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是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 密切的微生物。早在千年之前,人类就开始用它酿酒、发酵面团。在认识到它的“真面目”后,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被细胞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用于探究生命的奥秘,成为 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酵母还被用于制造拯救生命的药物如胰岛素等,以及生产有助于拯救地球免受 变暖影响的生物燃料。当然,由于某些种类的酵母具有致病性,人类与致病酵母的斗争也贯穿了人类的历史。 作者认为,我们对酵母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因为对它的发现和利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本书引人入胜地融合了科学、历史和社会学,探索了人类与酵母之间丰富、奇异且 共生的关系,以生动的叙述,引导读者认识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微生物。
本书是7个国家专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根据微生物菌种资源共性描述规范,对各自保藏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标准化整理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该书收集了各类微生物菌种约21000株,它是微生物菌种资源平台建设项目开展2年的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全书共分“病毒”“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古菌”“细菌”“酵母菌”9部分,主要介绍了菌株的学名、来源、分离源、用途和特性、建议的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和每个培养基的详细组成成分,以及按保藏中心名称缩写和菌株号编排的索引。该书适于工业、农业、林业、牧业,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制药、食品、酿造等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利用微生物资源时使用。
多重耐药微生物的不断出现和播散,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健康问题,且成为重要的医疗经济和精神负担。我国是多重耐药微生物的重灾区,加强多重耐药微生物的监测和防治策略研究,是摆在卫生管理部门和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书系统介绍了多重耐药微生物产生的原因、的流行趋势,以及外多重耐药微生物诊治的典型病例和经验,全面阐述了耐药机制、标准的检测和监测方法及检测技术,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策略。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多重耐药微生物的监测、防治进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希望本书能够真正为医务工作者认识多重耐药微生物,并系统监测和规范防治起到指导作用。
本书主要包括绪论,原核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真核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病毒和亚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新陈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微生物生态,微生物进化、分类和鉴定,免疫学概论,工业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学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现代微生物的发展方向和新知识。本书还着重介绍了遗传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知识。 本书可作为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以及农学、医学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可教材,亦可供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严格根据版本综合大学微生物学教材,参考医学、环境、农业和食品专业的微生物学教材,总结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归纳总结了各章的重点、难点及目的要求。每章分为五大部分,即名词解释(共800余题)、选择题(共近450题)、填空题(共近700余题)、判断题(共近450题)、问答题(共500余题),章后都附有参考答案;并设有考研疑难100解。本书内容丰富,层次清晰,习题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是一本新颖、系统、实用的备考书。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学生微生物学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的练习用书,同时对高职(专科)升本入学考试复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等也有的参考价值。
细菌之于人类,到底是对手还是盟友?本书为读者讲述了细菌与人类惊人的关系,以及细菌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的历史。作者安妮马克苏拉克是一位微生物学家,她为读者提供了有力而崭新的视角去看待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细菌。本书中详细讲述了细菌的生物特征、人类对细菌的认识和研究、细菌与人类文化和产业的发展等有趣的知识和历史掌故,既有生物学知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讲解,又有人类社会文化的扩展与延伸,内容丰富、涉猎广泛,阅读起来轻松愉快,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前沿科普图书。
本书是配套《微生物学》(高教·8版)的学习辅导书,全书每章基本框架为考点综述、知识点串讲、名词术语、考研真题汇编、巩固习题演练和课内思考题解析。本书专为生物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学人员编写,以《微生物学》为基础,帮助读者把握学习要点,对重点、难点展开讲解,并提供丰富习题及详细答案,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供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及农、林院校的生物相关专业、医学院校的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学习微生物学课程及应对各种考试使用棳也可供教师参考使用。
本书是一本介绍常见病原微生物以及如何科学防控的专著。本书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是概论,介绍了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部分为常见病原微生物(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梭菌、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轮状病毒、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肝炎病毒、汉坦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传播与防控;第三篇为专题篇,介绍了与献血员血液筛查、恶性肿瘤、性传播疾病等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由于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为此,我们组织了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学习指导》进行了修订再版。《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学习指导》仍按*版的特色格式编写,其章节编排与主教材《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一致。各章突出了重点、难点内容,文章后均附有一定数量的复习题与参考答案,其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和问答题等,同时附有两套模拟试卷,以便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在编筹过程中,我们要求各章的重点内容可在不同类型的测试题中反复出现,以便学生在学习时给予重视,同时也便于学生学懂,真正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张绍彦所著的《素描人物头像(造型基础)》所介绍的人物头像素描,是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人像素描,需要遵循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本书着重分析人物头像的解剖、形体结构,教会视学考运用正确的认识方法和表现技能描绘刻画人勿形象,为进一步学习美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自然界里,有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个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这就是微生物。本书以漫画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细菌、病毒、真菌以及相关感染病的常识,阅读后大家会发现,小小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竟是如此密切。
大约在二十七亿年前,地球上还没有其他生命体,微生物家族主宰着地球,有一种叫作古菌的微生物与我们所熟知的细菌共生在地球上。 经历上一次大战后,甲甲、热热、盐盐三只古菌决定跟随陈博士继续它们的冒险。在与陈博士及其他微生物专家的科学考察过程中,古菌三兄弟结识了帮助人类净化污水的碱杆菌,协助人类合成青霉素的青霉菌等生活在人类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有益微生物,三兄弟见识了它们对抗有害微生物的全过程,并听从讲解学习了它们与人类共同成长的历史。随后,科学考察深入南极地区,古菌三兄弟再次发现了适合定居的场所,是继续跟随科考冒险,还是在此驻足安心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