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版史上,几乎没有比麦克斯 珀金斯更具传奇色彩、更像谜一般的人物。他发现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伟大的文学天才,以激发作者写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闻名。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致力于寻找时代新声、培养青年作者,单枪匹马地挑战几代人固定下来的文学品位,掀起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场革命,并改写了 编辑 这一职业的角色。菲茨杰拉德称珀金斯为 我们共同的父亲 ,海明威把《老人与海》题献给他以表敬意。他是作者们 矢志不渝的朋友 ,将天赋贡献给作者,与他们共渡难关,发展他们的写作事业。作为一位文学编辑,珀金斯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 著名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A. 司各特 伯格凭借大量一手资料,引人入胜地再现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出版最炽
阿特伍德的父亲是一位昆虫学家,六个月大的她被放在背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丛林生活,后来成为她第一任丈夫的吉姆 波尔克说: 她是名副其实的丛林之子。 在阿特伍德出生的那个时代,女孩们还会因为创作野心而受到打压,但是她却坚信自己要写诗,要成为作家。这一点从未改变,无论是她在 波希米亚使馆 参加文学活动时,在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求学时,还是在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做小职员时。通过作者的描述,一位杰出作家的职业生涯图景徐徐展开,她 永不停步 的独门创作秘籍慢慢显露:为何她能创作出《可以吃的女人》《使女的故事》《猫眼》这样的作品?她的创作中有多少亦真亦幻的部分?她的艺术创作与个人生活又具有怎样的情感关联?如今,年逾八十的她,依然笔耕不辍,跨越题材,打破桎梏,永不停步地在创作。
《鲁迅传》是复旦大学中文系鲁迅研究专家吴中杰五十多年研究鲁迅的心血之作,凝聚一生从事鲁迅研究工作的心得感悟,书写一个可信、可亲、可敬、可爱的凡人鲁迅。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吴中杰研究鲁迅已延续半个多世纪,作为学院派研究专家,吴中杰用力尤勤,成果丰硕。吴中杰挖掘现有的全部史料,将所有引文根据权威版本核实一遍,以事实为根据,不堆砌、 不臆想轻盈客观地书写鲁迅出生绍兴、留学日本后,在北京、厦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把经历、行状、思想和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进行考察,在风雨如磐的宏大背景中展示了一个热切而孤独的灵魂。 全书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二百余幅黑白民国照片上色修复,全行业首次还原百年前的颜色并投入印刷,只为读者体验身临其境、触摸历史之感,看清鲁迅的微笑与细纹,
本书不仅是见解独到、风格别具的兰波传记,更是属于兰波的精神现象学。全书共分八章,细致剖白兰波作为诗人的生涯,深情呈现兰波精神活动的轨迹。辅以延伸说明的三篇附录、简洁清晰的生平线索、丰富详尽的参考文献和精彩纷呈的译后手记,并配有大量照片、画作和手稿插图。 正如作者伊夫 博纳富瓦在开篇所提示的那样, 为了理解兰波,让我们阅读兰波吧 将他的声音从混杂的诸多声音中分离出来。不用去远方、不用去别处寻找兰波亲口对我们说的话。鲜有作家像他一样如此热忱地认识自我、定义自我 想要通过认识自我来改变自身,成为另一个人。因此,让我们严肃地对待这*为严肃的追求。我建议我们去找回一种声音 识破它的意愿,重现它的腔调,尤其是这些激荡,这无从模仿的纯洁,这些胜利,这些破碎。 如果没有这本在对兰波精神的描摹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篇幅不大,但却是一部诗人李白的全面研究,举凡政治生活、思想趣向、文学创作都论涉到了。《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是作者的心灵与诗人的生命交会的结晶,而这交会处就在诗人的那些诗行间。所以作者在《序》里要求读者: 引的诗更要看。 毕竟, 深入于诗人世界中的吟味 是一切有真生命的文学批评重要的质素。
