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鹅膏科真菌中,有些物种是著名的食用菌,而另一些物种则是有名的剧毒菌,在误食毒菌而中毒死亡的记录中,90%以上是由误食毒鹅膏菌所致?我国鹅膏菌资源十分丰富,每年都有因误食毒鹅膏菌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发生,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为帮助读者准确区分与快速鉴别我国的食用和有毒鹅膏菌,特编著此图志?本书记载了我国鹅膏科130个分类单元(含种?变种和变型),每种有个体彩图?重要外形和显微特征描述?生境?分布?经济价值及与相似种的区别等信息?书中还有我国鹅膏科的分属?分种检索表,书末附有研究标本?参考文献?汉名和拉丁学名索引?
《微生物学前沿》由中山大学李文均教授担任主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志恒研究员担任名誉主编,国内外有着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知名微生物学者组成编者团队。 本书在扼要介绍微生物学研究进展基础上,涵盖原核微生物系统学、放线菌、细菌、古菌、真菌、病毒、病原病毒与分子免疫、分子微生物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生命起源与地外生命探索等十一个微生物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进展及技术发展水平。全书各章都配有详实的图表。为了扩展读者进一步阅读的需求,每章还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广大的微生物学工作者查阅参考。
地质环境微生物代表着地球生命的极限和边界,对探索生命起源、促进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和行星科学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微生物拥有特殊的基因和酶,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推动深地、深海、深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BR》 本书分别从学科领域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研究特点、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关键科学问题、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未来发展的有效资助机制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中国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由我国从事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撰写的综述论文组成,反映了我国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过去、现在,并指出了未来尚需研究的方向。共分为真细菌基因组(包括人畜病原真细菌,农用真细菌,环境真细菌,冶金、食品真细菌基因组)、古生菌基因组、真核微生物基因组、病毒基因组、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方法五个部分。《中国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内容属微生物学科前沿领域,可供从事医学、农业、工业、环境、生态、动物医学、植物病原微生物研究的研究人员、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该书介绍抗菌素的作用原理、细菌耐药外排的机制、减少耐药性的抗菌素的开发。该书适合医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师生参考。该书介绍抗菌素的作用原理、细菌耐药外排的机制、减少耐药性的抗菌素的开发。该书适合医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师生参考。
《微生物脂肪酸生态学》是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的专著。作者收集了150多个属微生物6000多+菌株,测定分析了4800多株微生物菌株的脂肪酸生物标记特性,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研究微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在环境中的多态性。全书包含了14章。章微生物生态学及其脂肪酸生物标记,对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范畴、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微生物脂肪酸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微生物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对微生物脂肪酸检测系统、微生物脂肪酸萃取的前处理、微生物脂肪酸的样品分析、微生物脂肪酸分析仪的报告诠释等进行了描述。第三章微生物脂肪酸生态学的分析模型,对微生物脂肪酸数据来源与结构、微生物脂肪酸数据生态学模型、微生物脂肪酸生态学分析软件的设计、微生物脂肪酸生态学分析事例等进行了阐述。第四章微生
