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原理(第3版)是以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成果和教材建设实践经验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多本优秀教材的优点编写而成。 全书分为结构生物化学、代谢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三篇,共4章。为便于读者自主学习,每篇有内容简介和学习方法介绍,每章包括引言、主题内容、小结、推荐网址和参考文献等。在体系结构方面,注意章节之间的起承转合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并强化了与网络的联系,力求做到知识上的融会贯通。 在内容上除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结论的阐述外,更着重于对研究背景和实验设计的介绍,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书中设计了许多拓展框、小测验和科学故事,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配套数字课程资源中,不仅将各章小结设计成填充的形式,以有效地提炼知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糖类(聚糖)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内容涵盖了糖类的化学结构、糖基化过程、生物合成与代谢、主要糖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进化与发育、生理与疾病中的聚糖、聚糖识别的基本原则、聚糖结合蛋白的结构、聚糖检测的主要方法及结构分析、糖生物信息学与糖组学、糖基化工程、生物技术与应用中的糖科学等前沿内容。本书章节编排合理有序,对基础概念与术语均进行了合理标识,文末罗列延伸阅读、词汇表、学习指南和附录等内容,便于读者学习查阅。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系统介绍进化生物学的教科书。全书共分23章,涵盖了进化生物学的各个方面,还涉及生命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从西方早期的自然神学到达尔文进化论,从生命的早期起源到当今的生命多样性,从传统的化石和形态学证据到如今的DNA和基因组信息,从经典的群体遗传学理论到物种形成的新假说,从基本的生命之树构建到进化发育研究的*成果,既充分介绍了该学科的基本概念、产生和发展历史、重要的科学问题以及相应的研究领域,也反映了当前人们在宏微观不同层次上对进化的认识和*进展。 全书内容丰富,结构简洁,语言深入浅出,尤其是各章节均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实例和参考文献,并配以精美直观的图表和照片,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可作为生物学及其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是大学教师和相关领域研究人
《北京林业昆虫图谱(IV)膜翅目》收录了作者在调查中发现的北京膜翅目昆虫56科683种,其中102种仅鉴定到属。《北京林业昆虫图谱(IV)膜翅目》含北京新记录266种(书内用 北京* 表示),包含55个中国新记录种,1个新异名。每种均配以精美的生态图片(部分为室内图片和特征图),共1300余张(均列出拍摄时间、拍摄地点)。《北京林业昆虫图谱(IV)膜翅目》是积累北京昆虫多样性的基础性资料,也是认识北方昆虫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选取了东北常见的植物种类近400种(及种下单位),门、科排列以《东北植物检索表》和《辽宁植物志》的体系为参考,分别介绍了科、种的关键特征,编写了所涉及植物的属、种检索表,方便使用者查询和使用。书中对每种植物附有野外拍摄的原色图片和实验室内解剖镜下拍摄的显微图片,目的是尽可能全方位展示植物从宏观到微观的分类学特征,方便使用者对植物进行详细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进行鉴定,实用性非常强。 本书可作为实习教材,供农林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亦可供热爱大自然、有兴趣探究植物奥秘的相关人士参考使用。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是一本介绍世界范围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的著作。《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整合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发育和分类研究*新的重要成果,直观地展示了现存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目、科、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具体包括科、属的形态特征,各属的染色体数据,以及各科、属的世界及中国的分布概况,同时还编制了科下分亚科和分属形态检索表。针对中国分布属,《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选取了代表物种进行精细解剖,并配以高质量图片,力求直观、完整地展示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各属的形态特征。
本书作者布扎基教授在书中直面神经生物学的基本目标:发现神经环路组织的原理,深入剖析以知识表征为中心的传统研究策略,提出了从内向外的研究框架。他从神经元的信息解读出发,探讨了神经元集群作为交流单元的作用,指出大脑作为自组织的系统,具备预先存在的环路联结和动态变化,能够产生行动并且通过伴随发放机制检视和预测这些行动的后果。进一步,自组织的神经活动实现内化,大脑从环境中脱离并且操控外部世界在想象中的模型,从而产生认知功能。布扎基教授的讨论提供了一种极具思考乐趣和参照价值的体系,并为脑启发的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新的道路。
本书是在刘穆著《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导论》各版本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而成的一部基础科学理论著作。本书仍保持着以前各版书的特点??科学性较强,内容较新,附图质量高,可读性强等,并在本版书中加强了这些特点。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调查中发现的北京双翅目昆虫68科527种,其中,83种仅鉴定到属,153个北京新记录种(其中33个中国新记录种),4个北京新记录科(其中1个中国新记录科:角蛹蝇科Aulacigastridae),2个新异名,1个新名和1个新种。每种均配以精美的生态图片(部分为室内图),共830余张(均列出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本书是积累北京昆虫多样性的基础性资料,也是认识北方昆虫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为原著第三版,内容新颖,具有以下主要特色: (1)内容全面,很好地将生物信息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非常重视生物信息学的具体应用技巧。 (2)内容新颖,包含了二代测序的*进展。 (3)实用性强,包含了一些工具使用指导、R语言及命令行操作等。并且每一章都有问题集、与生物信息学有关的web操作训练以及相应的web链接,还列出了可以免费获取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和作者推荐的读物。 (4)作者权威,为霍普金斯医学院教授,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和权威性。 (5)图文并茂。本书在论述的同时配以大量的图片,直观、形象、通俗易懂。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是一本关于中国近海海洋鱼类分类学和生态学方面大型工具书,为我国海洋鱼类多样性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收入盲鳗纲、头甲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共计47目、313科、3090种。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采用全新体例,采用J.S.Nelson系统编制分类检索表,每种鱼均配有原色图照和简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区系分布、体长大小及渔业意义、是否有毒、珍稀濒危等文字介绍,具有高的学术价值。
