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始终是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河流危机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涉水目标实施进展不及预期,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重大挑战。解决河流危机,需要从底层逻辑进行系统思维,从人与河流关系的伦理范畴去认识与反思。河流伦理是辩证认识与科学处理人与河流关系的新的指导哲学。本书论述了河流伦理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路径,以期与世界同行分享交流,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河流危机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共同努力解决人类存续危机,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本书内容涵盖四大部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生态学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生态统计中的独特方法。书中穿插了大量的生态学研究实例,并通过丰富有趣的脚注为读者拓展了统计理论的发展史、名人名家轶事乃至哲学思辨等背景知识,大大增加了可读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统计、生态统计、生物信息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对统计学、数学、生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本优秀的案头参考书。
本书围绕全球环境变化下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面临的问题,基于室内和野外人工控制实验探讨了暴雨洪水产汇流过程机制及产汇流模拟中下垫面参数化方法,检验了典型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同频率假定;识别了暴雨洪水形成过程中影响同频率假定的关键环境要素,探讨了环境变化下中小流域暴雨洪水产汇流过程与同频率假定作用机制;阐述了中小流域暴雨洪水参数的外延和移用规律,以及暴雨洪水参数与雨强、流域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覆被等地理要素的关系。
本书总结了城市空间演化模拟理论、方法,并开展了实践应用研究。全书共11 章,开篇简述了城市、城市化、城市空间等相关概念,以及城市空间演化模拟常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阐明城市土地利用 交通相互作用(LUTI)模型的原理、起源和发展历程,建立了基于 活动 的LUTI模型,称作ActSim模型,用于预测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分布格局,并以北京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作为城市模拟工作的拓展,第10章进一步给出了区域模拟框架,该区域模型与城市模型形成完备的模型体系,为后续开展 区域 城市 一体化模拟研究奠定基础。后,第11章简析了城市空间分析模拟常用工具。本书是对LUTI模型这一国内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化探索,可为国内学者了解、应用和发展LUTI 模型提供参考。本书可为地理学、城市规划及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及研究人员提供参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BR》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地球科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地球科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地球科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政策措施等。
本书介绍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概率论基本概念、随机变量与随机向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 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每章均配有习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习题中收集了历届研究生考试试题,既便于教学,又利于考试复习,本书可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非数学专业)及师范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地理建模与模拟是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系统及环境进行抽象与表达的过程,是地理学长久以来的主要研究方法。当前,开放科学的兴起以及新IT时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理建模与模拟的变革。本书聚焦于新时代地理建模与模拟理论发展,深入分析了开放科学趋势下地理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模式的前沿动向,重点讨论了开放式网络环境下地理分析模型描述方法、共享方法、建模方法、运行计算方法以及模拟分析方法等关键内容,为新一代网络空间开放式地理建模与模拟提供理论方法,为地理模拟器的实现提供支撑。 本书可供地球系统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生及相关科研人员使用。本书既可以作为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科研人员的参考书籍。
空间信息智能处理是在信息科学和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持下,以地球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地球系统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空间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来获取、存储、处理、分析、显示、表达和传输反映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时空尺度概念和空间定位含义的空间信息,以研究和揭示地球表层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服务。本书介绍了空间认知理论以及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相关背景知识;从人工智能时代必须对空间信息进行智能处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全面阐述了模式识别、专家系统、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多源空间信息融合、大数据等多个技术理论基础,详细探讨了已有技术在空间信息智能处理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本书
本书针对地图认知影响因素复杂、评估手段欠缺、实时监控困难等问题,将眼动追踪技术引入地理学研究范畴,将人脑中隐性的地图认知过程显性化表示出来,同时为个性化地图设计提供定性与定量依据,采用以问卷调查和眼动实验为主、多种实验手段联合互证的方法,来研究地图认知问题。 全书共7章,第1章、第2章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构建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第3章、第4章基于因子分析法建立个性化地图认知因素优化模型,基于方差分析建立个性化地图认知适合度线性加权量化模型;第5章提出个性化地图眼动实验多维域和眼动-认知表征模型,对地图要素与用户、环境因素的交互及叠加作用进行眼动实时监控;第6章给出应用实例;第7章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
本书是以分析力学为主要内容的经典力学入门教材, 是作者在中山大学讲授“理论力学”课程自编讲义的基础上, 进一步梳理、凝练而成的.全书共分17 章. 其中 ~7 章为拉格朗日力学, 包括变分法、位形空间、相对论时空观、 小作用量原理、对称性与守恒律、辅助变量和微分变分原理; 第8~12 章讨论了经典力学的一些重要应用, 包括两体问题、微扰展开、小振动、转动理论和刚体; 3~17 章为哈密顿力学, 包括哈密顿正则方程、泊松括号、正则变换、哈密顿-雅可比理论和可积系统. 书中包含丰富的例题和图表, 每章后配有习题. 本书内容新颖, 主线清晰, 坚持从基本原理出发构建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并努力突出物理图像. 书中还引入了初步的相对论和张量语言, 同时尽可能地展示经典力学与后续课程和现代物理的联系.
