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来自全国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细菌学检验部门及医院等的90余位细菌学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编著,本书共3篇106章。 上篇(细菌学基础)的17章涵盖了有关细菌方面的主要基础知识,同时记述了一些主要的研究历程与现状;中篇(病原细菌)的64章囊括了人及动物一些主要病原细菌,除分别记述了这些细菌的相应特性外,主要记述了其病原学意义、鉴定方法及研究进展等,另外对一些非病原性但与人、动物健康直接相关的细菌也有描述;下篇(细菌检验技术)的25章系统地介绍了细菌学检验技术与具体内容,包括经典方法及近年研究报道较多并已被学术界所公认的方法;在附录A和附录B中,分别记述了细菌快速检验的研究进展及实用方法。 本书基础理论内容丰富,技术方法可操作性强,融指导研究与实践应用为一体。适合相应高等院校师生、细菌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B 类)“土壤 - 微生物系统功能及其调控”的研究成果。该专项瞄准事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 - 微生物核心战略资源,凝聚了中国科学院建制化的跨学科优势科研力量,集中攻关突破了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资源发掘和功能调控的瓶颈问题,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土壤微生物组的全新理念,研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方法与技术,在专项国际评估中,被认为是国际土壤微生物及相关领域的引领性成就,特别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体现了中国科学家卓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其整体研究水平跻身国际前列。本书集聚了专项的优秀成果,分四篇展开阐述,系统介绍了我国主要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格局及其驱动机制,解析了土壤关键元素生物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微生物学:原理与探索》已出版了六个版本,它在美国等国家的许多大学中作为微生物学课本或教学参考书。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多次再版使它成为经典的教材之一。该书既注重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又能不断消化吸收新概念、新技术和新热点。内容覆盖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该书着眼于可读性,力求文字简洁、易懂,并配有丰富的插图和显微照片。作者运用了热情笔触以及在其他教材中少见的写作技巧,通过令人回昧的奇闻趣事把微生物学的学习带到了生活之中,它们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作者注重与实畦结合,拓展读者思路,在每个章节中穿插“生物技术”、“应用”、“公共卫生”、“特写”和“动手一试”等小短文。各章后都有大量复习题,如临床案例研
藻类学是研究藻类这一淡水和海洋食物链中初级光合生物的科学。藻类不仅是浮游动物和滤食性贝类的重要食源,而且具有独特的系统演化地位和生态位功能。《藻类学》自从1980 年版面世以来,已逐步成为藻类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藻类学(原书第4版)》保持了初始版本的样式,同时包含了的关于核酸测序研究等诸多信息。此外,藻类的详细生活史图例及相关类属的细胞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经济价值等信息完整的呈现给了读者。《藻类学(原书第4版) 》(作者R.E.李)适合于选修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海洋植物学(藻类学)、湖泊科学及生物海洋学等课程的高年级研究生和本科生阅读。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的知识与技术。本书共分七篇21章。篇为基础知识篇,叙述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第二篇为医学微生物基本技术篇,介绍细菌学与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以及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第三至六篇分别介绍临床常见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形态与染色,以及培养特性、生化反应、鉴别要点和临床意义;第七篇简述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和微量化。附录部分包括菌种保存法和培养基的制备,以及临床常见细菌、真菌拉丁学名和中文名对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用术语、缩略语、抗生素药名英汉对照,方便读者检索和使用。全书有彩图(照片)700余幅,示意图110余幅,形象、直观,文字简练,指导性强。相信本书必将成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喜爱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经过20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人类发现并命名了原核生物的许多分类单元,其间又有许多分类单元经过整理、重新划分、合并和废弃,截至目前,已经发现的原核生物约有1200个属,8000余个种。 原核生物系统学涉及对原核生物的分离、描述、鉴定、分类、命名和菌种的保藏等内容,可以看作现代原核生物分类学,是原核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鉴于现有的原核生物系统学著作篇幅大,且多为英文作品,如 “Berg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笔者在广泛听取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的实际需要,邀请原核生物各领域科研一线的专家撰写了这本概括性较强的作品。 作为原核生物学的一本重要的工具书,本书可供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师生查阅和参考。
