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亿年来,真菌分解岩石,制造土壤,降解污染物,在太空中生存,除了供养也会置有机体于死地;它们生产食物,量产药物,操纵动物的行为,致人产生幻觉,影响天气,造出雨、雪、冰雹 须臾之间,数以亿计的生命被它们改变。微小的酵母是真菌,重达数百吨、蔓延10平方千米的蜜环菌也是真菌;没有真菌的协助,植物在5亿年前也许不可能离开水体登上陆地;到了今天,地球上超过90%的植物都依赖菌根真菌的存在 植物和真菌之间的古老联盟孕育了陆地上几乎所有已知的生命。越了解真菌,越会认识到万物的存续离不开真菌。而截至现在,人类已知的真菌可能还不足其总体的十分之一。 在这趟探入潮湿黑暗地下迷宫的寻菌之旅中,本书的作者默林 谢尔德雷克前往意大利追随神秘的松露猎人和机敏小犬,在英国的实验室 采访 能在两点之间找出最短路径的多
在鹅膏科真菌中,有些物种是著名的食用菌,而另一些物种则是有名的剧毒菌,在误食毒菌而中毒死亡的记录中,90%以上是由误食毒鹅膏菌所致?我国鹅膏菌资源十分丰富,每年都有因误食毒鹅膏菌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发生,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为帮助读者准确区分与快速鉴别我国的食用和有毒鹅膏菌,特编著此图志?本书记载了我国鹅膏科130个分类单元(含种?变种和变型),每种有个体彩图?重要外形和显微特征描述?生境?分布?经济价值及与相似种的区别等信息?书中还有我国鹅膏科的分属?分种检索表,书末附有研究标本?参考文献?汉名和拉丁学名索引?
本书在汲取国内外众多优秀教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与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环境领域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从细胞、分子或种群等不同水平上研究环境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和生态分布等,并从微生物与物质循环的角度叙述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书中还介绍了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并含有与其配套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本书内容全面,文字简明,概念清晰,书中各章节前均有 学习重点 ,章节后附有 建议阅读 本章小结 和 思考与实践 ,力求重点突出,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并可供从事环境领域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围绕乳酸菌科学与技术的重要主题展开。全书分九篇:篇,绪论,主要介绍乳酸菌科学与技术的概况、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第二篇,乳酸菌的基础生物学,主要介绍乳酸菌的系统分类、生态分布、生理代谢、遗传重组和噬菌体学等;第三篇,乳酸菌的组学,包括乳酸菌的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第四篇,乳酸菌的环境生理学,主要涉及乳酸菌对酸、渗透压、温度、氧化应激等环境因子的适应与响应;第五篇,乳酸菌的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利用乳酸菌来生产和制备有机酸、维生素、细菌素、脂肪酸等产物;第六篇,乳酸菌的功能挖掘与评价,主要涉及乳酸菌的健康促进、免疫调节与安全保障等;第七篇,乳酸菌的工业应用,主要包括发酵食品、发酵剂制备、医药制剂及饲料制剂等;第八篇,乳酸菌的有关法规管理;第九篇,乳酸
《微生物学前沿》由中山大学李文均教授担任主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志恒研究员担任名誉主编,国内外有着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知名微生物学者组成编者团队。 本书在扼要介绍微生物学研究进展基础上,涵盖原核微生物系统学、放线菌、细菌、古菌、真菌、病毒、病原病毒与分子免疫、分子微生物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生命起源与地外生命探索等十一个微生物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进展及技术发展水平。全书各章都配有详实的图表。为了扩展读者进一步阅读的需求,每章还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广大的微生物学工作者查阅参考。
地质环境微生物代表着地球生命的极限和边界,对探索生命起源、促进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和行星科学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微生物拥有特殊的基因和酶,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推动深地、深海、深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BR》 本书分别从学科领域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研究特点、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关键科学问题、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未来发展的有效资助机制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本书主要对厌氧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古生菌域以及产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厌氧氨氧化细菌、铁还原菌这几类重要的厌氧微生物进行系统的论述,并简要介绍厌氧微生物在废水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燃料电池、临床医学等工业方面的应用。
