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的研究生教材《现代晶体化学——理论与方法》一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修改补充完善而成的。《BR》 全书共有十四章。系统介绍了晶体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晶体几何学理论,倒易点阵及晶体衍射方向,晶体化学基本原理,晶体生长与晶体合成,晶体结构缺陷,准晶体学基础,单质、氧化物及类似物的晶体化学,硅酸盐晶体化学,配合物晶体的设计与合成,几种新颖配合物的晶体化学,纳米材料晶体化学,晶体的X射线分析,晶体的显微分析等。内容安排符合教学要求,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理论论证科学,实践性也很强,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国内外的先进成果。
电子结构晶体学是一门以研究固体中电子结构及其性质为目的的晶体学实验科学,结合了晶体学实验方法和电子结构的量子理论,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当前晶体学研究前沿领域之一。材料的本征性能主要由其电子结构决定。电子结构可采用电子密度、电子波函数或电子密度矩阵描述,其中电子密度的傅里叶变换(结构因子)可通过散射实验测定,因此,材料电子密度可以通过实验测试获得,称为实验电子密度。而且,通过建立合适的理论模型,采用一定的精修技术,可进一步重构出材料的实验电子波函数或实验电子密度矩阵,用于材料物化性能的计算。本书主要介绍采用散射方法(主要是X射线单晶衍射,也包括极化中子衍射和康普顿散射)研究晶体材料的实验电子结构(包括实验电子密度、实验电子波函数或实验电子密度矩阵)的相关理论和精修技术,主要包括散射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的原理、仪器、方法和应用。全书内容循序渐进,在介绍X射线的物理基础、射线强度检测技术及其发展、晶体和晶体衍射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重阐述了X射线衍射仪器和多晶衍射仪的原理,详细论述了如何获得正确的衍射数据、如何评估衍射实验数据的可信度以及仪器的工作状态等实验技术问题。之后,又在物相分析、晶面间距或晶胞参数精测、峰形分析三方面深入介绍了多晶衍射数据在各方面的实际应用,列举了一些实例和已发布的应用多晶衍射的测试方法标准。 本书凝结了作者50余年的X射线仪器研发和应用经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供化学、化工、材料、矿冶等领域中从事固体物质材料分析鉴定的研究人员和X射线衍射仪器操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结晶学教材,1961年初版, 1972年第2版,1992年第3版,1994年、1995年重印出版,1997年简装版出版,2001年第4版全面修订出版,备受关注。书中系统阐述了结晶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晶体学、晶体学的物性、结晶动力学、结晶技术以及结晶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新版在第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全面的改写,同时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反映了该领域近年来的主要进展。该书附录提供了大量有关
传统的晶体生长理论模型创建时,受时代限制,缺乏原位实时观测晶体生长过程微观结构演化的实验基础,难以真实、完整地反映晶体生长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化。本书突破了晶体生长机理研究的传统思维,采用高温激光显微拉曼光谱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等现代观测技术,从微观尺度上,原位实时观测晶体生长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化。发现了晶体熔融生长时,熔体(高温溶液)和晶体之间存在熔体(高温溶液)结构向晶体结构过渡的晶体生长边界层,在边界层内,生长基元已具有单胞结构。生长晶面电荷静电场的计算,证明了生长界面上存在周期性丘状网格静电场。生长基元在界面静电场的作用下的取向获得调整,并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准确叠合到生长界面的格位上。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原创性的晶体生长边界层理论模型,模型对晶体生长过程中微观结构
本套教材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第5版,包括《有机化学》、《有机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有机化学实验》,是根据 对中药学、药学等相关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要求,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专家在多年使用前四版教材及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联合编写而成,供中药学、药学等相关专业使用的系列教材。本书共18章, 章至第三章为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着重阐述基本理论知识;第四章至第十八章按照特性基团体系,着重介绍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一些典型的有机反应及其反应过程。第5版教材以二维码形式链接了动画、PPT课件和微课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本书突出中药学、药学专业特色,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