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本书旨在呈现一幅全景式、立体化的窦国仁 画像 。本书共分15 章,其中第一到三章讲述了窦国仁的家世背景、童年生活经历和留苏时期的学习与成长;第四到十一章讲述了窦国仁回国后的工作历程,以水利、港航工程和水流、泥沙研究为主线展开,从射阳河口、钱塘江河口、上海吴淞口、武汉青山运河到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再到黄骅港、长江口深水航道、木兰溪治理,窦国仁将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融为一体,在服务国家建设的同时也构建了恢弘的泥沙理论体系;第十二到十三章讲述了窦国仁在宏观战略方面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在推动泥沙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第十四到十五章讲述了窦国仁用心经营的 泥沙之家 ,家人既是他事业中的 战友 ,又是他生命的温暖慰藉,在临终之际,家
哥德尔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个人之一,爱因斯坦称其为自亚里士多德之后最的逻辑学家,他的理论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堪称数学逻辑理论中最的发现,至今仍影响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哥德尔早年就职于维也纳大学,后因战乱逃离欧洲,辗转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这里,他逐渐融入了美国的生活,并与爱因斯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晚年的哥德尔获得终身教职,但最后因被害妄想症悲惨离世。 他的一生在哲学、数学、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提出了颠覆性的理论,甚至涉猎了相对论。如果哥德尔的定理以及由此推导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不能制造出能够复刻人脑推理、学习、计划、解决问题能力的计算机。在知识鞭长莫及的认知极限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果将其放在人类历史的光阴荏苒之中也只是一个瞬间,并显现一点微小的影像。人生的岁月无回,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每一个人在人类长河中都是匆匆过客,有的人被历史的大浪淘得无影无踪,没有留下一丝印迹,有的人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矗立起一座的丰碑,光照人类进步与发展!
谢希德院士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表面物理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谢希德是新中国的位女校长,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家,她的桃李满天下。谢希德还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社会活动家,她积极参政议政,关注并投身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为复旦和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谢希德传》资料殷实、照片珍贵、情感真挚、文笔优美,多方面展现了谢希德院士的生平业绩和人格魅力,读来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是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励志之传记作品。
本书主要写到了:一位锲而不舍的学者——献给大陆的读者、大宗师——悼吴大奠老师、典范永存——忆吴大猷老师、成长之路、转变的中国、大学生活、留学美国、回到北京、抗日战争、西南联大(一)——学术环境、西南联大(二)——生活环境及时局、战后的中国、返乡及出国、在加拿大、冠世走了、台北核武计划、感情生活、感人的故事、葆之、断线风筝与吟之、哲人之萎、纪念文、记忆父亲、哲人虽萎,典范永存——追念吴大猷先生、永远的吴先生、我的恩师与他的女儿、吴大猷先生在水牛城等。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此背景下,袁永林编辑出版一本反映白求恩波澜壮阔一生的画册《诺尔曼·白求恩》,以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 白求恩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仅从他来华支援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实践就足以证明。 20世纪30年代末,白求恩作为北美著名胸外科专家,放弃了十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来华支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在不足两年时间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最终以身殉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毛泽东主席对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予以高度评价。从此,他的名字深深镌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贝尔是美国重要的数学史家。他的这部《数学大师》是介绍数学史和数学艺术的经典著作。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发展的历程,从古希腊的几何学,历经牛顿的微积分学,再到概率论、符号逻辑等等,都有详略适宜的叙述。同时,本书又告诉我们,数学家并不是一群躲在象牙塔内冥思苦想、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他们除了智力过人以外,也和我们一样,有着世俗的欲望和追求,经历着常人的喜悦和苦恼。全书以历目前30多位数学大师的生平为主线,分章讲述了他们的杰出贡献、性情喜好和生活轶事。 《数学大师》也是一部思想史,追述了从古代到20世纪数学思想的发展。它以清晰的笔触、幽默的手法,对复杂的数学思想作了巧妙的分析和论述。无论是数学专业人士,还是一般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许多有关数学和数学发展史的知识,对那些久闻其名的大
