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大量收集国际、岩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地质公园的有关资料,提出了岩溶地貌的综合分类,对华北干旱一半干旱岩溶地貌的形成条件、演化过程和地貌组合进行了探索,并以房山岩溶地貌为典型案例,对其地质背景、形成过程和古岩溶发育、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对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国际制图协会(ICA--Intemarlonal Cartographic Association)是世界上地图制图学界专家性的学术组织。《国际制图协会历程(1959-2001)》详细介绍了ICA成立以来42年走过的,上溯至1956年的埃塞尔特会议(Essehe Conference),下延至2003年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国际地图制图大会(ICC 2003 DurbaSouth Africa)。《国际制图协会历程(1959-2001)》共分10章,主要介绍了ICA创立之初的活动,自成立以来举办的20次国际制图学术研讨会会议,以及地图展览、专业委员会组织及专业活动发展方向、与其他相关学术组织的关系、向发展中国家传播技术的政策、中国参加和组织的ICA活动、ICA设立的奖项、ICA l999--2003年的组织与任务等情况。《国际制图协会历程(1959-2001)》还搜集了二十多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记录了ICA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场景。 《国际制图协会历程(1959-2001)》是中国地图制图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增强系统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实际上是在一个新的系统组成基础上开展性能功能指标的设计规划,并且提出测试要求和方法,这是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本书的部分展望了在GNSS后时代的定位、导航、授时新技术,尤其是室内外无缝导航和多系统多手段融合定位技术。
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能够为城市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定性、定量、动态、综合的信息支持,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数字城市建设。本书对城市环境遥感的框架体系、信息处理、典型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全书共分十章,从城市环境遥感的需求出发分析了主要信息源和信息处理方法,总结了城市环境遥感的框架体系、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从土地覆盖分类、典型目标识别、变化检测等方面对遥感影像解译方法进行了研究。以遥感数据和派生信息为主,综合各种统计调查数据,探讨了多源遥感信息在城市热环境建模、景观生态分析、生态安全评价、人居环境评估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方面的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城市遥感、环境遥感、遥感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等方向研究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同时也可供从事城市
本书从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RS(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着手,全面阐述3S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集成应用技术,同时介绍了3S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使读者对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系统地讲述了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测量平差系统的误差理论、假设检验和可靠性理论,介绍了当代摄影测量平差在理论和技术发展中的新成就和主要动向。如GPS/IMU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稳健计算机视觉,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粗差的启发式搜索等。书中重点讨论了偶然误差的减少、系统误差的补偿、粗差的检测以及不同类型误差的区分等问题,既有较完整的理论阐述,又有较具体的应用实例。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每章后均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在录中补充了必要的矩阵代数和数理统计知识。
本书着眼于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涉及国家两洋战略,以新的海洋防卫观,国家海洋安全战略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视觉,就国家战略地理空间,阐述了马六甲-新加坡海峡地理载体的多源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为实现海峡智能化战略信息分析系统先行的基础。以四个区段由西向东,进行了海峡目标空间信息融合与量化,并对其地理价值图文并茂地逐一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海峡通道的战略区位,表述了海峡专题基础信息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