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特别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鉴于以往某些造园著述多着眼于用华丽的词句来描绘、赞扬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这些文章如果用来引导人们去欣赏古典园林,均不失为上乘佳作,但从借鉴的角度看,却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为克服这一偏颇,本书则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建筑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此外
本书在体例上不采用断代通史的写法,而是把园林的全部演进过程划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好处在于 源 与 流 的脉络较为清晰,前因后果较为明确,读者易于把握到中国古典园林即使在 超稳定 的封建社会的漫长而缓慢的演进岁月中亦非一成不变的情况。
《园林谈丛》成书于1979年,收录了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二十多年来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文章共32篇,另有冯其庸、杨犁夫为本书与《说园》所作序,叶圣陶写的《说园》、《扬州园林》介绍,以及王西野(栖霞)为本书所作跋。作者立足于实地考察与文献梳理,以典雅的文字,将苏州、扬州、泰州、镇江、常熟、上海、杭州、绍兴、宁波、马鞍山、北京等地的园林建筑之美、其渊源和沿革以及独特的匠心娓娓道来,除对园林个例的专门叙述外,也有以园林概况、造园美学理论、假山和叠山家等为主题的文章,甚至还谈到了对当代新园林营造的建议、大观园的原型问题和园林绘画作品。丰富的插图为这场以文字为道路的园林巡礼更添精彩。本书不仅适合以知识和休闲为目的的阅读,也是可在实地游览园林前参阅的*佳指南。
本书以不同时代及不同民族、地域为经纬,系统论述了旧约时代、古代、中世纪、伊斯兰、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勒。诺特尔式、英国规则式和风景式、美国、近代和现代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造园演变历程。书中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图片资料。在各章前有历史大事年表。全书的结尾附有中外术语索引、人名索引,和中外庭园、公园、建筑索引。
本书综合应用人居环境、文化艺术、空间信息与认知等多学科知识,从叙事的基本要素出发,围绕景观的物质空间与文学语义来解析海派古典园林中的特征密码。全书以??多万字、???多张图片,从整体到局部,从纵向到横向,理性分析了海派古典园林中的复杂性与艺术性??园中园、景中景、画中画、故事中的故事,并探讨叙事系统在空间体验、视觉认知中的价值、规律与评测。本书的创新点在于:系统揭示了古典园林物质空间与文学语义间的关联模式及其组合特点,规避了以往园林研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可言传但不能意会”的分离现象。特别是,本书综合应用了空间句法与视线追踪技术,理性认知与评测园林叙事的效果,使得园林中的隐性信息可视化。这些基于前沿方法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不仅对有效挖掘、传承海派古典园林文化基
本书是查询中国园林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园林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石、水、花、木、窗、廊、亭、桥,颐和园、避暑山庄、寄畅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超过800个园林词条,手绘园林局部图示,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中国园林匠心。 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编写与绘制,精美的手绘图,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园林艺术讲解,让您看到中国园林之美。本书以词条式编排,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园林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您看得懂!
全书内容包括绪论;民末清初前苏州园林历史概况及民末清初园林大众化的社会成因;士大夫园林景观;商人园林景观;平民园林景观。士大夫传统园林文化与商人及平民新兴园林文化之比较等。全书内容包括绪论;民末清初前苏州园林历史概况及民末清初园林大众化的社会成因;士大夫园林景观;商人园林景观;平民园林景观。士大夫传统园林文化与商人及平民新兴园林文化之比较等。
咫尺山林 与 壶中天地 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两个重要特征,分别从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两个层面概括了中国古代园林虚与实两个层面。 咫尺山林 ,即有限空间的自然景致, 壶中天地 则更多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思想内核。本书以典型的清代皇家园林 西苑园林为研究蓝本,以中国传统园林匾额意境感知与实体空间的共构为设问,解构中国传统园林虚拟意境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对应规律与营造理法,并从发展沿革、理法规律、建筑群、单体建筑以及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对比等角度,对意境感知与实体空间的共构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其理论意义在现代景观设计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拓展和展望。为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现代解读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技巧。
毛华松*的《礼乐的风景 城市文明演变下的宋代公共园林》以宋代城市文明演变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的定性定量解读,建构宋代城市生活的文化图景,进而结合方志图文、园林遗迹中的系统案例来分析、归纳公共园林建设的智慧经验,有助于拓展以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线的历史园林研究现状,对反映我国在风景园林建设方面的历史成就及提升当前城市风景保护和建设,具有理论拓展和实践指导的积*意义。
