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GIS及空间分析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状况,以ArcGIS为平台,编写的空间分析课程实验教材。书中的实验内容自成体系,精选了空间分析前的数据准备、矢量数据的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应用等4个方面的20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原理与方法、设备与数据、步骤、说明等方面的介绍,所有的实验都配备了相关的数据。通过这些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实验,能够让读者有效地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空间问题。它既可作为《GIS空间分析基础教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以独立使用。
本书重点介绍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列举了测量学在经济建设多个领域的发展思路和实施方案,同时介绍了3S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全站仪;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建筑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水下地形测量;现代测绘技术简介。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易教易学。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以及地图学的发展前沿。全书共五篇十章。其中,前三章为第一篇——地图基本知识,包括地图与地图学、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语言;第四和第五章为第二篇——地图类型,包括地图的两大图种,即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内容、设计与制作;第六~八章为第三篇——地图制作,包括制图综合、地图编制、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第九章为第四篇——地图应用,主要介绍地图分析与应用;第十章为第五篇——地图前沿,主要介绍地图学发展前沿与发展趋势。本书不仅力求模块化介绍地图学的理论和技术,而且针对地图符号设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编制,强调了相关软件的具体操作,使读者既能熟知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又能进行具体的地图制作实践。
全书共分十章,系统叙述了当代遥感的理论、方法、过程和应用。内容包括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遥感技术系统和遥感发展历程,电磁波及其传播机理;遥感平台及其运行特性,遥感图像处理基础,遥感图像校正的原理、方法和过程,遥感图像解译的原理、基本思路和解译过程,遥感图像特征提取、遥感图像自动分类及遥感信息的变化检测,遥感技术的应用,后介绍了当代遥感技术的进展,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与方向。 本书可作为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的遥感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和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这本《GNSS边坡监测与变形分析》主要介绍了作者刘志平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GNS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高边坡变形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GNSS定位数据处理基础、整周模糊度估计、单历元变形监测方法、非线性变形预测与变形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所阐述理论方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全书以GNSS变形监测信息提取与高边坡工程变形分析为主线,采用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体现了原理方法与应用实践并重的特点。本书可供地学领域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学习“GNSS变形监测信息处理与分析”的教学参考书。
雷达遥感是遥感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可以大面积快速获取高精度地表微小形变信息,近年来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雷达遥感滑坡变形监测研究成果,兼顾基本原理、前沿发展和应用需求,由浅人深地针对不同滑坡的特点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为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案例,并将提取到的形变序列与影响滑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耦合分析,进一步深化了雷达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
Python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编程语言之一,有众多的扩展包用于不同领域的软件开发,也是目前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主要开发语言。Arc Py是美国ESRI公司推出的用于Arc GIS Desktop产品二次开发的Python包,开发者可以通过Arc Py充分利用Arc GIS Desktop强大的功能进行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本书介绍利用Python编程语言和Arc Py包进行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由Python编程基础、Python常用扩展包、Arc Py使用及综合应用示例四个部分内容组成,涉及地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制图。
本书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GLONASS、GALILEO、BDS等)的组成、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地球坐标系、天球坐标系和卫星轨道坐标系,瞬时坐标系和协议坐标系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各种时间系统及其转换方法,GNSS卫星运动理论基础,卫星在轨位置计算等理论与方法。本书还介绍了GPS、GLONASS和BDS卫星导航电文的结构和卫星信号的特点;GNSS静态定位原理和误差特点,包括单点定位、相对定位、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定位;GNSS的误差来源和处理方法;GNSS实时动态定位和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本书针对GNSS在大地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介绍了GNSS控制网设计方法、外业测量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本书主要介绍四元数基本理论及其在摄影测量定位中的应用技术与方法。内容包括与平移和旋转密切相关的若干数学预备知识、四元数代数基本理论、基于四元数的经典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体系、空间后方交会抗差估计理论和方法、四元数外方位元素建模、基于四元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成像几何模型及其求解、星历姿态数据支持的四元数集成传感器定向、基于四元数的遥感影像立体定位和多传感器卫星影像四元数区域网平差。