早年阅读的滋养,是这样改变了大师的一生! 这是一部由读书体验凝聚的日本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的心灵自传。在本书中,作为临床心理学的开拓者,河合隼雄结合自己读>过的书籍,站在人生的到达点回顾人生。自童年时起就沉浸在阅读中的作者,精选出了林林总总两百多本书籍,从娱乐小说到文艺作品、儿童文学、佛教经典,伴随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地讲述了读书的精髓和意义。 本书不仅是一部书籍导读,作者写这本书的真正目的,是思考他所读过的书对自己的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以及这些书籍是如何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而这,恰恰是本书的独值所在。
本书把晚明期间的徐光启(1562-1633)放到中国的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嬗变的历史必然中予以考察和评价。徐光启所处的时代,是“天崩地解”前夜的动荡腐朽时期,也是“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多元裂变时期。他既是在科举“烂路”上屡败屡战的传统儒生,又是倡导近代科学思维的前驱人物;他既是浸润于尧舜孔孟程朱陆王的士大夫,又是试图以天学“补儒易佛’’的洋;他既描绘了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的宏伟蓝图,又无法冲破旧世界的制度网罗;他既具有正派清廉的高尚道德,又不乏周旋官场的政治智慧。总之,徐光启的思想既有孕育近代文明的超前性,又有束缚于传统的滞后性。因而他既是传统社会立言、立功、立德的理想人物,又是为传统社会压抑而郁闷的悲剧人物。试想,如果徐光启思想的近代胚芽在当时能够生长发育,那么中国的近代社会及其思想史大概就是
《刘东生手迹》为纪念刘东生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刘东生先生一生记录了400多本学习和野外笔记。编者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发现存有数量可观的刘先生的学习笔记、论文述著、活动和会议记录、翻译文稿。这些手迹全面记录了刘东生先生一生的重要科学活动和心路历程。娟秀、整洁的小楷是他精心学习的记录;精美的野外剖面和素描图是他一丝不苟的野外工作的反映。野外记录簿上线条粗犷、字迹飘逸的图文,看得出是刘先生在途中颠簸的车上抓“拍”抓“录”的材料。深感这些手迹是刘先生成才之路的真实写照,编辑出版这些材料与大家分享,是对刘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限于时间和篇幅,书中只遴选了野外记录、论文专著、学术报告、纪念追忆和大会讲话5个版块,虽然无法全面反映刘先生的学识与修养,但足以表明一个科学家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
《曙光集》可以说是这二十多年间作者的心路历程他走过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关心的,他热爱的,以及他期望的。《曙光集》仍然采用了SelectedPapers的排序方法。数字表示写作或发表的年代,数字后的字母没有特别的意思。特别要提出的是,书里的文章由不同译者翻译,译名不尽相同,如80b中的“韦耳”与85j中的“魏尔”指的都是H.Weyl。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20世纪最的太空项目。在1969年至1972年这段神秘的岁月里,12名宇航员经过危机四伏的漫长太空旅行,登上了月球,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阿波罗计划远去30年后,12名登月者中在世的只剩下了9人,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将离去。作者带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在做了充分准备后,采访了这些宇航员。每次采访,作者都试图深入宇航员的内心,发掘他们的不凡经历,以及他们回到地球后的生活轨迹,探索他们如何从登天的“神”,慢慢变成了普通的“人”,进而揭示了人类、自然、宇宙之间的奇妙关系。通过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作者把阿波罗登月计划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弘扬人类文明方面的跨时代影响,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月亮之尘登月档案揭秘》是一本通过亲历者口述,立足登月者视角,全方位展现阿波罗计划及
《叶茂根深学笃风正纪念叶笃正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介绍了叶笃正先生在不同阶段求学和工作的经历以及他的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情况。其中大部分照片为叶笃正先生的家藏,此前从未发表,具史料价值。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他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叶茂根深学笃风正纪念叶笃正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对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普通民众参考。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对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成为率先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1982年,美国氢弹之父泰勒指出,杨振宁因为创建“杨-米尔斯规范理论”,应该再次获得诺贝尔奖。1999年,有名物理学家戴森指出,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20世纪物理学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杨建邺著的《杨振宁传(增订版)》由杨振宁先生审定认可,是有关他很厚实,很全面、的一部传记。它以翔实的史料收集、扎实的物理论述和踏实的写作态度见长,是了解杨振宁先生的人生历程、科学成就、思想轨迹的扛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