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编写的《测量学》和测绘工程专业的《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之配套教材。全书包括实验课的一般要求、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实验项目设置按基本实验、提高性实验和前沿性实验安排实验内容,注重科学、先进的实验内容与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本书主要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和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排水、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以及测绘工程等专业作为测量学和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等课程的实验教材。其他开设本课程的专业可根据其教学内容、实验学时数以及设备情况选择相应的实验项目。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GIS及空间分析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状况,以ArcGIS为平台,编写的空间分析课程实验教材。书中的实验内容自成体系,精选了空间分析前的数据准备、矢量数据的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应用等4个方面的20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原理与方法、设备与数据、步骤、说明等方面的介绍,所有的实验都配备了相关的数据。通过这些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实验,能够让读者有效地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空间问题。它既可作为《GIS空间分析基础教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以独立使用。
全书共分十章,系统叙述了当代遥感的理论、方法、过程和应用。内容包括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遥感技术系统和遥感发展历程,电磁波及其传播机理;遥感平台及其运行特性,遥感图像处理基础,遥感图像校正的原理、方法和过程,遥感图像解译的原理、基本思路和解译过程,遥感图像特征提取、遥感图像自动分类及遥感信息的变化检测,遥感技术的应用,后介绍了当代遥感技术的进展,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与方向。 本书可作为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的遥感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和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共分八章,分别为参数估计及统计检验,插值计算,回归与拟合分析,抗差估计、有偏估计及拟合推估,时间序列分析,傅里叶分析与小波分析,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空间信息统计学基础。修订去掉了部分过时的内容,充实了有偏估计、半参数估计和整体小二乘平差、拟合推估等现代测量平差方法,并增加了新的方法。各章附有相关例题和习题,便于读者的理解。 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常用近代数据处理的实用性,且着眼于现代测绘技术及其发展的需求,充实新的理论与方法。本书可供测绘和相关学科的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规程是根据我国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型接收机RTK的检定需要,结合国内外GNSS测量型接收机RTK目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制定。 本规程按JJF l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对CH/T 8018—2009《伞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型接收机RTK检定规程》进行了编辑性修改和内容完善,主要增加了引言和概述(见第4章)部分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高分辨率商业合成孑L径雷达(SAR)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相应产品的标准化现状。针对星载SAR传感器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标准产品分级的优缺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高分辨率SAR卫星的标准产品分级体系,包括单视斜距复影像(SLC)产品、多视地距(MGD)产品、系统几何纠正(GEC)产品、精纠正(eGEC)产品、正射纠正(GTC)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叙述了各级产品的制作流程。针对这套方案,本书利用TerraSAR—X、COSM0一SkyMed等数据进行了验证。为便于科研和生产人员实现本书中的方案,书中还介绍了星载SAR传感器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和有理多项式系数(RPC)模型以及相应的正反变换等。 本书可供测绘、国土、航天、规划、农业、林业、资源环境、遥感、地理等空间地理信息相.关行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我知道在读者心目中,如果一个作者只讲述故事的美好开端,而没有一个完美结局的话是多么的不幸。但真相是迄今为止,关于地图设计和表达的诸多奥秘仍然未揭开。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这个只讲了一半的传奇故事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好奇心进而做更深入的研究。本书中并没有为这些主题作更多的辩解,但是希望读者能够充分理解这些研究,从而至少在面对该主题时能保持一个建设性的态度。我也为争议留有空间,但是假设的前提是我们应该比过去更客观地看待地图学中的“艺术”因素。如果从事这个职业的人都是地理学家,同时也是艺术家,制作地图时,他们能按照其要求信手拈来地设计出合适的地图,那么对于制图工作来说就太完美了。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事实是只有不过于主观的人,才能通过客观的研究方法达到制图的完美境界。这样他才不至于陷
