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了济南市 四大泉群 园林与景观的物质、文化特性。首先明确了相关概念、研究范围、方法、进展。分析了泉在中西方古典文化、古典园林,以及西方现代景观中的地位、意义及发展脉络。在物质特性研究中,分析了泉的出露特征及视觉表现;泉池的类别及其建设依据;建筑、装饰、植物的主要类别与作用。在文化特性研究中,分析了泉水的名称来源,与其所处位置、天然资质、历史积累相关;宋、明趵突泉诗中的景观要素,体现出了济南城市历史发展与建设情况; 七十二泉 中的品题、集景文化,及其数字来源,受到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诗歌、园林景观的综合影响。
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物质空间,还是…一个无形的精神领域。赏园旨在体味超越花草、树木、湖水及岩石的喜悦,即感受瞬间的永恒。 有些园林已不复存在,然而,即使它们已成废墟,或已被人遗忘,它们依旧能在支离破碎的文字中获得生命,在黑暗的年代创造空灵的境界。在本书中,我将通过从园林历史中学到的东西来解释已经成为历史的园林。 鸣鹤园当初只是清朝众多皇家园林中的一个,然而,这里充盈的历史使它变成一种象征,昭示着一个永恒的难题:在经历创伤的岁月里人们该如何对待艺术?……园林的毁灭敌不过人们的想象,从久远的过去传来的声音仍然在谈论我们今天的窘境。
历史已成为过去,但历史又不断被当代人重新诠释。当历史的价值被当代人重新认识和认同时,历史就获得了复活与升华,就演变成文化。因此从某种角度看,文化就是心灵的历史。 《带你走进博物馆: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介绍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的建筑群,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馆藏精品。
《园林美学》是在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我的《园林美学》专著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本来,出版社并未要求做多大的改动。但一是原著委实太过陈旧了,那还是1987年我在江苏农学院创办观赏园艺专业时编写的园林美学课程的讲义,二是园林实践和美学理论发展很快,需要在新的时期对这一主题进行重新认识,运用新知识,创造新体系,尽管我的知识也已更新,但单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已无法完成这一重任,于是邀请了兄弟院校的几位同仁联合起来重新编写这本教材。
本书在论述中国建筑独特的外观(屋顶、屋身和台基的组合)、结构(木构架)、布局(院落式)以及装饰的基础上,以历史发展为经,以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杰作为纬,配以大量精美彩图和古代绘画作品,简明、生动、清晰地呈现出中国建筑的独特美感和文化意蕴。
室内设计是室内的空间环境设计,是对建筑设计进行深化,是为构成预想的室内生活、工作、学习等必需的环境空间而进行的设计工作。室内设计不仅是考虑建筑空间的六面体问题,而且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地进行多层次的空间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法,从内部把握空间,设计其形状和大小。为了满足人们在室内环境中能舒适地生活和活动,而整体考虑环境和用具的布置设施。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及相应标准综合运用空间组织、功能安排和室内物理学(声、光、热),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现代装饰艺术等手段,使室内环境无论在视觉效果上,还是在使用功能上,优选地满足人的需要。 本丛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资料、教材使用,亦可作为相关专
本书是人居环境技术普及读物,具有信息量较大、浅显易懂的特点。作者以适合大众口味的叙述方法,以介绍应用学科的理工科知识为主,还涉及文史哲、艺术、经济、社会学科的内容,提纲挈领地让读者了解有关人居环境方面的知识。 本书从七个方面讲述了人居环境技术,包括:综述;生态环境中的土壤、水、空气;生物环境及应用生态学;气像与气候环境;建筑物理环境及技术;中国林环境及造园技术;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社会。
《珠江三角洲地区休憩广场环境及人群行为模式研究》从七大部分展开。靠前部分为问题的提出,包括靠前章绪论部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提出笔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第二部分为现状概述,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从人的行为角度简述中外广场及使用后评价的发展简史,总结珠三角地区现有休憩广场的环境现状及特征。第三部分为广场的使用后评价,包括第四章,对五个样本广场做使用后评价,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影响广场环境品质的主要因子。第四部分为行为研究,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对广场中人群的行为做详尽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广场人群结构、人群行为特征和行为规律。第五部分为环境因子模式研究,包括第七章,综合前面的研究成果,提出各环境因子的合理模式。第六部分为珠江三角地区休憩广场设计指引,包括第八章。第七部分为
本书旨在结合历史的和现存的古典园林实例,对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理论探索以及必要的文化透视:从理论上说明我国园林艺术产生、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体现我国人民的智慧、高贵的精神;结合典型实例。分析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规律和特征,包括诸如园林的相地、立意、构思、选材、造型、形象和意境塑造等艺术创作范畴以及与中国文学、画学、书学等学科交互渗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性地阐述园林艺术观念形态所反映的社会的、历史的、哲学的原因,即中国古典园林的民族特质;用事实阐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较为魅力以及对人类的独特贡献。