生物力学是拥有高新技术手段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随技术发展而迅速改变。由于更精确,快速,复杂的软件和硬件的出现,研究方法往往会定期更新迭代。本书讨论了研究中的二维和三维逆动力学分析人体环节参数,力,能量、做功和功率等问题;同步介绍肌肉活动和人体运动的数学建模,并进一步分析生物力学数据。该版本在前作基础上增加了目前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增加了描述研究人体运动的分析工具。每一章包括概论、总结以及推荐阅读清单,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拓展阅读内容。 本书为生物力学领域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工具资源,面向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高校及产学研机构,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教师、教练,科研人员,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临床骨科、运动医学科,康复科等有关领域的医师、治疗师和临床科技工作者阅读。
轮虫是各类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力、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六十卷 轮虫动物门 单巢纲》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简要介绍了轮虫的研究简史、形态和生物学、生态与分布、采集和保存等内容。各论详细描述了在我国已发现的隶属于游泳目、簇轮目和胶鞘轮目等3目25科76属509种及亚种(包括4新种和1新亚种)轮虫的形态特征、分布和生境,并列出各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各论后附有双巢纲蛭态目3科7属30种轮虫的同样记述。《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六十卷 轮虫动物门 单巢纲》共附形态特征图549幅。书末附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索引和学名索引。
本书以图文的形式记述了南海隶属于19目50科80属的150余种仔稚鱼的形态学图鉴,其中隶属于19目48科77属的130个多种类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分子鉴定到种这一分类单元;分子鉴定的仔稚鱼为甲醛浸泡样品,受甲醛DNA提取技术限制,未分子鉴定成功的物种,有20多个种类鉴定到科属。书中包括了150幅余仔稚鱼的形态原图,概括介绍了的主要形态学特征,和这些种类的分布海域以及样品采集海区和采集时间等生态学信息。部分仔稚鱼形态信息为我国南海首次记述。本书可作为渔业资源科研工作者的参考工具,也可以成为大学生及研究生专业学习的辅助工具。
本书重点介绍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技术,以及对神经系统有关疾病移植治疗的应用研究。在实验技术部分主要包括神经干细胞的鉴定方法、神经嵴干细胞系永生化的建立、蛋白质组学和高通量基因表达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神经干细胞的标记、转基因和基因治疗、克隆性神经干细胞、iPS细胞技术与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等。在应用研究方面,除了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外,并对其有关的问题和政策法规等进行介绍。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经过 3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方法,并在全球多个地区应用和实践,积累了大量案例和经验。大自然保护协会自 1998年进入中国后,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国进行了多个尺度的应用,先后在长江上游地区、四川省及全国范围进行了生态区评估工作,识别了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后续一系列的政府保护规划与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书汇编了规划方法的操作指南和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案例,对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本书旨在规范生物标本工作中使用的重要技术和方法:采集、制作、保存、维护和管理。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生物标本的类型、作用以及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对动物标本和植物(包括菌物、藻类)标本的采集要求、采集工具、采集方法和标本的野外处理等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对液浸标本、干制标本、玻片标本、骨骼标本、剥制标本等不同类型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操作步骤及其保存与维护进行了系统论述;第四部分主要涉及生物标本的包装、运输、储存和管理,以有代表性的生物标本为例,对标本包装与运输的程序和要求予以详细说明;标本的储存和管理部分详细介绍了标本的消毒、入库、管理、标本馆的建筑特点和工艺要求等。
《氨基酸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分6篇共26章,主要内容包括氨基酸发酵的基础技术、发酵法生产氨基酸、 其他方法 (酶法、 化学合成法和蛋白质水解法) 生产氨基酸、 氨基酸的提取与精制、 氨基酸的应用和氨基酸工业的清洁生产。 本书对从事氨基酸工业的相关企业或业内人员是一本有益的参考书, 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 生物化工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科研人员的一本优秀的辅助教材。
为全面评估中国鸟类受威胁状况,我们利用IUCN红色名录划分标准,对《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中收录的1,445种鸟类进行了评估,其中3种鸟类被列为区域灭绝(RE),还有极危(CR)18种、濒危(EN)48种、易危(VU)78种、近危(NT)223种、无危(LC)969种,数据缺乏(DD)105种,1种为无效种。本书还给出了受威胁物种或野外灭绝物种的分类地位、评估信息、地理分布、种群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栖息地、威胁因子、保护行动等内容。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云南高黎贡山综合科学考察成果。全书共分8章,包括概述、自然地理环境、地质地貌、植物多样性与植被、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历史与民族文化。其中,植物部分附有高黎贡山维管植物名录和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名录,动物部分附有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名录。本书展示了高黎贡山大量第一手基础调查资料,对全面评价高黎贡山地区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开展国家公园和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规划具有推动作用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技术及应用概况、代谢组学的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代谢组学数据预处理方法、基于代谢组学数据的多变量分析、基于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物定性,并介绍了植物脂质组、植物代谢网络分析,还讲解了这些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 LC-MS 在植物代谢组学中的应用、NMR 在植物发育和其应答生物/ 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本书后介绍了代谢组学领域的研究趋势,比如代谢组数据的深度挖掘及应用,并将 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注释、定量和报告实践指南 作为附录介绍给大家,参考性非常强。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生物、化学、医药、农业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