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生物学:从原子到生命:原书第二版》以生物学功能为主线,以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三维原子结构为中心,全面深刻地解析了重要生命活动过程的结构基础及由此阐发的分子机理,内容涵盖了从蛋白质、核酸、脂类到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信息及知识,以及从遗传信息DNA到RNA到蛋白质的传递,基因产物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从各类生物信号转导、细胞运动、物质输运与相互作用,到免疫系统的结构生物学和病毒结构与功能。《结构生物学:从原子到生命:原书第二版》涉及的知识系统深入,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既整合了迄今*新的研究成果和学科知识,又展现了从生物大分子的原子结构到重要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和基本原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指导》是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配套用书。学习指导密切联系教材内容,按第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内容和顺序编写。全书共26章,每章由“目的要求”“教材精要”“强化训练题”以及“参考答案”等部分组成。学习指导针对每章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强化和详尽地解答。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全球生物安全发展报告(2021年度)》系统地阐述了2021年度全球生物安全领域发展态势,包括全球生物安全威胁形势、国外生物安全管理、国外生物安全应对能力建设、国外生物安全技术进展等四部分内容。同时,对美国《国家生物防御战略》《合成生物学时代的生物防御》《生物安保与生物防御政策路线图》及英国《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等重要专题内容进行了深入解析。
本书是《化学生态学》的第二版,仍然保持版的结构,分为“原理篇”和“方法篇”两大部分。全书共22章,“原理篇”深入浅出地介绍化学生态学的原理、简史、现状和展望,包括信息化学物质、化学感受机理、昆虫信息素、植物和昆虫的相互作用、三级营养关系,植物化感作用、植物诱导抗性、化学生态学和生物技术、海洋环境中的化学通讯、高等动物和人的化学生态学等14章;“方法篇”包括8章,详细介绍化学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测定、化学物质的样品制备技术、化学分析、电生理学的方法技术,以及化学生态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培养等。书末附有代表性昆虫的信息素、植物次生物质主要类别的化学结构及名词索引等。 本书适用于生物学、化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专业师生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
周晔、李玉山主编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以药用植物学知识为基础,生药学内容为重点,分为四篇十四章,共收载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生药167种。篇、第二篇分别叙述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第三篇为植物类生药的各论内容,其中被子植物门共收载45个科,包括重点科15个,一般介绍的科30个。第四篇记述动物类生药和矿物类生药。各论生药包括重点生药40种、熟悉生药19种、了解生药76种,另有32种列在有关生药的附项下。本教材附图近300幅。重点生药包括基源、采收加工、原植(动)物特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功效等内容。熟悉生药包括基源、显微特征、主要药理作用和功效等内容。了解生药部分只做概述。充分体现教科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便于教学和学
生物演化是人类关心的永恒主题。古生物学家根据岩石中保存的化石记录和古环境信息,一直致力于真实地恢复这一漫长的历史画卷。 《生物演化与环境》以精美的化石为实证,以重大生物进化事件为主线,讲述地球生命38亿年以来真实发生的进化过程,以及所伴随的环境演变。其中,生物及其类群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等重大变革事件是重点内容,使读者不但能够了解地球生物演化的复杂过程,也学会 讲古论今 ,对现今的地球环境和人类的未来做出深层次的思考。
重点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相关的活动,包括学校以正规课程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活动;以课外兴趣小组为依托开展的教育活动;与社会团体结合开展的活动;面向公众或某些爱好者开展的活动以及教师培训等。案例撰写包括教育(活动)过程内容、教育(活动)形式、参加群体、资源条件、前期准备、活动效果及专家点评等几个基本部分。
本书以总结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态站/中心的监测、研究和示范成果为目的,重点反映了近年来的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成果,展现了各生态站/中心根据长期定位研究、针对区域性问题或国家重大需求等所做的各具特色的工作;另外,还介绍了CERN的综合中心、5个分中心和36个生态站的概况。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有助于推动生态站的生态系统优化管理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和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可供从事生态学、环境科学、农学、林学、海洋学、气象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本书较全面 、 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学及相应生态技术 , 主要介绍了生物与环境 、 分子生态学 、 生物种群生态 、 生物群落生态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服务 、 生态系统受损 、 退化及生态修复 、 陆地生态系统 、 水域生态系统 。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创新重点方向项目 中国近现代生物学史 的研究成果之一,通过丰富的史料,以广阔的视野。条分缕析地阐述近代西方生物学引进我国及其植根和发展的艰难历程。
