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回忆录:战犯改造所见闻 定价 42.00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开本 16开 作者 沈醉 页数 ISBN编码 9787503453724 内容介绍 本书为沈醉本人撰写的回忆录。作者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描述了他在战犯改造所期间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郑庭笈、曾扩情、陈长捷、邱行湘、王陵基、范汉杰、李仙洲、黄维等众多战犯在狱中种种令人喷饭搞笑的表现。他们当中或为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或为地方省市的 脑政要,或为掌握生杀大权的特务头头,个个都是积 反g的专家、打手,双手沾满了革命志士的鲜血,可经过十多年的改造之后,都成了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
本书为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第四册,主要为《政和五礼新仪》的点校。《政和五礼新仪》是北宋末年编成的重要国家礼典,该书编撰过程是,首先主要利用了中晚唐的典籍对历代礼仪沿革进行了梳理,然后在熙宁、元丰学术的指导下,由徽宗皇帝为最终的是非裁定者,对历代礼制的歧异进行了评判,最后制定了标准的文本,就是《政和五礼新仪》。《政和五礼新仪》体现了徽宗整顿礼制的决心和当时的学术取向,也体现出北宋晚期的礼学知识结构相对唐代而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还标志着宋代国家礼仪真正的成熟。
《仪礼》为汉五经之一,是礼之本经。因其节次繁密,文辞古奥,以昌黎之博,犹苦其难读,故传授者绝少。自汉以来,惟有郑注行于世。北齐之黄庆、隋朝之李孟悊皆宗郑注,而有义疏之作。贾公彦本此二家,增以己意,撰成《仪礼疏》五十卷。至宋王安石废黜《仪礼》,不立于学官,学者遂罕诵习。有清一代,张尔岐开其先,庙堂倡于上,《仪礼》学渐成显学。胡培翬生当礼学昌明之时代,家学渊源,后又得礼学名家凌廷堪悉心指授,故参稽诸家之说,覃精研思,积四十余年,撰成《仪礼正义》。其体例谨严,搜采广博,折衷取舍,荟萃众说,允为清代《仪礼》学集大成之作。一九九三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刊行段熙仲先生点校《清经解续编》本,目前市面已经颇难采买到。收入《儒藏》“精华编”时,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陆氏木犀香馆本为底本,
本书为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第三册,主要为《太常因革礼》、《大金集礼》的点校,共分150卷。《太常因革礼》为欧阳修、苏洵参与编纂的宋代礼典,共一百卷。《续资治通鉴》卷六三英宗治平二年九月辛酉:“提举编纂礼书、参知政事欧阳修奏,已编纂书成百卷,诏以《太常因革礼》……”《大金集礼》,四十卷,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 年)礼部尚书张暐等所进,包括尊号、册谥、祠祀、朝会、燕飨、仪仗、舆服等门,分类排纂。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坚守。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靠前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本书定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本书是朱自清传,记录了朱自清的一生。 “朱自清”这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 他却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光明与黑暗交替时节,匆匆地走了。 生命的价值并不会被死神的阴影所淹没。 有的人能生命,就因为他活在人们心中,长在人们的记忆里。 本书是朱自清传,记录了朱自清的一生。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33972868 书名:季节四部曲(共4册)(精) 定价:294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这是一本记人纪事的书。作者在业医之余,兴趣广泛,交游广泛,藏书多,见识多,文笔勤,往往能将自己的游历和见识水乳交融地融为一篇通俗而又耐读的文章。这本书就是讲他的交游的,主要涉及中国现代史上文化界、实业界的几个重要人物:章太炎、刘半农、胡适、杜月笙、秦瘦鸥、陈光甫、董浩云、张宗昌。或综述一个人的一生,或重点记述某人的一些大事,更为珍贵的是,其中收录了章太炎先生被困北京时期的84封家书。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纵横开合,妙趣横生,人情、世故、学问、文采兼备,读之如饮醇酒。
他是一位化学家,自小便痴迷试管和药剂,一生中有三十余年从事化学行当。他是一位的作家;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而沦为奥斯维辛的174517号囚犯,劫后余生,他成了大屠杀很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一次次清醒地做证、反思,写下了关于人类道德的很好的作品。卡尔维诺、艾柯、·罗斯、索尔·贝娄、欧文·豪、列维-斯特劳斯、托尼·朱特……他受到无数作家和普通读者的欣赏。但撇开这些身份,他亦时常显露一种少年般的笨拙和羞涩,对昆虫和游戏的兴趣;他有作为儿子和丈夫的两难困境,也有不被家人倾听和理解的苦恼。本书作者伊恩·汤姆森在意大利及世界各地花费十余年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这部翔实的传记,挖掘出莱维作品之外的许多鲜为人知的重要真相。它解析了作家莱维作为一个平凡人在工厂和打字机、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尴尬困境,也填补了
香港室内设计大师梁志天先生的近期新专著,其拥有30余年的从业经验,设计了很多精彩的很好作品,书中集中展示梁志天近些年的设计作品,用精美的图片及简洁的文字向读者展示其中的精髓。梁志天先生为香港十大很好设计师之一,其设计水准得到业内普遍认可,也有很多设计,书中由梁志天先生自己挑选出近些年的经典设计,必将受到读者的欢迎。
白先勇的一生,是钟“情”的一生。白先勇的一生,是爱“美”的一生。因为有“情”,白先勇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成为一个作家,并在自己的小说中写尽人间的各种“情”。因为爱“美”,白先勇在自己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总是把对“美”的追求作为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美”。白先勇钟“情”爱“美”的人生和艺术,随着他对人生、对艺术不竭的激情和对美的无限渴望,随着他写作之笔永不停息地挥动,随着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走向世界,还在不断地延伸、继续……
许多在人们看来本为平常的说法,经杂文家一分析,竟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如大家经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邵先生曰:“其前提须是在法律面前,我们面对的是法律吗?”关于教育,许多人赞扬“希望工程”,邵先生问:“我们的希望就在这里吗?”对于关乎人命的“可杀可不杀”,邵先生说:“这一命题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随意性,不是基于某行为主体是否犯了依法该杀之罪,而是取决于其罪行以外诸多因素的考虑。”对说假话问题,邵先生说:“毛泽东多年前就言之谆谆,说‘假话一定不可讲’,但后来竟一度闹到全党全民全国说假话,至今后遗症不绝。”此等杂文,教人读来没有一点儿轻松之感,却又放不下,要一口气读完。那篇《不再作反腐文章》,我反复读了好几遍。他说:我在1980年写过一篇《论贪污与反贪污》,至今已整整10年。把这10年来我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