《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共分为8章,首先介绍了产甲烷菌的分类、生态多样性、生理特性、基因组研究及厌氧反应器中的产甲烷菌,然后阐述了产甲烷菌的甲烷形成原理,后介绍了产甲烷菌的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可作为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及工程专业的学习材料,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学、环境保护等教学与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针对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学生及环境工作者的实际需求,结合环境学科对环境微生物学方法和技术发展的新需求,从*基本的微生物实验室基础知识入手,在注重环境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同时,力求详细地介绍现代分子微生物学技术和显微技术,使读者能够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环境微生物相关的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本书主要介绍研究病毒的各种电子显微学方法以及**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内容包括:病毒样品的超薄切片技术,病毒的分离、纯化和病毒样颗粒的组装,病毒免疫电镜技术,生物材料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和冷冻电镜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等。理论介绍尽量做到浅显易懂,书中示例也取自经典的或者*近几年的科研成果。此外,在绪论中简略概述病毒的电子显微学研究的进展。《BR》 病毒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在近十多年来有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发展迅速、成果斐然,其中也有本书部分作者参与的工作,书中均做了翔实介绍。
本书是对老君山大型真菌野外调查采集和十余年研究的总结,在以形态学为主的分类学鉴定的基础上,用文字描述与生境照片相结合的形式,报道了272属848种及种下分类单元。本书既有宏观、微观主要形态特征的描述,生态习性、经济价值的简述,以展示老君山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又有经徒手切片、染色制片、拍摄的部分种的显微照和扫描电镜下的孢子超微结构,在同类图鉴中是首次展现的,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微生物资源学是研究微生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微生物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战略和策略、微生物资源有效保护的措施等的科学。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汇集了近十多年国内外本领域的新进展、新思想、新技术、新成就,其内容更加丰富。
《滇东南大型真菌彩色图鉴》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在总论中主要介绍了关于大型真菌的形态学术语和《滇东南大型真菌彩色图鉴》使用说明,以及滇东南大型真菌的研究方法、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物种资源评价。在各论中,详细介绍了分布于滇东南地区的306 种大型真菌的中文名、学名、分类地位、主要形态特征等,书末还附有主要的参考文献。《滇东南大型真菌彩色图鉴》所采用的图片基本为野外生态照片,有利于读者了解大型真菌的生长环境。《滇东南大型真菌彩色图鉴》参考了R.Singer和D.L.Hawksworth分类系统,并做了适当的调整。为使读者方便查找,拉丁名附了定名人;中文名参考《中国的真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大型真菌卷》等资料。
许妍*的《厌氧微生物修复多氯联苯污染--从美国到中国/东南土木青年教师科研论丛》共分七章,分别是绪论、格拉斯河沉积物柱的微生物群落和多氯联苯、多氯联苯在哈德逊河和格拉斯河沉积物中的脱氯研究、硫酸根对哈德逊河和格拉斯河沉积物中多氯联苯脱氯的影响、三价铁对哈德逊河和格拉斯河沉积物中多氯联苯脱氯的影响、多氯联苯在中国太湖沉积物中的脱氯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书可供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食药用真菌因其生长和代谢特性,是天然活性物质和相关酶的资源库,如何深入挖掘、高效利用这些资源是研究食药用真菌的重要内容。本书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食药用真菌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分7章,具体内容包括:食药用真菌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活性及其应用(第2章);活性物质的合成途径、参与合成的酶及其发酵生产(第3、4、5章);食药用真菌发酵产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类酶(第6章);生物信息学在食药用真菌活性物质与酶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第7章)。
本书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全书共分为10章,19个实训,分别介绍了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和观察方法,病毒的结构及外在表现特征,微生物的营养及培养基制备技术,微生物的生长与培养技术,微生物代谢、发酵生产和生化反应在细菌鉴定中的利用,微生物的遗传育种和菌种保藏技术,微生物生态和免疫学知识等内容。本教材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本教材可供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生化制药技术、食品工艺与检测、生物化工技术等专业的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生物制药和食品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为适应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需求,历经多位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工作的教师的7年编撰,在总结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教材共分为12章,内容包括绪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微生物生态和感染与免疫,涵盖内容广泛,信息量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具时代新颖性。本书可以作为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酿酒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参考书。本书配有复习思考题和电子教学课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