本书是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阿瑟 米勒生前出版的唯一自传。 在五十余万字的自传中,阿瑟 米勒对自己所走过的漫长曲折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艺术道路做了深沉的回顾和反思,尤其回顾了人生道路中的一些关键时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与法西斯主义的抬头,使得他终身都持批判现实的左翼政治立场;五十年代,他与麦卡锡主义斗争,最后获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在他的领导下,国际笔会从与世无争的文学俱乐部变成一股推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几段情感经历尤其是和玛丽莲 梦露受人瞩目也备受困扰的婚姻带给他影响,等等。在叙述这些事件的同时,米勒详细记录了自己戏剧创作生涯的全过程,其中有成功亦不避失败,并生动描绘了戏剧界、电影界、政治圈中的许多重要人物。 米勒的坦诚、对文学和社会的责任感,是这部自传的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北京,一生命途多舛,饱经战乱与动荡,足迹遍及中国、英国、新加坡等多国,她的书写与她的人生互为镜像,展现出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创作和女性命运交织的历史,是中国女子思想及生活的宝贵见证。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凌叔华年谱,以时间为核心线索,由凌叔华1900年出生始,至1990年去世止,追溯凌叔华的生平细节和创作经历,力图通过凌叔华的日记、书信、文学创作及大量的中英双语报刊杂志、方志史料等资料,重构凌叔华传统又现代、幸运又多舛、热闹又孤独、丰富而多面的一生,是研究凌叔华其人及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历史的重要成果和参考资料。
全新译本,芬兰语直译,收录130张插图,深描姆明之母托芙 扬松的人生与创作。 她为孩子而写,也为不合群的边缘人而写。 姆明之母托芙 扬松的人生不仅关乎姆明,不仅关乎童话。她是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也是芬兰著名的诗人、油画家、连环画家。她轻盈跳跃于不同的领域之间,书写和描画着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在哪一类创作中,她都秉承一种哲学:安静地、毫不妥协地拥抱着属于自己的自由。
侦探女王 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一生,本就是需要破解的谜团。 侦探女王阿加莎 克里斯蒂侦探小说式的迷人传记!人都是靠秘密运作的,如果把这个秘密说出口,我们就无法生活 她在与第一任丈夫阿奇的婚姻破裂后, 失踪的11天 是失忆还是报复性的策划?她曾经在托基药房从事过配药工作,这位 毒理专家 设计的惊喜有哪些?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她又经历了怎样的打破性别桎梏的人生? 她与周遭格格不入,总有一种 做自己的冲动 。正是写作,帮助她从 1926 年的大决裂中幸存下来。要么这样,要么倒下;无须再拘泥于普通女性期望后,她发现自己自由了
李劼人(1891 1962),生于四川成都,是中国现代具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 李劼人一生颇为传奇,写作、经商、从政均有建树,这在同时期的作家中极为少见。他经商的时间长,占据了人生的重要时光,而三者又密不可分,可谓是生路步步紧逼,命运暗中牵引。本书从李劼人早年在《四川群报》当主笔讲起,包括留学法国、筹办纸厂、开 小雅 饭馆、遭遇绑票案,抗战期间工业内迁、 文协 在成都成立分会、乐山遭遇轰炸、嘉乐纸厂谋求发展,以及抗战结束后四川工商业面临的巨大变化,以嘉乐纸厂的兴衰历史为线索,寻找李劼人先生笔下遗失的故事。 李劼人的写作有两个黄金时段,一个是1925年到1927年;一个是1935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就被迫中断了。没有完成更多的作品也许是李劼人的遗憾。本书或许就是一种
理查德 艾尔曼是美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凭借三部重磅传记《叶芝:真人与假面》《乔伊斯传》和《王尔德传》跻身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巨擘之列。其中,初版于1948年的《叶芝:真人与假面》是其成名作,材料丰富,功力十足,字里行间更透着一股可贵的学术朝气,是为其学问生涯奠定基调的作品,也是关于叶芝的传记类作品中获得学界一致认可的权威之作。在这本广受赞誉的文学研究经典中,艾尔曼以挥洒的文笔、广博的眼界和深厚的学养探索了大诗人叶芝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揭开了他的一张张假面 神秘学者叶芝,爱尔兰自由邦参议员叶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芝,耽于感官享受的老年叶芝。 中译本根据1979年修订新版译出。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集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于一身的思想巨人、文化巨匠和政治精英。近千年来,世人大多聚焦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非凡造诣与杰出贡献,而对作为官员的苏东坡,及其致君尧舜的抱负、济世安民的理想、为民务