一、《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园林建筑》卷选录范围,包括现存的古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及自然风景园林。二、凡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特色的园林建筑,从总体、室内外装修到庭园小品均予精选收录。三、选录的作品按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等地区排列次序。四、卷首载《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论文一篇作为概述。在其后的图版部分中精选了43个园林实例,共192幅园林建筑照片。在后的图版说明中对上述照片作了简要的文字说明。
本书依高等学校教学需要而编著,主要面对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科,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和更广泛读者参考。 以一些特定国家和地区作为一般园林发展的代表,本书力求结合简明的社会历史梗概来介绍外国园林文化与艺术。为了学生的需要,本书在描述园林史实的同时加入了一些基本的艺术分析,以激励对历史上各种园林特征的更深入思考。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早期古代文明的古埃及、古西亚、古希腊和古罗马园林,其后时代的欧洲中世纪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巴洛克园林、法国古典园林、伊斯兰教地区园林和日本园林以及向近代文明转折时期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和其他欧美园林。
《传统建筑园林营造技艺》(作者:姜振鹏)图文并茂,是一本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营造技术与艺术的专业性、基础性和普及性读物。 本书共十章、五十七节,各章的内容分别是:章:传统建筑园林的地形改造、掇山、理水与道路铺装工程;第二章: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构成要素与布局;第三章:传统建筑的台基、墙体、屋顶等营造做法,第四章:传统园林建筑中的一些常用建筑营造方法;第五章:传统园林建筑的木装修;第六章:传统建筑的油饰、彩画与棚壁裱糊;第七章:传统建筑园林的植物配置,第八章:传统建筑园林中的匾联、景题、牌示、雕塑与雕刻;第九章:传统建筑园林的色彩;第十章:传统建筑园林营造艺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法则等。 实景照片分成黑白和彩色两部分,主要是在文字论述部分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内容的
主要介绍江苏传统园林的人文地理背景、历史沿革、当前遗存概况、主要类型,以及其造园思想、造园要素、理法与美学意境。根据各地现存传统园林的实际状况,选出约56处历史价值高、当前遗存状况好、图文资料精美的经典园林重点介绍,每处园林约3-5页;另精选未列入经典园林的100处以 江苏现存传统园林名录 形式附后。为保护和发扬地域珍贵建筑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江苏古建园林传统营造技艺,推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和活化利用,增强江苏优秀传统营造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和新时期工匠精神培育,提升社会大众对传统营造技艺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根据江苏省传统营造技艺活化传承系列工作部署,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传统建筑研究中心、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搭建。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本书是查询中国园林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园林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石、水、花、木、窗、廊、亭、桥,颐和园、避暑山庄、寄畅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超过800个园林词条,手绘园林局部图示,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中国园林匠心。 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编写与绘制,精美的手绘图,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园林艺术讲解,让您看到中国园林之美。本书以词条式编排,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园林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您看得懂!
陈从周先生(1918-2000年)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专家。他讲述中国园林的文章非常之多。在编选这些文章的时候,为了方便读者从不同侧面了解中国园林,也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编者将陈从周先生的文章按主题分为6章,章名也是编者所加,意在由总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由大至小,逐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每篇文章的后面都尽可能标出了文章的写作时间或者发表时间,但有些文章已很难考证其准确写作时间。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园林的图片,其中彩色的是编者后来所加,黑白的是陈从周先生所摄。陈先生当年所拍的黑白照片,现在已经有点斑驳,质量欠佳。但是这些照片尚有文献价值,可以让读者了解过去的园林的样子,因此,编者还是挑了一些放在书中。书中的注释都是陈从周先生的原注,编者如有注释皆标以“编者注”字样。
雕刻纹饰是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赋予了建筑造型以生动的形象,并融于整体建筑之中。因此,要想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文化,雕刻纹饰就*是你不能错过的一部分。本书围绕山水景观这一题材,精选了实地拍摄下来的精湛照片,并附以简单的文字说明,供广大民间文化、建筑文化、古代艺术、雕刻艺术爱好者们阅读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