記載語焉不群,而田野考古又沒有發掘出如商週二代的甲骨文和金文那檬的夏代文字記載。另一方面則是學者們封夏代屋史的認旘存在偏頗,研究方法論有所缺失。這方面的同題主要表現在以下雨佃方面: 其一,晚近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在連用地下遺物輿史害書己載互相參證的遇程中,往往忽視夏代歷史的特殊性和梭論雜性,習慣於封考古發現的古代都邑遺址輿文獻記載作靜態的比勘和附會。寅隙上,夏朝睛,黃河、畏江雨河流域“天下萬國”,國中有圓,犬牙交錯:而夏人還更多地保留著文明早期居無定所的習性,政治中心都邑處於經常遙徙燮勤的爿犬態,徒禹都合會稽、陽城、晉陽,少康邑輸,帝相居帝丘,帝甯居原,胤甲居西河,
《马家塬墓地金属制品技术研究(兼论战国时期西北地区文化交流)》由黄维、陈建立、王辉、吴小红著,本书试图通过马家塬墓地出土金属器物的制作技术这一侧面,考察金属制品的原料来源、生产加工和流通路线等问题,讨论战国时期西北地区的文化交流情况。这将有助于理解西戎部族之间、秦与其边疆民族之间以及当时中西之间的关系。
本书从原始手资料《殷周金文集成》中精选了有代表性的青铜器铭文40篇,加以图释。每篇青铜器铭文有拓片、摹本(拓本不太清楚的配以摹本)、释文、大意、重点字词解释。图片与文字密切配合、相得益彰,精准简洁,深入浅出。另附有“检字表”,体例完备。本书介绍了青铜器及其铭文的基础知识,展现了商代、西周、东周各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原始风貌,探索了青铜器铭文中有关语言文字、殷周历史文化等问题。
《青铜器入门》是青铜器研究的初步指引。本书第一节是总括式的导论,第二、三节则介绍方法和材料,希望读者能予利用。第四至九节,按大的时代顺序叙说青铜器的兴起和演进,第十节补叙中原以外的器物,第十一节择要介绍秦汉青铜器,最后一节专门介绍青铜器的特殊分支 铜镜
本书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研究南方商周时期青铜器发表的论文修订、集合而成,分为商、西周、东周三个个时期。作者将青铜器作为研究的核心,从而考察商周时期南方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研究南方地区出土青铜器所反映的西周早期周文化的南下以及对南方地区的控制,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对盘龙城等南方地区青铜器的研究,揭示南方地区青铜器生产及其所折射的与商文化中心地区政治关系;通过对不同青铜器群观察,反映南方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对西周时期噩国、曾国青铜器的研究,本书试图勾勒出一个西周时期的南国轮廓;通过对曾国等南方诸侯国青铜器及其铭文的考察,从新的角度来追溯早期楚文化,讨论东周时期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又较楚秦等大国更有代表性的南方诸侯国文化地位和背景问题。作者关注中国青铜时代青铜器的
本书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研究南方商周时期青铜器发表的论文修订、集合而成,分为商、西周、东周三个个时期。作者将青铜器作为研究的核心,从而考察商周时期南方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研究南方地区出土青铜器所反映的西周早期周文化的南下以及对南方地区的控制,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对盘龙城等南方地区青铜器的研究,揭示南方地区青铜器生产及其所折射的与商文化中心地区政治关系;通过对不同青铜器群观察,反映南方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对西周时期噩国、曾国青铜器的研究,本书试图勾勒出一个西周时期的南国轮廓;通过对曾国等南方诸侯国青铜器及其铭文的考察,从新的角度来追溯早期楚文化,讨论东周时期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又较楚秦等大国更有代表性的南方诸侯国文化地位和背景问题。作者关注中国青铜时代青铜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