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体例上不采用断代通史的写法,而是把园林的全部演进过程划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好处在于 源 与 流 的脉络较为清晰,前因后果较为明确,读者易于把握到中国古典园林即使在 超稳定 的封建社会的漫长而缓慢的演进岁月中亦非一成不变的情况。
《园林谈丛》成书于1979年,收录了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二十多年来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文章共32篇,另有冯其庸、杨犁夫为本书与《说园》所作序,叶圣陶写的《说园》、《扬州园林》介绍,以及王西野(栖霞)为本书所作跋。作者立足于实地考察与文献梳理,以典雅的文字,将苏州、扬州、泰州、镇江、常熟、上海、杭州、绍兴、宁波、马鞍山、北京等地的园林建筑之美、其渊源和沿革以及独特的匠心娓娓道来,除对园林个例的专门叙述外,也有以园林概况、造园美学理论、假山和叠山家等为主题的文章,甚至还谈到了对当代新园林营造的建议、大观园的原型问题和园林绘画作品。丰富的插图为这场以文字为道路的园林巡礼更添精彩。本书不仅适合以知识和休闲为目的的阅读,也是可在实地游览园林前参阅的*佳指南。
日本历史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同时也有着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将中日园林作为东方园林体系中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客观地看待园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明成果。与中国古典园林一样,日本传统园林艺术实际上是东方哲学文化、宗教与具体的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东方园林之树的重要分支,而古典造园文献是其造园技法、理念及象征意义等传播的重要载体。 本书采用解译、归类、图文对照、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书中所解译的日本造园古籍,是指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造园书,原书不仅专业性强,且晦涩难懂。本书结合作者的专业背景,采取直译结合意译的方法对这些造园古籍进行解读和翻译,并按照风格、章法、象征、技法、实例进行归类,对于技法内容再按照池泉、筑山立石、茶庭露地等造园要素类型分别论述。 本书聚焦日本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候二人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此选本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成就。因而,全面对该书进行整理与研究,将十分有益于对中国古代散文概貌的了解与鉴赏。现在这本《古文观止辞典》就是基于此写成的,内容包括解题、注释、今译、评析四部分。
《营造法式》是成书于宋代的建筑技术典籍,也是中国古代很为完备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样本。它的面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水平已经达到很好状态。 《营造法式》全书36卷(现存34卷),共357篇,3555条,是对宋代以及宋以前建筑设计、施工的经验总结和完善。李诫根据自己多年各类工程管理的经验,并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制度,编撰成书,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成为当时的官方建筑规范文本。 书中附录的千余幅建筑、构件设计详图及装饰图样,既有助于对全书内容的理解,也便于今人建造仿古建筑时借鉴。
本书对北京公共园林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对北京城市空间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书中回顾国内、国外公共园林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中国古代公共园林的文化根基与空间特征,系统梳理出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脉络;并根据环境生成特点的不同,对北京公共园林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北京公共园林的空间特色,从园林的公共性视角分析北京园林的公共化演变,探讨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演变对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书将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历程中的精彩纲目遴选出来,进行简要介绍。书中包括中国与国外的环境艺术,从建筑环境装饰、家具、陈设等环境艺术延伸到陶瓷、雕塑等艺术领域,文字表述简明扼要,语言平实, 内容系统全面, 图文并茂,是一本兼具指导性和实用性的历史研究教材。 本书不仅适用于全国各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课堂教学使用,也适用于各类中等美术学校的艺术设计考生参加高考参考, 同时还适用于广大青少年的美术爱好者提高艺术修养的普及需要。
中国园林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与脉络传承,每一时期和阶段的园林特征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那一时期的历史人文特征。本书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年表的形式对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同时将与之相对应的同时代的文化活动对照列出,力图将各个历史时期的造园活动和有记载的建成的园林以及与中国园林相关的著作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此修订版增补了相应内容,并对*版进行了勘误修订。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园林景观、建筑学专业师生阅读,同时也可为园林史研究、建筑史研究及历史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帮助。
本书是作者总结自己30年来的设计经验,记述自己的理念与设计手法;从思考方法与设计手法两个角度出发,论述对风景园林各个要点的认知、解析;每一篇都是一个小故事,并配以几幅图片,阐述作者自己的理解。本书是作者总结自己30年来的设计经验,记述自己的理念与设计手法;从思考方法与设计手法两个角度出发,论述对风景园林各个要点的认知、解析;每一篇都是一个小故事,并配以几幅图片,阐述作者自己的理解。