本书是利用数学原理解决水文问题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集成,从水文过程的基本统计特征出发,以概率统计数学原理为基础,把近年来在水文分析、预测中大量应用的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神经网络、小波变换、分形和混沌理论等数学方法统一纳入《统计水文学》体系之中。在结构安排上,考虑到水文学统计理论发展中人们对水文过程的把握和理解程度的逐步深化过程,基本以水文统计理论发展的先后顺序为主编排。在基本数学原理介绍的基础上,大量介绍当前科研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经典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具有本科数学基础的水文、气象、地震、农业、经济等学科涉及时间序列预测的科研工作者和业务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研究生教材使用。
全书共分8章,第1章 数字海洋概论 ,主要介绍数字海洋出现的背景、概念与内涵、数字海洋的工程化思想与技术框架,国内外数字海洋进展与比较,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展望;第2章 数字海洋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简单介绍数字海洋基础设施、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重点介绍多源数据集成与融合、大数据挖掘与共享服务和虚拟可视化技术;第3章 数字海洋工程基础平台 ,简单介绍数字海洋工程基础平台体系,包括:网络平台、数据平台、服务平台、安全平台等;第4章 数字海洋核心应用系统 ,重点介绍了海洋空间基础信息管理、海洋功能区划管理、海域使用权属管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渔业生产管理和海洋灾害监测预警等信息系统的系统需求、总体结构、基本功能和空间分析等内容;第5章 数字海洋工程建设标准与规范 ,系统介绍数字海洋工程对标准的需求、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地球科学新的研究机遇委员会在广泛研究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未来10年地球科学领域新的研究机遇,包括从地表到地球内部运动过程的研究,以及海洋与大气科学、生物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并指出地球科学未来10年出现的7个新的研究机遇:①早期的地球;②热化学内动力和挥发物分布;③断裂作用与变形过程;④气候、地表过程、地质构造和深部地球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⑤生命、环境和气候间的协同演化;⑥水文地貌-生态系统对自然界与人类活动变化的耦合响应;⑦陆地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和水循环,以及全球变化对它们的影响。
本书系统论述了全球工业化进程中的矿产资源学科发展态势,对我国矿产资源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对矿产资源研究的新技术、野外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对我国矿产资源学科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王勇、程金星、廖文婷、夏连军编著的《地震资 料在隐蔽圈闭识别中的应用》围绕岩石物理这一核心 问题,从理论模型研究到实测数据分析.再到特征成 因总结,明确了苏北盆地不同类型陆相沉积砂岩在岩 石物理上的共性与特性.并结合地震正演研究了储层 参数和地震响应之间的关系。存此基础上,对症下药 ,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灵活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 约束反演、叠前同时反演、地质统计分析等技术,开 展隐蔽圈闭识别和勘探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和较高的勘探效益。 本书可供油气田勘探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 业师生参考。
本书着重讲解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 章介绍 要的概率统计理论的基础知识。第2章“平衡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是本书的中心,强调了吉布斯的平衡态统计力学公理表述,也特别强调了分布支集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态历经破缺问题。传统统计物理教科书,通常会在讨论统计力学之前简述热力学。本书在介绍统计力学基本原理之后,由统计力学基本原理推导出热力学,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和熵,这是第3章的主要内容。第4章处理无相互作用体系。第5章讨论相互作用体系,收集了一般教科书未 覆盖的一些内容。第6章讨论相变问题。第7章整理了有关传统非平衡统计力学的内容,着重近平衡问题。此外,附录中包含了揉面映射,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探讨时间不可逆问题。
本图片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卫指导下完成,并由黄卫副部长亲自作序。图片集精心选择部分典型的震害照片,按不同结构类型汇编而成,着重反映房屋建筑的震害,同时也涉及烟囱、水塔、古建、桥梁及地质等方面的震害。全书共分为九章,章为汶川地震概况,第二章~第八章分别为多层砖混结构房屋、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体育场馆与空旷房屋、单层工业厂房、村镇民居、古建筑、烟囱和水塔的震害情况,第九章简要介绍了地震造成的道路、桥梁破坏,以及部分地质灾害表现,如山体滑坡、边坡滑移、地表裂缝和隆起等。后在附录中给出了四川、甘肃、陕 西部分地区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设防烈度。该图片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四川、甘肃、陕西等爱灾地区各类建(构)筑物的震损情况,有助于业内人士更加全面地了解
本书以图文并茂、中英双语的形式从地理、人文、生态、管理等方面介绍武汉这座“百湖之市”“湿地之城”,引导大众了解武汉湿地、体验武汉湿地、保护湿地,也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传播深入人心。全书共分为四篇:篇江湖演绎,介绍了武汉市域内江、河、湖泊湿地的形成及特点;第二篇天人相合,详述了武汉因水而生、逐水而建、倚水而兴的城市发展历程及受湿地文化的影响;第三篇造化生灵,讲述了武汉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代表性物种;第四篇利在千秋,阐明了武汉市多措并举推进湿地保护,从规划、立法到全面保护,从创新管理到联动多方凝聚保护合力,打造出湿地保护的武汉样本。湿地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城市与湿地的相生相容,人类与自然的共存共荣,促进了武汉这座华夏大城数千年的文明发展。湿地赋予了武汉智慧、文明与灵气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QGP )是大爆炸模型中早期宇宙所处的状态,它的性质对于宇宙的演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让接近光速的相向运动的两束重离子对撞来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从而定量地研究它的产生机制和性质。经过多年的努力,物理学家已经建立了系统描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物理理论,也建设了若干大型实验装置如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 RHIC )和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等来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和研究其物理性质。在该领域中耕耘了几十年的八木浩辅、初田哲男和三明康郎三位教授,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的理论和实验进展,汇聚成本书,这是一本高能核物理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和学生的重要参考书,尤其有助于青年研究者在较短时间内对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物理有全面和深入浅出的认识。 本书适合用作研究生和高年级本
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地理建设四大部分。前三个文明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建设,地理建设是社会系统的环境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是钱学森从系统科学的系统工程角度提出来的开放的、特别复杂的、社会巨系统的典型实例。2005~2008年作者编著了《地理科学丛书》,2011年又编著了《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此为基础,《地理建设与社会系统工程》从人地系统工程的角度,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力图在广度与深度方面有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