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是一本关于中国近海海洋鱼类分类学和生态学方面大型工具书,为我国海洋鱼类多样性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收入盲鳗纲、头甲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共计47目、313科、3090种。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采用全新体例,采用J.S.Nelson系统编制分类检索表,每种鱼均配有原色图照和简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区系分布、体长大小及渔业意义、是否有毒、珍稀濒危等文字介绍,具有高的学术价值。
章静波、刘星霞编写的《简明干细胞生物学》为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教学用书。全书以干细胞为中心,介绍其生物学性质、操纵以及利用。本书编写过程中强调知识的新颖性、启发性和实践性,具体体现在书中反映了当前生命科学中这支发展为快速的学科——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 书中如实告知了干细胞为什么可保持其不对称的分裂、微环境是怎样调控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等尚未解决的难题。 本书有几章专门介绍干细胞培养的技术,如胚胎干细胞的培养、iPS细胞的建系、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实验等。 本书可作为生物学、医学基础等专业的本科或研究生教材,可供希望学习与掌握有关干细胞知识与技能的生物学与医学的硕士生、博士生、高年级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人员以及对实验室科学感兴趣、更想让干细胞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医生们参阅。
本书编译自Richard B.Primack编写的Essential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Fifth Edition),系统阐述了保护生物学的范畴、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布和价值,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引起的物种丧失和灭绝,种群和物种水平的保护,生态系统和景观水平的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书内容丰富、知识系统、逻辑合理、层次清晰。原著已经被翻译成25种语言出版,是目前国际上最受欢迎的保护生物学教科书。
对生态系统和有机体来说,增长与发展的概念都适用。依据生态网络结点之间的竞争性、连接模式和相互作用强度,对生态系统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上升性指标来统一量化系统的增长与发展。与传统的新达尔文演化理论研究截然不同,“上升性增加原理”指明了生态系统发展的方向。
生命科学各个层次的研究以及各分支学科体系的建立无不以生物进化的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它又同时吸收与综合生物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现代的进化论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理论,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即研究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进化的原因、进化机制、进化速率、进化趋向、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的起源等内容的进化生物学。 《生物进化(重排版)》共十四章,从几个不同层次上展开介绍:首先,从认识地球生命开始,进而阐述进化概念,追溯进化思想和进化学说发展历史;接着从两个方面阐述进化过程和进化规律,即一方面从时间向度上阐述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从生物组织的不同层次阐述进化规律;同时又从生态系统角度阐述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协同进化规律;*后是人类自身的进化和人类
重点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相关的活动,包括学校以正规课程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活动;以课外兴趣小组为依托开展的教育活动;与社会团体结合开展的活动;面向公众或某些爱好者开展的活动以及教师培训等。案例撰写包括教育(活动)过程内容、教育(活动)形式、参加群体、资源条件、前期准备、活动效果及专家点评等几个基本部分。
本书由孙鸿烈主编,共分为四篇,主要内容包括:①基础与背景,主要阐明我国自然环境演变的基础与背景、主要特点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②现状与趋势,分专题详细论述我国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草地退化和湿地退化等生态环境变化的现状与趋势;③重点地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针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④展望与对策,对我国生态与环境建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书旨在揭示我国生态与环境演变的客观历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重大进展,可供从事地理、生态、环境等相关的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是《化学生态学》的第二版,仍然保持版的结构,分为“原理篇”和“方法篇”两大部分。全书共22章,“原理篇”深入浅出地介绍化学生态学的原理、简史、现状和展望,包括信息化学物质、化学感受机理、昆虫信息素、植物和昆虫的相互作用、三级营养关系,植物化感作用、植物诱导抗性、化学生态学和生物技术、海洋环境中的化学通讯、高等动物和人的化学生态学等14章;“方法篇”包括8章,详细介绍化学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测定、化学物质的样品制备技术、化学分析、电生理学的方法技术,以及化学生态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培养等。书末附有代表性昆虫的信息素、植物次生物质主要类别的化学结构及名词索引等。 本书适用于生物学、化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专业师生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