本书包括比赛项目简介、工具介绍、项目实操、训练项目、训练图集、比赛注意事项等内容,书中着重介绍了砌筑、木作、铺装、水景、种植等五个模块的施作及工序,施工机具与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要点等。内容紧扣目前国内园艺项目比赛规范、标准,结合选手日常训练实际,汇集了国内众多园艺专家训练和实践经验。本书参考并集合了第44届、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全国选拔赛和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全国选拔赛技术文件及赛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实用性。
本书包括风景园林师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项目负责人、职业风景园林师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风景园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从东西方自然观差异看风景园林发展趋势、国家公园及其影响、职业风景园林师的实践范围、如何创办成功的风景园林企业九讲内容。适用于风景园林专业师生及相关从业人员。
园林是一门艺术与功能相结合的造型艺术。 园林景观与文学、建筑、环境、历史、绘画等紧密相关,互相影响。在我国,许多很好的古典园林都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古有以画入园、因画成景之说,甚至一些山水画家就是造园高手。园林景观体现的是空间艺术,是人们能够步入其中的艺术,它需要景观设计者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而这些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认识来完成的,这就是绘画。绘画能够提高景观设计者的审美及造型能力,硬笔绘画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常见的硬笔包括铅笔、钢笔、针管笔、中性笔和蘸水笔等。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对景观和建筑专业方向的学生及设计师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日本文化是日本本民族文化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也是一种以非常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文化。园艺之艺,我们过去通常作工艺之艺的理解,视之为单纯的制作技术,实则主要是艺术之艺,因为它始终贯穿着人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于是才有了中国的意境、日本的禅思、英国的气派、意大利的典雅、美国的不拘一格……
本书主要介绍的是17世纪至19世纪欧洲的建筑。每一次时代风格的重大变化,前提都是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的变化。建筑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创造建筑的过程,本书里收录的每一幅作品无不体现建筑的默默无闻,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演变。更重要的是大智大勇的破旧立新,也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这一时期欧洲的建筑类型较多,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公共建筑很发达。艺术手法的层出不穷和风格的成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些成熟的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伟大的革命,对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让读者更详的了解这一时期建筑的发展及特点。
《园林钢笔画实用教程》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生认知角度构建内容体系,着重介绍园林钢笔画技法与种类、钢笔画学习环节以及园林钢笔画作品赏析。全书分为7章,其中1-5章为钢笔画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建议,第6-7章为钢笔画作品赏析。在6-7章钢笔画赏析中有详尽的照片改绘过程和实景写生,供学生自学和临摹时使用。本书为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园林、建筑规划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本系列教材以特色求发展为宗旨,以建筑与环境相结合、文脉的继承与发展为基础,以中尺度城乡环境设计为主题,以生态环境保护与设计为重点,主要分为专业基础、专业能力和专业方向三个模块,全面覆盖了初级到高级,理论到实践的相关专业知识。
张国栋编著的《园林工程清单算量典型实例图解/看图算量系列丛书》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和《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8-2013的有关内容,详细地介绍了园林绿化工程的工程量清单项目、计算规则、计算方法及实例。全书以清单划分基准为原则精选实例,设置实例均是以“题干、图示-2013清单和2008清单对照一解题思路及技巧一清单工程量计算一贴心助手一清单工程量计算表的填写”六个步骤进行。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计算方法及要点,特设置“解题思路及技巧”及“贴心助手”小贴士,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代四大文明的发祥地已不是昔日的森林,其中古埃及文明地是撒哈拉大沙漠,古苏美尔文明地已是沙漠化的美索不达米亚,黄河文明的环境也日趋恶化。此外,被誉为丝绸之路的绿洲,如也被无情的沙漠淹没。难道文明前的森林绿洲,文明后变成了沙I的现实,意味着文明的进步等同于自然的破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