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园林的发展过程中,文艺复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古希腊、罗马时代园林曾一度辉煌。那时不祭神营建的神圣丛林、水神庙和住宅中的回廊内院,还建造了园林精美的公共体育馆,后来演变成柏拉图、伊卑鸠鲁等哲学家讲学的学园。在法国,地形是平坦的,开阔的水池与人工河代替了台地园中的流水阶梯,植坛不再是灌木而变为用花卉填满的图案,并用修剪的熏衣草等芳香植物镶边,以后发展成模样花坛群,其中许多图案来自阿拉伯。后来又出现了布置在高灌木前的花境及园路系统发展成纵横与斜行交错的林荫道并形成许多透景线,焦点处设置水池、喷泉和雕像,原来盛行意大利的规则式树畦在法国发展成高大乔木掩蔽的丛林区,于是创造出凡尔赛宫苑那样的辉煌作品。在英国则表现为对植物和草坪的偏爱,以及一些有地位的造园师不喜欢由修剪的灌木所组
避暑山庄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修建的离宫别苑,规模宏伟,气象万千,在建筑风格上别具特色,形成了山水、建筑浑然一体的园林艺术。孟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迎难而上,对承德避暑山庄进行了 勘察、测绘、记录和挖掘,著就《承德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系统阐释了承德避暑山庄这所承前启后、在自然山水风景中兴造的朴野撩人的皇家园林对中国园林艺术实践和理论的贡献。本书从各个方面深入探索和分析了营建避暑山庄的至理和手法,阐述了山庄建设的精细微妙和匠心独运所在,并附有实测墨线图二十八幅,不但有助于研究山庄的建筑艺术,也有助于旅游者提高对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欣赏水平。
中国园林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符号之一。在园林三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代造园人秉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理念和“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主旨,与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造就了独特的园林营造体系。那些流传至今的作品,是“一首凝固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人们穿越历史,到达诗情画意的空间。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候二人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此选本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成就。因而,全面对该书进行整理与研究,将十分有益于对中国古代散文概貌的了解与鉴赏。现在这本《古文观止辞典》就是基于此写成的,内容包括解题、注释、今译、评析四部分。
《园冶》一书是明代著名的造园专家计成积几址年建造园林的经验,而写就的一本园林学著作。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此书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园冶图说》对计成原作进行了必要的注释说明,以便于现代读者的阅读;另选配了约一百五十幅园林图片,对计成的造园理论加以“图说”,与计成原作图文互让、相得益彰。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候二人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此选本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成就。因而,全面对该书进行整理与研究,将十分有益于对中国古代散文概貌的了解与鉴赏。现在这本《古文观止辞典》就是基于此写成的,内容包括解题、注释、今译、评析四部分。
现代社区园艺是都市生活中的一抹绿色,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精神生活水平,陶冶情操。《现代社区园艺完全手册》结合当前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介绍了现代社区园艺的基本知识和日常管理,包括现代社区园艺植物、工具、土壤或基质、场地的选择、植物的养护等知识,以及家庭插花与多肉植物种植的一些知识和方法,最后还推荐了20种适合社区栽培的植物,并详细介绍了推荐理由和日常养护方法等。
吴胜明先生的新著《瑰丽的地下艺术殿堂——中国溶洞之旅》第二版从溶洞类型,洞内外景观诸方面,抓住洞穴特点,“实实在在”指出各个描述溶洞的专享性,做到了内容丰富多彩、特点鲜明突出,让读者印象颇深。至于资料翔实,更是难能可贵。例如,不少溶洞,尽管在全国不算太有名,但作者仍然一丝不苟地娓娓道来,从地点、洞名由来、开发时间、代表性景区、特点、文化内涵、游后感,都进行了言简意赅的记载和评述,使读者在旅游时能胸有成竹,少走了许多弯路。
关于中国古代园林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中不难发现研究重点大多围绕主流园林,即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作为当时非主流的公共园林并没有专项研究。北京作为历史古都,曾是辽、金、元、明、清的都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历目前,在北京城内、城外均出现过具有公共游览功能的园林,供百姓游览。并且这些具有优美自然风光和蕴含深厚人文内涵的公共园林共同构成了北京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对改善城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城市公共园林的建设、传承北京文化和北京精神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和市民文化生活的提升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鉴于公共园林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王丹丹著的《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以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和演变为
建筑大师辛克丁曾提出一个名的观点,“建筑是会说话的”。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是呈现社会现象与景观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人类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对艺术与美感经验的一种表现。《建筑的故事/博识教育泛读文库》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示了世界建筑璀璨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众多建筑背后的精彩故事独立成篇,却又通过时间、国度、流派的线索连缀起来,共同组成了一幅世界建筑史的画卷,清晰地呈现出世界建筑艺术的发展脉络。
本书以词条的形式,科学、规范地分类讲解了园林的类型、景观设计术语、成景类型、掇山置石造景、理水造景、花木造景、墙体装饰、铺地装饰、彩画装饰 装饰雕塑、匾额与楹联、园林建筑的木装修、古典园林中的家具、园林中的室內陈设品、园林中的建筑等内容的方方面面。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精选了近干张精美图片,信息量大,令本书更具资料性、实用性及艺术鉴赏性。 本书可作为收藏爱好者、研究者和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检索、查阅的理想工具书。
本书以全幅320页彩图装订而成。内容分水景、石景、植物、构造、街道设施、装饰雕塑等六大部分。融世界文化、人文景观为一体,再现园林世界的壮观与美妙,为园林工作者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本书将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历程中的精彩纲目遴选出来,进行简要介绍。书中包括中国与国外的环境艺术,从建筑环境装饰、家具、陈设等环境艺术延伸到陶瓷、雕塑等艺术领域,文字表述简明扼要,语言平实, 内容系统全面, 图文并茂,是一本兼具指导性和实用性的历史研究教材。 本书不仅适用于全国各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课堂教学使用,也适用于各类中等美术学校的艺术设计考生参加高考参考, 同时还适用于广大青少年的美术爱好者提高艺术修养的普及需要。
由朱良文编著的《传统民居价值与传承》是作者数十年研究传统民居的成果选编。《传统民居价值与传承》内容包括传统民居考察与调查研究、传统民居的价值与继承问题探讨、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探索等。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建筑理论工作者、乡土建筑研究者以及建筑院校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