本书本着“基础性、前瞻性、实验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对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了系统的介绍;同时,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出发,从现象到本质对遗传学进行了较为集中和深入的讨论,使学生在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全书共有12章,包括遗传物质的传递、孟德尔定律及其扩展、连锁互换与基因作图、性别决定与性连锁遗传、遗传重组、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数量性状遗传、细胞质遗传、遗传与发育和群体遗传学等。每章之前都附有提要,之后附有习题,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特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编写,也可供综合性大学以及农、林、医学院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生物地理学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时、空分布现状及其历史、格局和机制。原著是享誉国际的大学教科书。本书讲述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科的现状、历史和展望,均衡地介绍了陆地、岛屿和海洋生物地理学的知识,突出了生态的和进化的研究途径和成果,涵盖了学科的新进展,广征博引,实例丰富,图文并茂,可作为我国生物学和地理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及环境和自然保护工作者参考。
蕈菌生物学主要由蕈菌学与蕈菌生物技术两部分有机组成.以蕈菌产业化?标准化?食品安全?高效益?生态环保为主线构建全新内容和完整的结构体系,具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蕈菌生物学》首次提出植物种植?动物养殖?菌物培殖?病毒繁殖的生物学概念.《蕈菌生物学》共分33章,阐述了50种蕈菌的培殖生物技术与理论,其中重点为34种蕈菌,并且编写了《蕈菌生物学》习题集放在网络上.《蕈菌生物学》按照种菇过程中所包括的13个因素,即种?水肥?气?热?光?pH,以及风?虫?蝇?鼠?烟?杂诸多因素综合治理,进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实践的阐述,力图将学科发展*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安全食品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标准化生产与国际市场的统一;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的统一.为培养专业人才,为解决“三农
本书撰写目的如下: ·对如何利用统计信号处理、信息理论和机器学习中的传统和现代原则、理论和技术解决神经科学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其作为入门书籍。 ·神经科学和工程学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者和临床研究人员可将其作为参考书。 ·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或计算和系统神经科学课程的研究生可将其作为教科书。 本书读者好已经先修过工程或神经科学专业概率与统计入门本科课程。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神经生理实验或脑一机接口系统设计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其终目标是鼓励下一代科学家开发出高级统计信号处理理论和技术,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找到答案。
本书涵盖了组织胚胎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和病理学等形态学技术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传统的常用技术,如光镜、组织固定、样本处理、组织切片塑化包埋技术、冰冻切片、石蜡切片术、振动切片术、常用染色方法、组织化学术、免疫组织化学术、免疫荧光技术、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电镜技术、早期胚胎的形态学检测技术等,又介绍了近年来新发展的、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新技术。对于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常用技术,如脑立体定位术、神经示踪技术、膜片钳技术、神经元的染色技术等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书既介绍各技术的理论、机制,又着重讲述其应用步骤及注意事项。全书分14章、40节,共28万余字。 本书内容丰富、详实,可为研究生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人工免疫系统是一门基于生物免疫学、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是计算智能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基于免疫系统优化算法、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在人工免疫算法、免疫系统模型及应用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创新点是:1.受生物免疫系统的“针对一种抗原免疫系统能通过克隆选择产生多种抗体”机制的启发,提出了两种适用于多模态函数优化的免疫算法:小生境克隆选择算法(NCSA)和基于聚类的小生境克隆选择算法(C-NCSA);2.在免疫系统模型研究方面,对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免疫系统模型进行了探讨,为免疫系统的不同机制建立了相应的复杂网络模型:(1)基于BA网络的克隆选择模型;(2)基于ER模型的独特型网络模型;(3)基于“种群”的免疫系统模型;3.将多模态免疫算法应用到入侵检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规则自动发现的模糊网
生物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生物安全学是专门研究生物安全问题的学科。本书讲述当今*受社会关注的转基因生物、人侵生物、食品安全和农药安全这四大重要领域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技术。全书包含12章,第1章为生物安全概论,重点介绍有关生物安全及其学科的相关基本概念;第2~4章讲述转基因生物安全,分别讨论转基因生物的基本理论、各类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第5~8章讲述外来入侵生物,包括入侵生物学的基本理论、预警与监测、综合防控技术及各类主要入侵生物;第9~11章讲述食品安全,着重讨论食品安全基本理论、影响各类食品质量的因素及食品安全的控制技术;第12章讲述农药与生物安全。每一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和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