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由李宗芹所著,《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为艺术类、心理类图书,共5万字,20幅图片,7张应用表格,本书分为四章,后附结语、延伸阅读和图片表格索引等内容。本书娓娓道来地介绍了创造性舞蹈的起源、理论依据和实践中的引导经验,文中更是穿插了很多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富有感染力。作者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精致的文章给人“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体验。
《蒙古族舞蹈(女班)/中国民族民间舞传习》属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传习课教材的一部分,它在担负蒙古族舞蹈教学训练功能的同时,也突出了传习课教学所的特点,即以风格训练为主。这是一部针对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舞蹈爱好者的参考书目。希望此书对蒙古族舞蹈的传承起到积极的意义,并对蒙古族舞蹈的专业教学提供帮助。
《舞蹈创作法》是21世纪,中国进入WTO的时代,舞蹈艺术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舞蹈艺术也必须以不断出新的产品占领艺术市场。怎样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呢?首先,就要求舞蹈者对时代、对社会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昆跟时代、反映时代。其次,要具备能够编创出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些技能。过去,舞蹈界对编舞技法研究不够,即使研究了,也不够全面深刻。而且,有关编舞的书籍寥寥无几。于是,研究编舞法,翻译介绍编舞技法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口隆哉先生从事现代舞研究,也是日本现代舞大师。但他著述的《舞蹈创作法》却是一部能够应用于创作各种舞蹈样式的实用性教材,或者说,是指导性的参考书。这《舞蹈创作法》可以成为广大编舞者、在校舞蹈学生、舞蹈研究者、舞蹈爱好者的案头之书。
《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求索》对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思考,致力于中国古典舞学科基础理论的建设。中国古典舞虽为当代建构,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有着文化血脉上的紧密联系。立足这一点,著作分为“古典舞美学之源”、“古典舞美学之法理”、“古典舞之品鉴”三编共十章,从历史源头、美学法则、审美鉴赏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舞的美学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架构,使中国古典舞有了自己的美学学理基础。
本书是笔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撰写的,既是一本适合于高等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舞蹈史论教材,也是一本社会科学理论的学术著作,对中国当代舞蹈文化进行了理性的归纳和审视,将会带给舞蹈学、艺术学、文化学读者一种全新的舞蹈文化理念。本书在一般的历史研究、审美研究中加入政治文化学的因素,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从一种整体性的政治文化视角,重新审视新时期舞蹈创作活动转型的独特历史,着重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来探讨“舞蹈创作”的政治文化意义。其中涉及的各种主题和问题都与这一任务相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当代舞蹈创作事业有了迅速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从总体上讲,中国舞蹈和政治的关系,在外在形式上经历了一个从属政治到疏离政治,还应再到回归政治的过程。而这其中“
《探寻逝去的历史舞步:辽代乐舞》是继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成果《辽代乐舞》之后的又一具有珍贵学术价值的著作。辽建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在辽灭亡时大量文字资料被焚毁,加之史书记载不详(《辽史》篇幅很少,大概只有《宋史》的三分之一),因此我们对契丹的了解粳少,对辽代乐舞的研究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以巴景侃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沈阳音乐学院舞蹈研究团队,几乎走遍了辽代建立的五京及燕云十六州,寻辽代塔、寺近百座,克服重重困难、苦苦搜集资料,以现存遗址中探寻到的辽代乐舞形式为依据,参考《辽史》和考古资料,终于完成了《探寻逝去的历史舞步:辽代乐舞》读《探寻逝去的历史舞步:辽代乐舞》颇有会心之处与感悟之得,九章二十六节,作者不仅阐述了辽代乐舞作为东北亚地区特色舞蹈文化所具有的风格特点,更
《舞蹈创作与批语的自观与他观》由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教育研究所编
编舞技术课程是对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进行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教材以编舞理论为基础,对编舞中一些重点及原则问题进行系统讲述,共分为以下部分:绪论:教学计划大纲与要求;单元:动作的认识与创造(舞句的构成);第二单元:动作的发展与变化(舞段的构成)第三单元:形式结构小品。书稿中配有大量的动作解说插图。
作为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的教材,《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也适用于在舞蹈史论专业的本科生中开设。对于一些开设在综合大学、师范院校、综合性艺术院校的舞蹈本科专业,《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也是非常适用的。《中外舞蹈思想概论》由分四编,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乐舞思想、中国当代舞蹈思想、外国舞蹈美学思想、外国舞蹈艺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