本书由美国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M.R.Nimlos与M.F。Crowley博士组织编写,针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与热化学转化过程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的计算模拟分析,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生物质转化过程的分子动态行为及微观动态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木质纤维素超分子结构(详细介绍纤维素晶体的超分子结构模拟、木聚糖水解过程模拟、木质素与纤维素形成的复杂结构等),纤维素酶超分子结构(纤维素结合结构域、催化结构域、连接肽、对接模块与粘连模块及纤维小体的计算模拟),以及热化学等过程模拟及其计算模拟相关方法的研究进展。由于相关研究领域进展很快,因此本书增加“后记”部分,列出2011年以后相关研究领域方法与进展。全书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可供从事生物质开发利用与生物能源的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本图鉴共记载中国已知的爬行动物4目、25科、120属、384种。每种配以色彩外形图和形态描述、生活习性及分布,并附有分布图。还有纲、目、科、属的主要特征和各阶元的检索表。文后附有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本图鉴是中国部爬行动物彩色图鉴,是一部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工具书。 本图鉴可供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各级学校、农林牧业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部门使用,也可供海关、商检、邮政、交通、防疫、卫生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参考。
鸟类是人类有朋友。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然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当我们漫步在绿地、公园、乡村、滩涂,不经意间,人们发现鸟类离我们的距离越业越近了,鸟类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许多市民已经自发开始走出门户,到大自然中观赏千姿百态的鸟类。有鉴于此,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2004年成立了鸟类专业委员会,旨在提高市民爱鸟护鸟的意识,开展爱护鸟宣传活动,组织市民有计划地开展观鸟活动。 为了使观鸟爱好者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进行野外观鸟活动时有一本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鸟类图鉴,我们根据近10年来的观察记录,并结合文献记载,挑选了222种上海地区常见鸟类和关键鸟种,编写成这本鸟类图鉴。热切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爱护鸟类、关注鸟类的队伍中来。还希望本书
本图志收录了庞大的抚顺昆虫群的家族,共计8目55科174属199种。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记述琥珀昆虫种类最集中、数量最多、分类最系统的大型图册,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抚顺昆虫群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一是在地层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世界上古近世时期的一个群,它是一个既有更多的原始性,又出现进化特征与独有的特征三者兼并共存的新类型,尤其是与较新时代的渐新世和中新世的昆虫性质完全不同,这在地层垂直剖面上的划分与对比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二是在昆虫演化关系上,抚顺昆虫群表现出独特的中间类型,这对于探索昆虫从中生代向古近世的演化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三是在区系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东亚古陆始新世独有的新类群,占据世界古昆虫区系的重要位置,为古昆虫区系划分提供了新的化石类群,这对古昆虫
本书是与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第2版)配套的学生用书,也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项目——“微生物学立体化精品教材” 的组成部分。本书共分15章,与主教材的章节分布完全一致,每章包括:(1)要点提示;(2)重点、难点剖析;(3)术语或名词;(4)习题;(5)习题解答;(6)主要参考书目。本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为积极主动的“学”及获得优异成绩(包括考研)提供学习指导。通过理解讨论的方式,从微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中国海藻志(第2卷)·红藻门(第7册):仙菜目·松节藻科》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我国海产红藻仙菜目松节藻科海藻分类学研究的成果,记述了1科26属117种(不包括变种),其中有27种(包括新变种)为我国发现的新的分类单元。对每个分类单元均以我国的标本作出科学而祥细的描述,并附有精美的特征图,每种都有形态和构造特征描述、生态习性,产地和分布较祥细的论述,内有插图131幅,图版13面。《中国海藻志(第2卷)·红藻门(第7册):仙菜目·松节藻科》是目前较全面论述海产红藻松节藻科的专著。
黑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农作物及牧草的严重病害。本卷简要地介绍了黑粉菌的经济用途、世界黑粉菌的研究简史、黑粉菌的研究进展和黑粉菌新的分类系统,记述了黑粉菌8目12科17属115种,包括检索表,形态特征和分布。配有196幅黑粉菌孢子堆外观特征和黑粉孢子等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照片。书末附有寄主植物各科、属、种上的中国黑粉菌名录,参考文献和索引。 《中国真菌志.第39卷,腥黑粉菌目、条黑粉菌目及相关真菌》可供菌物学科研人员、植物保护工作者、植病检疫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