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结合了近三十年国内外冷原子领域研究热点。前两章回顾了近代冷原子物理的发展历程,简要地总结了冷原子领域的常用基础知识。第三章至第七章,讲解了一、二维量子气体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与常用模型,并介绍了一些当下领域内的热门研究方向,如量子拓扑、多体局域化、量子涡旋等。第八章讨论了冷原子系统如何为量子信息、精密测量等前沿热点应用研究提供重要支持。作者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对国内外代表性参考书、综述文章的总结以及与多位国际知名教授深入探讨,提炼出冷原子与低维量子气体前沿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并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
本书是关于冷原子分子物理学的专著,冷原子分子物理学是近期取得很多重要实验和理论进展的领域,并且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从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介绍写起,逐步引入了对冷原子技术的概述,并非常详尽地讨论了磁光阱中的冷原子、光晶格中冷原子 、规范场中冷原子、微腔中冷原子。之后,本书又对冷分子做了全面介绍。在本书的最后,给出了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展望。 本书力争给读者呈现冷原子分子领域的全景,同时讨论非常深入,给出了诸多细节,使读者能够建立对该领域清晰、准确的理解。 本书可供冷原子分子领域,以及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计算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建模思想和计算模拟方法等,共11章,内容涵盖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经典分子静/动力学模拟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电子结构计算基础、波函数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的角度入手,在分子轨道理论和固体能带理论框架下阐述了分子和固体体系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展示了电子结构和晶体性能的计算流程。第二部分立足于经典原子行为模拟思想,系统介绍了经验势函数和分子力场、静力学优化方法和动力学数值算法,通过引入统计系综构建起微观与宏观的桥梁。本书主题鲜明、取材典型、概念清晰、推导严谨,可供高等学校材料、物理、化学、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参考。
“物理学大题典”是一套大型工具性、综合性物理题解丛书。丛书内容涵盖综合性大学本科物理课程内容:从普通物理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近代物理到“四大力学”,以及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激光物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等。内容新颖、注重物理、注重学科交叉、注重与科研结合。 《分子、原子与亚原子物理学(第二版)》卷共4篇,包括原子、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实验方法和粒子束。
哈科恩编写的《分子物理学和量子化学基础(第2 版)》是一本介绍学习分子和其他化学键性质需要的分子和量子化学知识的教材。这是继作者的早期教材《原子和量子物理学》之后,又一神作,为了物理学的学生描述了物理和理论化学的实验和理论基础。在这新的版本中增加了凝聚态、场致发光、发光二极管中的高分辨率的双光子光谱学、超短脉冲光谱、光电子光谱、和单分子光学研究。目次:导论;分子的机械性质、尺寸和质量;电中的分子和磁场;化学键理论导引;对称和对称运算简述;分子物理和量子化学中的多点字问题;分子谱技术的综述;旋转谱;振动谱;旋转和振动谱的量子力学处理。
本书着重介绍粒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领域前沿的情况和最新成果.书中从对称性出发,相继详细介绍强子的夸克模型、电磁作用和弱作用、弱电统一理论、强作用的规范理论QCD. 其中在弱作用部分对中性K 介子、中性B 介子和中性D 介子系统的正反粒子混合及CP 不守恒做了系统介绍,在弱电统一模型部分还给出了R.规范的费曼规则, 在强作用部分详细讨论了QCD 的重整化, 对粲偶素、例外态、胶球和混杂态、格点规范等也做了简要讨论. 书中还介绍了中微子振荡及轻子系统的CP 破坏.此外,对超出标准模以外的各种新模型,如大统一理论和超对称模型等,作了简要介绍.
SubatomicPhysics,thephysicsofnucleiandparticles,haeeoneofthefrontiersofsciencesinceitirthi1896.FromthestudyoftheradiationsemittedbyradioactivenucleitothescatteringexperimentsthatpointtothepresenceofsubLuutsinucleons,fromthediscoveryofthehadrorucinteractionstothereal-izatiothatthephotopossesseshadronic(strong)attributes,andthatweakandelectromagicforcesmaybeintimatelyrelated,subatomicphysicshasenrichedsciencewithnewconceptsanddeeperinsightsintothelawsofnature.SubatomicPhysicsdoesnotstandisolated;itbearsomanyaspectsoflife.Ideasandfactsemergingfromstudiesofthesubatomicworldchangeourpictureofthemacrocosmos.Conceptsdiscoveredisubatomicphysicsareneededtounder-standthecreatioandabundanceoftheelements,andtheenergyproductioithesuandthestars,Nuclearpowermayprovidemostofthefutureenergysources.Nuclearbombsaffectnationalandinternationaldecisions.Piobeamshavebe-eatooltotreatcancer.TracerandMossbauertechniquesgiveinformatioaboutstructureandreactionsisolidstatephysics,chemistry,biology,metallurgy,andgeology.
本书是一部经典教科书,在全面阐述原子和量子物理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理论的同时,也向读者介绍了该领域的动态,如Bell不等式、脱散实验,以及量子计算机、量子信息和原子激光等。本书不但有173例习题,而且还有这些习题的解,这也是本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本书曾编为WBK2002/12。目次:原子的质量和大小;同位素;原子核;光子;电子;物质波的基本特性;氢原子的波尔模型;量子理论的数学基础;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强碱原子光谱中的轨道简并提升;轨道磁性和自旋磁性;磁场中原子的实验及其半经典描述;磁场中原子的量子力学分析方法;核自旋和超精细结构;激光;现代光谱方法;量子物理学进展;化学键的量子理论基础。读者对象:物理专业师生及科研人员。此书为英文版。
本书计划写作成高分子统计学的一个直观版本,它比较简明又比较深入。但是,其结果得到更有普遍意义的启示:在描述物理现象中,要将全部细节融为一体,极为经常是既无望又无用的。我们需要的正是一种简单的标度公式,其中的系数可取用独立的实验点来加以调整。那样一种公式极其优美的价值是使我们能简单地理解:何谓过程?何谓根本因素?我真心希望,这种精神将会扩散至以理解敏锐著称的中国公众。我同样也特别高兴本书由吴大诚教授翻译,他本人就是高分子科学的专家。这一中文译本还有一层确定的意义,追溯到多年前我在成都讲授的冗长系列课程,对课后我们进行广泛讨论的回忆将不会淡忘。
分子药理学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其与传统药理学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从分子水平和基因表达的角度去阐释药物作用及其机制。生命科学的发展由宏观到微观,药理学的发展也由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近代药理学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受体理论、离子通道、自体活性物质、信息传递、细胞因子等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突破。本书名为《分子药理学》,是指其学科层次、水平上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达到“分子水平 ”,且又属于“药理学”范畴,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贯穿其中;同时还适合于作为“教程”,即概念清楚,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有教学的实用性。全书共35章,有插图100余幅。编排上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章,内容覆盖药理学的各主要分支。各章作者均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撰写,保证了本书
本书是作者所著《固体中的介电弛豫》一书的姊妹篇,其内容是前作的延续和深化,被电介质领域的许多研究者奉为经典。作者在对普适介电弛豫进行系统描述的基础上,将其概念外推到其他传统电介质研究不涉及的弛豫过程中。书中介绍了“普适性”的含义、“平坦”的介电响应和低频介电弥散现象,讨论了半导体中的介电响应,以及发光、化学反应和力学弛豫等非介电过程的弛豫现象,并从理论角度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本书可作为物理、电子、材料、电气等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