本书以自组织理论为新工具,在整合生物学的基础上提出以结构特征尺度外推为核心的“统合生物学”,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完整的生物学框架体系:扩充原有生物系统谱的等级层次,提出等级层次系统的二级结构,从而把从分子到全球的所有层次的系统放在一个周期表中。基于生物系统周期表发现了两个新层次系统:①城市与周边控制区域已经偶合为“城核生态系统”,包含有生态核、生态器和生态质;②原来属于集合性质的生物圈概念提升到全球系统,发展Gaia假说为全球系统内稳态调节机制,使其具有生物学的机制支持。书中还对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一些问题和概念进行了质疑和梳理,目标是提出一个可推理的逻辑体系。 本书还仅仅是一个纲要,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我们将目前能够理出的问题和小块的假说理论先展示出来,以便更多的同行能够共同思考
作者根据经典形态学方法和现代分子系统学方法,结合菌丝体和子实体纯培养的研究,对采自四川盆地的野生蕈菌进行了形态和分子鉴定。贺新生编著的《四川盆地蕈菌图志(精)》介绍了其中的144个物种,包括21种子囊菌、123种担子菌,属于2门、5纲、18目、49科、88属,对每个物种的形态学特征、菌丝体特征、菌丝特征、生长环境、采集地点、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按KirkP.M.,Cannon P.F.,David J.c. Stalpers J.A.et al 2008.AinsworthG.c.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10th edition)、http://www.indexfungornm.org、http://www.mycobank.org的菌物分类新系统对物种的通用学名、同物异名、分类地位进行了介绍,每个物种都附有彩色照片。 《四川盆地蕈菌图志(精)》可供菌物学、食用菌学、园林学、农林业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农林危险生物人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2002CB111400)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业入侵物种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2006BAD08A18)的研究成果专著。 本书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外来入侵物种的传统生物防治理论与*技术成果,分为上、下篇。上篇为理论篇,主要论述外来人侵物种的传统生物防治的理论与*技术成果,详细介绍生物防治的原理及生物防治作用物的筛选、评价、风险评估、引进、释放和效益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为科学、严谨和合理地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传统生物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模式与体系。下篇为应用篇,主要论述了对19种主要人侵杂草和昆虫所开展的生物防治实践成果,包括生物防治作用物的筛选与引进、生物和生态学特性、寄主专一性与生态风险、大规模生产技术与
生物有机化学是应用有机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一门新学科,是目前有机化学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生物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和学科特点,对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也做了必要的介绍。本书不仅讨论了如何应用有机化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解释生命现象的本质,而且也讨论了应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及发展有机化学,使读者对现阶段有机化学和生命科学在深层次上相互渗透及相互促进有更多的了解。 本书适合化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供药学专业、生化专业的学生参考使用。
全书共12章,以生物进化为纲,系统地介绍了生命起源与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物质能量代谢与营养、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生物的遗传变异及其分子基础、现代生物技术、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书可作为生物学类和非生物学类本科生的普通生物学或现代生物学基础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作为一本现代生物学入门书籍,它也适合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阅读。
刘广发编著的《现代生命科学概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首先介绍了生命科学简史及发展动向,然后按照生物分类等级分述各大门类生物的主要特征。接着从微观层次逐步向宏观层面展开,依次论述生命体的物质基础,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生命体的新陈代谢,高等植物的结构、功能和调控,高等动物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生物繁殖,胚胎发育与个体发育,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与进化论,生物与环境,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等内容。本书通过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描述,使读者对生命科学的全貌有了基本的认识,对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新进展有所了解。 《现代生命科学概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可供大中专院校学生、中学教师和准备参加研究生入学考人员参考,也可供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了解生命科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