《徐志摩图传》是著名作家、徐志摩研究专家韩石山研究徐志摩的最新成果,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徐志摩不仅以诗闻名,亦以散文著称,更重要的是,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从事过多种文化活动,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有着杰出的贡献。揭开徐志摩被世人遗忘的一面,真实呈现一代文学巨擘的精神世界。徐志摩不仅是个有着浪漫情怀的文化创造者,更是一个有着明确理想的社会实践者,同时也一个有着浓厚生活情趣的人生享受者。他的理想,他的情怀,他的作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是青年的偶像,就是现今,对青年提高自身素养与社会担当,也有着和婉的滋润,积极的借鉴。本书立论切实,资料丰富,语言生动,着意还原徐志摩的绚丽人生,将带你走进徐志摩的精神世界,让你对徐志摩有一个新的认识。他的人格、精神与追求,是青年的偶像。在34年的生命历程
二十世纪以来,中外文化、文学的交流逐渐恢复,一大批外国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的作品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烙印。 本书共十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以某一位外国作家为基点,以其对中国作家的纵向或横向影响为经纬线,构成一个扇形或圆形的影响圈。通过梳理这样一个影响圈的来龙去脉,理清中外文学交流的历史和规律,推动中外文化更加有效的结合和发展,并凝练出可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参考性建议。
法语 DIPE的意思是 俄狄浦斯 ,而小仲马一生却表现为 反俄狄浦斯者 ,与父亲紧密相伴。书中披露大量私人信件,揭开小仲马与乔治 桑、雨果、龚古尔、大仲马,甚至拿破仑等人的交往细节,为我们抽丝剥茧,完整呈现小仲马从一名饱受冷眼的私生子到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先驱的成长历程,其复杂的情感世界、极高的文学才情,以及坚定的精神追求,力图为小仲马被长期低估的文学成就辩护。我们会发现一个复杂的作家形象,他既为失足的女性辩护,又抨击败坏的风俗;他是一位热情和善的朋友,叛逆又孝顺的儿子,更是一位孤独且灿烂的天才。他与书刊机关、剧院经理以及好友之间的通信也充分反映出19世纪文坛风貌。本书还附有插图,呈现书中重要人物和场景。
本年谱采用文献查阅、本文分析、资料比对考证、实地调查采访等办法,按照时间顺序,梳理王鲁彦的文学创作、报刊编辑、作品出版发表、世界语翻译、与其他作家的友谊、教育工作、家庭生活等情况。通过史料,既凸显其作为五四乡土文学中坚作家的丰硕创作成果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展现其在世界语翻译方面的突出成就,同时显现其由于生活的重压不得不通过教书增加收入的无奈,以及在这些活动中展示的不断追求进步的思想和疾恶如仇的性格,还原其作家、翻译家和教育工作者的三重身份。 本书进行了一些重要问题的考辨梳理:如1920年2月去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的情况、1923年秋去湖南平民大学教书的情况、1930年春至1932年11月去福建教书的情况、1934年春至1935年8月去陕西郃阳和省立西安高级中学教书的情况、1937年底至1938年10月在长沙办《抗战日报
1870年,世界文坛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查尔斯 狄更斯。虽然距其辞世已过一个多世纪,但他笔下的人物却鲜活如初:奥利弗 崔斯特、大卫 科波菲尔、小耐儿们依然吸引着新读者。这大概是后世对为数不多的大作家们的特殊待遇。 1812年,狄更斯生于英国朴次茅斯市郊,主要生活于英帝国的时期 维多利亚时代。他从小痴迷戏剧,有强烈的表达欲,但因家庭变故,为了谋生,先后做过议会记者、速记员,直到1833年,才开始正式写作。他将触角伸向了 好的时代 光圈之外的黑暗 ,用写作拯救这个 坏的时代 。 作家的成长离不开生存的时代,也离不开周遭的坏境。本书不仅着墨于狄更斯的文学成就,更侧重于撷取生动故事展现不同于被大众标签化的、置于世俗环境下的狄更斯之另一面,帮助读者认识 狄更斯之所以成为狄更斯 的性格因素、成长环境、人生经历
本书是一部传记作品,借鉴诗史互证的方式,借助大量的原始信件、回忆文献和创作诗歌,以宏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历史背景,真实地再现了以 九叶派 现代诗歌创作而著名的中国二十世纪桂冠诗人穆旦,也是以英语和俄语诗歌翻译而闻名遐迩的翻译家查良铮的曲折、苦难而丰富的一生,客观地评价了他在新诗创作上的巨大成就,肯定了他在译介俄罗斯和英国浪漫派诗歌以及现代派诗歌方面的卓越贡献。另外,本书还以补遗和附录的形式,提供了穆旦的生平、译著以及纪念性诗歌等资料,特别是编写了《穆旦新诗意象小辞典》,补充了穆旦诗的自译与他译等研究成果,有助于广大读者对穆旦现代诗的解读,对穆旦诗创作与翻译的全面认识。
欧内斯特 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与普利策奖得主,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和苏联的 双重间谍 。他在加勒比海驾驶自己的游艇 皮拉尔号 侦察纳粹潜水艇;在古巴指挥名为 骗子工厂 的线人网络为美国搜集情报;与美国陆军并肩作战,并在欧洲的地面战斗中为战情局获得了解放巴黎的关键情报;同时他还是代号 阿尔戈 的苏联特工 冒险经历给海明威带来创作灵感,让他写出了《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但也给这位作家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他患上了精神疾病(妄想症),并*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