车载移动测量数据是新型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数字化测绘中以DLG、DRG、DEM、DOM为代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的不足,具有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是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测绘、国土、交通、公安、规划等行业应用的重要数据资源。本标准规定了车载移动测量数据的时空参照系、内容、成果、质量检查与评定、成果归档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实景影像、全景影像、激光点云和可定位视频数据,其他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数据可参照执行。
《图像局部不变性特征及其匹配问题研究与应用》是作者总结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撰写而成的,主要内容是局部不变性特征在宽基线、大倾角立体影像中的匹配问题及应用研究。特征匹配过程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基于局部不变性特征提取与描述的匹配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几何变换模型的方法,各有使用条件和限制。《图像局部不变性特征及其匹配问题研究与应用》在充分融合上述两种方法完成宽基线立体影像匹配的基础上,还系统提出了基于核线几何和单应约束的提高匹配点数量和可靠性的若干策略和方法。
本标准根据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软硬件的生产现状、应用情况和业务需求,参照测量设备及地形图测量、城市信息化管理等相关规范,对移动测量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本标准中,移动测量系统是指在车载平台上,集成定位定姿系统、控制系统、测量传感器(激光雷达、数码相机、全景相机等)所构成的综合测量系统。本标准规定了车载移动测量任务实施中数据采集、仪器设备、技术设计、数据预处理和质量控制的内容及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使用以地面车辆为平台,以定位定姿系统、测量传感器和集中控制单元为主要载荷的移动测量系统开展移动测量。
本书借鉴GPS伪卫星理论和技术,从伪卫星理论开始对CAPS中的伪卫星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伪卫星概述、伪卫星设计的关键技术、伪卫星设计、伪卫星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伪卫星应用、其他待研究的相关课题及主要成果等。 本书可供导航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
本书从遥感数据信息原理---遥感数据特征---遥感数据分析---遥感数据信息挖掘原理---遥感数据应用分析为基本思路,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调研各相关遥感应用部门,咨询国内外著名遥感专家等主要方法,研究编写课程教材体系和各部分的内容,使得所建设的课程教材有很好的系统性,集中外众家之长。不仅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阐述,同时关注遥感技术的发展动态,将*技术、应用成果等融合到相关部分,使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从实际应用出发,分析遥感原理,参考本教材时,达到正逆向思维同步进行的学习效果,即原理到应用,易于获得全面的知识和对知识的正确应用,加强教学效果和教材的实用性。
本书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为依据,介绍了CAD绘图功能,并融入地形图符号的绘制当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加入大量的工作流程插图,直观、通俗、简洁、易懂。本书以CAD的基本操作为先导,以绘制地形图符号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共有八个独立的绘图项目:居民地的绘制、道桥的绘制、水系的绘制、垣栅的绘制、植被的绘制、独立地物的绘制、控制点的绘制和图廓的绘制。本书内容简练,注重实践,主要作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测绘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论述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专著。全书共分十章。章介绍了卫星测高发的历史、数据处理进展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第二章至第四章系统地研究了测高卫星的误差模型及径向轨道误差的时域特征和空域特征。第五章讨论交叉点子差和共线平差的方法及秩亏现象。第六章介绍了整体求解法的解算原理。第七章阐述了卫星测高数据在地球重力场计算中的应用。第八章讨论了卫星测高数据在计算大洋环流、大洋潮汐和海面风浪场中的应用。第九章介绍了卫星测高数据在检测海山和反演无图海域水深中的应用。第十章介绍了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数据结构及其计算海平面时的取权问题。 本书体系完整、内容充实、理论与实际并重,可供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等专业人员和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徐丰、牛继强编著的《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的不确定性分析模型》以建立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不确定性的分析模型为研究目标,以地图学、空间数据与空间分析不确定性原理、图形图像学、模糊数学、粗集理论、拓扑学、计算机视觉、信息熵、统计学和比较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对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的不确定性及其评价指标、量化模型,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的空间关系不确定性及其评价指标、量化模型,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不确定性可视化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不确定性相关概念及相关研究进展,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不确定性的理论基础,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不确定性及其形式化描述,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的不确定性建模,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的空间关系不确定性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