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人类面向空间环境和活动特征的探索日益推进。而如需深入探索环境和活动特征,则需要地理时空大数据的介入。时空大数据同时兼具时间和空间维度,具有多源、海量、自动采集、更新快速的综合特点。 《地图时空大数据爬取与规划分析教程》是介绍一类特殊的大数据资源,即地图时空大数据,从数据爬取到分析技术的全套教程。书中首次全面提出了兴趣点、兴趣线和兴趣面的数据类型及爬取方法,同时展示了批量获取的动态出行数据或可达性数据在城市与交通研究中的应用。 《地图时空大数据爬取与规划分析教程》可作为空间规划、城市与交通规划、城市地理研究等领域的专业教材,以及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参考书。
遥感-岩石力学(RSRM)是遥感科学、岩石力学和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本书由12章组成。章介绍RSRM的起源与发展;第2-4章介绍RSRM三大科学基础的主要知识,包括遥感的物理基础、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岩石性质与力学行为、岩石实验测试技术、遥感成像与图像处理、实验热像处理与信息融合;第5-10章介绍RSRM基础实验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单轴加载、双轴加载、黏滑和压剪加载岩石的红外辐射规律、特征与分析,岩石撞击的红外辐射规律与定量反演,断裂辐射热像与数值试验对比研究:1章总结分析岩石受力破裂前兆的类型、特征、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构造地震卫星遥感短临分析的指标、方法与遥感模型;2章针对构造地震卫星遥感异常的4个典型案例,结合RSRM基础实验研究成果进行比照分析,讨论震前卫星热红外遥感异常的机理。 本书可作为高校教师和科
混沌理论是这个时代重要的科学知识之一,它掀起了人类思想的新浪潮。从洛伦茨发现蝴蝶效应开始,混沌理论阐释了生命的节律、社会的演变、自然的形状和宇宙的常数,那些貌似不相干的无规则现象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人类看待自身与万物的视角也被拓宽。科普作家格凭借极高的科学素养,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混沌理论的奥秘。科学家们的敏锐、执着和创造力,以及他们追寻真理过程中的沮丧和欢欣,透过作者鲜活的文笔一一呈现。本书是格的成名之作,也是混沌理论领域的科普名作,至今已翻译为25种语言。本书适合对混沌理论和科学故事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化石:全世界500多种化石的彩色图鉴》中收录世界上500多种化石,配有1500余幅彩色照片,内容、编排系统,使读者能轻松掌握鉴别化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化石:全世界500多种化石的彩色图鉴》对收录的每一种化石均有详细的论述,色彩绚丽的照片将每种化石表现得栩栩如生,使其主要特点和显著特征跃然纸上。 《化石:全世界500多种化石的彩色图鉴》向化石爱好者介绍了化石的概念、分类、收集化石的方式,并对如何鉴定化石提供了实用的建议。书后附有简明扼要的名词解释。
《一个自主创新的地震预测思路:走向天地生人综合研究》选编了作者徐道一自1957年至2014以作者发表的100余篇论文,所选文章内容广泛,涉及地质、古生物、地震、数学、天文、海洋等跨学科内容。20世纪80年代后,作者涉猎广泛,将自然科学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提出了天文、地质、地震、古生物、周易等相结合的天地生人综合研究思路,探索地震预测预报的新方法。
本书共分7章,内容涉及地热资源、热泵技术与浅层地能、矿泉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地热金属井管腐蚀机理与类型、地热(深部)钻井工程和相关法律法规。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从事地热资源、矿泉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和施工等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里氏8.0级地震为背景,以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和工程震害调查为基础,运用现代地质理论、地震理论和工程理论方法,分析、研究了地质灾害和工程震害的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形成了地震与地质、地震与工程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全书分为七篇。篇分析探讨了汶川大地震的震源特性、地震地质背景、地震成因机制、水库工程与汶川地震的关系等;第二篇主要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机制,以及灾区重建和灾害防治建议;第三篇主要针对地震灾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分析了震害分布特征,介绍了工程恢复设计、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溃坝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第四篇着重于铁路公路工程的边坡、桥梁和路基震害分析和恢复重建、工程选址和设计思考;第五篇集中于工业民用建筑类型的工程
高速岩层屏蔽区的岩下地震成像一直是地震勘探中的难题。针对不同的地震地质情况,外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地震采集处理方法。本书以在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北部火成岩发育区进行的广角—转换波地震勘探方法攻关为例,全面介绍了陵北地区的广角—转换波地震勘探方法攻关的成果和认识,包括研究区的地震地质情况分析以及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根本原因、广角—转换波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地震采集方法设计论证、地震采集的各种因素选择、三分量表层结构调查、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比较和论证、特色软件模块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 书中还介绍了有关外高速岩层屏蔽区的岩下地震成像的部分方法,希望能给针对火成岩发育区进行地震攻关的同行们提供些借鉴和参考。
本书以固体地球为主体,系统地论述了地球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近20年来国际和地球动力学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八章,从固体地球系统的观念出发,重点讨论了与地球动力系统有关的固体地球的构造,板块构造理论,地壳及上地幔应力状态,地球内部热过程及地幔动力学等动力学过程。 本书可供地球科学研究生,大学地球科学高年级学生和从事行星和地球科学研究的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从岩石物理变换式和反射系数方程出发,论述了地震振幅解释的系统方法,提供了一套烃类检测的技术手段和经验法则。通过总结前人及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书中建立了地下岩石特性和地震振幅相关联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关系,给出了大量的AVO属性和解释方法,在识别烃类特征、证实油气成藏组合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针对三类情形下的AVO,结合模型和大量实际例子,分析了各自的特性和地震响应,提出了适合的解释流程及属性特征组合。 本书理论讲述清楚易懂,技术方法新颖可靠,实例典型,地质分析透彻。书中介绍的内容在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对从事地球物理解释和地质分析的研究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长白山天池火山》,本书是关于天池火山研究的综合性专著。以作者20余年来开展天池火山研究的经历为基础,结合现有天池火山监测与研究的专题性工作成果,归纳形成了这篇代表天池火山现代火山学研究的部分主要进展成果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