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词典主要是供闽南、台湾等闽南方言区的读者以及有兴趣学习闽南话的外地读者学习、参考、使用的。同时,也为闽南话研究者提供参考资料。 二、本词典的编排,左边是泉州话成语,用黑括号“”标明,右边是普通话成语,用括号“[]”标明。两相对照。 三、本词典共收入泉州话成语2200余条,其中包括一些常用的泉州谚语、俗语、词组。对照的普通话成语也包括谚语、俗语、词组。 四、本词典按泉州话成语条目首字笔画的多少排序,由少到多排列。首字笔画相同的,按笔顺笔形排列。首字相同的,按第二个字的笔画笔形排列。 五、本词典用闽南方言拼音字母分别给泉州话成语中的单个汉字注音。注音参照《闽南方言拼音方案》。 六、本词典的释义,泉州话成语一般只对难懂的方言字、词加以注释,对一些易懂的词条分注,不串讲,或串讲,不分注。普
《古汉语大词典》是在《辞海·语词分册》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供广大读者阅读古文献时查检的实用工具书。原书以古汉语语词为主,兼收现代词汇,历经修订、增补,已成为广为人知的工具书之一。本社为与其他工具书配套,对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删。剔除所有现代汉语词汇和现代书证;纠正原书中字形、音注、释义、例证等各方面的讹误;删汰生僻而无检索价值的字词;增补大量古籍中常见而有用的典故和词汇;并精简书证,统一体例。改编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荷载尽可能多的信息量,以副其实用之旨。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仍会留有错误,祈请读者批评指正。
楚辞,战国时兴起于楚国,是源于江淮流域的歌谣,与《诗经》并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两大渊源。“楚辞”之名,见于西汉前期,至西汉末年,刘向编屈原、宋玉等人作品成集,曰《楚辞》。《楚辞》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七篇,其浓郁的情感、瑰丽的文辞、丰富的想象,对后世诗、赋、骈文产生了深远影响。《楚辞》因所收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多困难。基于此,我们邀请《楚辞》研究专家赵逵夫先生主编《楚辞语言词典》。全书约90万字,分《前言》、《凡例》、词典正文和附录四部分。收入王逸《楚辞章句》中作品中的实词、虚词和专有名词,除专有名词外,一般以意义的单位为词条。每个词条皆标引出处和书证。词典正文广泛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