本书详细讨论有关大地电磁测深法勘探的基本理论、资料处理方法和典型应用。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大地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大地电磁测深正演数值模拟和反演成像,静态效应影响及其校正,地形影响及其校正,阻抗张量分解与阻抗张量旋转不变量分析,资料处理的定性方法分析,石油天然气及矿产资源勘探的典型应用。本书的取材大多出自科研与工程实践,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自包容性,同时也兼顾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第四版测绘学名词包括总论、大地测量学与导航定位、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学、地理信息工程、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七大类,共收词2849条。本书根据现代测绘学科的发展,对2010年公布的《测绘学名词》学科框架作了重要调整,并对各类词条按照学科分类进行了重新编排,将地理信息工程单独列类,对原有词条进行了认真的审定,删除了少量已淘汰词条,对部分不符合学科发展的词条的中英文名称、定义进行了修改,纠正了少量错误词条,增加了一些新词,每条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
本书是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编写的《测量学》和测绘工程专业的《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之配套教材。全书包括实验课的一般要求、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实验项目设置按基本实验、提高性实验和前沿性实验安排实验内容,注重科学、先进的实验内容与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本书主要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和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排水、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以及测绘工程等专业作为测量学和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等课程的实验教材。其他开设本课程的专业可根据其教学内容、实验学时数以及设备情况选择相应的实验项目。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入手,涵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规划、建设与支撑业务等全方位的内容。全面阐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与发展的新动态、新思维、新经验。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共12章,内容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进入新时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自然资源多维立体协同感知网构建,自然资源多源时空数据自动化处理体系构建,自然资源时空数据库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安全与运维三大保障体系建设,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工程,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工程,自然资源监测工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案例,广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的探索。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是以地球剖分网格为基础,通过建立空间数据与其所对应的地球剖分网格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集装箱”模式的空间信息网格化编目、存储与检索,从而提高多源空间信息的整合和综合管理能力。本书围绕空间信息数据库剖分存储与检索体系,系统论述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的概念与定义、时空编码、体系架构、存储结构、索引模型、时空关系计算、查询策略、时空引擎,展望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与时空引擎的应用前景。
本书共分八章,分别为参数估计及统计检验,插值计算,回归与拟合分析,抗差估计、有偏估计及拟合推估,时间序列分析,傅里叶分析与小波分析,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空间信息统计学基础。修订去掉了部分过时的内容,充实了有偏估计、半参数估计和整体小二乘平差、拟合推估等现代测量平差方法,并增加了新的方法。各章附有相关例题和习题,便于读者的理解。 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常用近代数据处理的实用性,且着眼于现代测绘技术及其发展的需求,充实新的理论与方法。本书可供测绘和相关学科的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卫星遥感水利监测模型及其应用》共分6章。第1章介绍水利监测与卫星遥感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常用水利监测方法及卫星遥感水利监测研究进展。第2章论述卫星遥感大数据并行处理技术,旨在提高海量遥感数据和各监测模型的处理效率。第3章论述水体遥感监测方法,适用于对洪涝、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监测中的水体进行提取。第4章论述旱情遥感监测方法,重点分析干旱时空特征,论述基于短波红外光谱特征空间的旱情监测方法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旱情监测方法。第5章论述卫星遥感水利监测应用系统设计技术。第6章阐述旱情、水体、冰凌等遥感监测的典型应用案例。
本书将全面展示作者基于分形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遥感地表参数尺度转换研究的内容。上篇对常用的遥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进行分析对比,并进一步提出小波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结合该算法进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建筑物专题提取实验。下篇从模型构建、遥感影像特性对模型构建*合理尺度层级确定的影响分析、模型应用验证三个方面对基于分形方法的NDVI连续空间升尺度转换模型构建进行系统研究;对基于分形方法进行NDVI降尺度转换模型构建、NDVI等遥感地表参数时空尺度转换耦合模型构建进行进一步阐述。在展望部分,本书从三个方面对未来“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定量遥感结合研究”的发展新趋势进行初步阐述。
《分布式无缆遥测地震勘探系统设计与应用》全面介绍了分布式无缆遥测地震勘探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包括野外地震数据记录单元、野外现场地震数据质量监测装置、数据快速回收装置、多种震源兼容触发装置、车载移动数据采集控制中心、多模式数据无线通信、野外现场数据质量的监控管理、陆地用可控震源、地震检波器、无缆遥测地震数据采集野外工作方法、无缆遥测地震采集数据特色处理、无缆遥测地震仪与法国428XL的野外对比实验以及无缆遥测地震仪在深部探测、反射地震、大道距折射地震、油气田压裂监测和微地震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本部分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当前的技术特征对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数据源包括数字航摄影像和胶片航摄数字化影像)的测图与成果生产进行了技术约定和作业过程指导。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的标准规范为GB/T 12341《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2340《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本部分只针对目前测图生产应用各类新技术后工艺、技术、生产作业等方面发生变化的部分。
本书以地面激光雷达扫描获取的古建筑散乱点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平面、柱面、球面等规则几何面为基准面生成不规则则三角网,深度图像来存储表达点云数据的整体解决思路。针对点云数据的邻域搜索,提出了一种新的MutiGrid-Kd树高效索引。重点研究了如何自动分割散乱点云数据,提取平面、柱面等基准面,提出了一整套包括高斯映射,曲率映射,聚类分析,预定义模型等分割的解决方案,能较好的克服古建筑点云数据数据量大,噪声多等问题,并且在分割的同时能够提取出点云特征,一体化完成点云的分割及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