本书并非一本严格意义上的 学术著作 ,也非一部有关中国园林的 摄影集 ,而是一位建筑学者以其独特视角所扑捉到的 中国园林 。书中作者用镜头记录了现存较有代表性的园林,以极富意境的黑白表现再现了 道法自然 的哲学思想及 有法而无定式 的造园手法,并将自身对中国园林所有深层思考隐于所摄作品中,而不同于传统文字记载的方式。从艺圃、环秀山庄、留园、拙政园到网师园、沧浪亭、退思园,从豫园、个园、瞻园到燕园、北海、谐趣园,通过近200幅的拍摄作品,呈现了设计师眼中中国园林的精华所在,以对当代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提供借鉴。使人在身临其境感受巧夺天空的园林之美的同时,引发对中国园林的深层思考。本书适合景观设计、建筑师阅读,同时也可为园林研究、建筑史研究及历史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帮助。
唐代园林在魏晋六朝园林发展的基础上走向兴盛,名园遍布大江南北,出现了大量以园林景观、园林生活、园林情趣为题材内容的文学作品。本书主要从唐代园林的历史发展入手,考察唐代文人自然观的嬗变及其园林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进而从园林游宴、园林营造与园林题咏等与文人相关的园林活动中展开园林与文学之关系的具体研究,呈现唐代园林文学创作景观,*后将其置于整个唐代文学的宏观视野中,考察园林书写对文学观念及创作理论的影响,深层发掘园林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沟通园林与文学,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微观论证与宏观阐释相结合,努力拓展唐代文学研究的新思维与新领域,为当前唐代园林与文学的研究探寻出新的路径。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典园林五书:江南私家园林》主旨,即在于尝试细致阐释今日所见江南私家园林的营造艺术。首先为江南私家园林的概述,简述其发展历程以获得历史定位认识,并通过造园特色要点的论述,理锯其多方面的营造追求与方法。其次是名园赏析,选取江南各地具重要价值的著名历史园林案例,分别阐述各自的造园特色。
《园冶》在中国古代造园目前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全书共分三卷,第壹卷分相地、立基、室宇、装折四篇;第二卷全志栏杆;第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其中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四篇,为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并附图235幅。《园冶注释(第二版)(重排本)》由我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为《园冶》一书所做的注释。陈植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注释工作,还与许多知名学者,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人,相互切磋,分别增补、订正,力求作到真实反映《园冶注释(第二版)(重排本)》的特色。《园冶注释(第二版)(重排本)》对于今天的园林设计人员和园林专业师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风景速写:园林古建筑》详细介绍了风景速写的各种技法,着重基础练习的讲解,并将重点、难点及易失误处一一列解,使读者走出单纯技法训练的误区,以方便读者学习、应试,少走弯路。
《中国古建园林大全(北方卷)(精)》对全国各地古典园林的建造年代、历史变迁、形态及结构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本书图文并茂,容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并专门邀请我国知名园林专家对所述古典园林逐一进行点评,可谓知识面广、权威性强,可供广大园林工作者学习、借鉴及应用。
极少主义园林,以其注重简洁的线条、抽象的形体和强烈的空间感觉而日益流行起来。特别是在过度繁忙的生活中,人们渴望创造出一块宁静的蔽所,用以修养身心。极少主义风格还有其他的优势:它适宜于市内的小空间并仅需较少的维护。这部精彩的图解著作,是对极少主义园林的一种极富灵感的诠释。 曾多次获奖的园林设计师克里斯托弗·布雷德利-霍尔,从全世界城市、乡村大大小小的园林中,精选出了*的极少主义作品。他从每一处园林背后探究创作的灵感,并解析了如何把对空间和比例的理解与对材料和植物的巧妙而富于想像的运用结合起来。他为我们展现出:*的园林都能同其周围风景及其所邻接的住宅有机地融为一体。 本书介绍了极少主义的哲学思想,也谈及了相关的建筑学、室内设计专业和当代生活方式。本书在绪论中还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幅员辽阔,江山多娇。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跨越几个不同的气候带。在这个辽阔的地域内山脉蜿蜒,大河奔流,海岸曲折,湖泊罗布,植物繁茂,林相丰富,大自然风景的绮丽多姿,在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中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延续五千多年间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曾经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大地山川的钟灵毓秀,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它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英,显示出华夏民族的“灵气”。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学界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包括:绪论,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园林的成熟期(一)—
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世界造园三大动力之首,对日本、韩国及十八世纪的欧洲影响重大。《解读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园林》是一本普及版的中国园林史全书。书中以遍布全国各地的园林实例为主,在具体阐述过程中又以不同的划分标准对园林实例进行归类、总结,并从多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所蕴含的建筑学、美学、生态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内涵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同时也呈现了园林的地域特征、园林建筑的装饰装修、园林的叠山理水等方面,力求全面生动地再现中国园林的灿烂辉煌。全书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信息丰富,兼顾专业研究者与大众读者的不同需求,适合建筑学、园林景观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设计师及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人士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