本书著者,于1992~1994年期间,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Huisman教授的实验室研究血红蛋白病的基因诊断。1994年访美归来,在学校**的建议下开展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基因诊断。本书内容就是此项研究的成果:①创建一种提取DNA的通用裂解液,它能够处理各种不同的临床标本;②创建一种扩增DNA的通用反应液,它能够包容各种引物序列,达到有效扩增目的。联合使用这两个“通用”(通用裂解液、通用反应液),能够顺利完成各种PCR实验(普通PCR、多重PCR、通用引物PCR等)。多重PCR是为妇科感染等患者服务,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一个扩增解决两个或更多基因),降低成本、减轻患者负担。通用引物PCR为脑炎、脑膜炎患儿服务,检测脑脊液里有无病原体,给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环柄菇类真菌属蘑菇科,其中有些种是有名的食用菌,而有的种则是剧毒菌,误食此类毒菌常常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作为分解者,环柄菇类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真菌志 第五十二卷 环柄菇类》介绍了该类真菌的经济价值,阐述了该类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系统分类研究历史,记载了我国该类真菌14属104个分类单位(含种及变种),每种有形态描述、特征插图、生境、分布和必要的讨论等,并注明了各种的可食性或剧毒性。《中国真菌志 第五十二卷 环柄菇类》提供了我国该类真菌的分属检索表、各属的分种检索表,对物种丰富的环柄菇属还编制了分组检索表。书末附有参考文献、汉名和拉丁名索引,以及各属代表种的彩色图片。
本书是兼具学术和科普价值的动物学新著。云南素有“动物王国”之美称,自古以来,不少研究者都试图深入认识它。徐霞客在游云南时就对一些特有动物作过生动的描记。新中国成立后,以昆明动物研究所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查清动物资源本底,踏遍了云岭滇水,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洒尽汗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和资料,终于次系统科学地描绘了云南动物王国的基本面貌的形成过程。此中的艰辛与豪迈,唯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云南动物区系具有显著的区域地理学特征,众多的特有属和特有种,引起了生物学家、地学家以及社会公众的极大兴趣。其动物资源具有物种丰富而物种种群数量较少的特点。本书以丰富多彩的照片和生动的文字,系统描绘了鸟兽虫鱼,是各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色彩及其生存环境
《中国菌物学100年》由我国多年从事菌物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数十位专家和教授撰写,是一部内容比较全面、论述有深度的菌物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著作。《中国菌物学100年》分为5编,每编包括若干章,共32章。对中国菌物学简史、菌物学教育、中国菌物人物志、菌物多样性与分类系统和菌物产业与国民经济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还包括真菌、地衣、卵菌和黏菌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生理与遗传、生态与区系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并对应用真菌学给予关注。每章为一个独立单元,其内容涵盖:对华人100年来相关研究的小结或概述,列举重点研究成果并指出其闪光点,探讨国内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展望未来并出谋献策。提供了每一位真菌人物的生平介绍,并附其主要论著目录。《中国菌物学100年》还附有大量图表和文献引证等。
本书利用扫描电镜对我国产水龙骨目(真蕨目)47科156属674种19变种2变型以及国外产17种蕨类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其主要类型的孢子壁层结构进行了研究,记述了每种植物孢子的主要特征,从孢子形态的角度分析了种、属问的关系;根据孢子的裂缝类型、外壁和周壁的结构以及表面纹饰将中国水龙骨目的孢子形态划分为33个类型;对中国水龙骨目植物的孢子形态与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探讨。本书是我国利用电子显微镜系统细致而深入地研究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著作,多数种类的扫描电镜下形态观察属于首次,是孢粉学及其蕨类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领域中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书。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文字简洁、照片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识别孢子的纹饰和细部特征。 本书可作为生物、农林、地理、地质、古生物、医学和刑侦等相
无
本书收入了世界各地区主要的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珍贵彩图1280余幅。涉及物种主要有蜥蜴类、龟类、蛇类、蛙类及鲵、蝾螈等。按照一般志书编写方式,记述了相关物种的彩色图片、拉丁学名、英文名称、中文译名以及规格大小和地理分布等。 为满足爱好者需求,本书还介绍了两栖爬行动物的驯养方法,疾病防治技术以及管理知识等。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资料权威,图文并茂,是迄今为止两栖爬行动物方面有价值的工具书之一。 本书可供两栖爬行动物爱好者和广大公众欣赏,也可供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保护的专业人士参考。
本书是由微生物基因组学开创者们撰写,重点介绍了10年来微生物学转向全基因组序列研究的进展,包括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历史、作为基因组学工具的生物信息学、核心功能、微生物基因组的进化、微生物基因组的调查和基因组数据库的应用共6个部分。所有内容均涉及本学科前沿,作者们现身说法,深入浅出,既能使初涉微生物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生们感兴趣,又能使在微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方面有造诣的专家们参考,是微生物学专著中的精品。
本书为《Brock微生物生物学》(原书第十版)的影印版,涵盖了微生物学的许多新进展,展现了一个全新的组织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时也保留了以往版本的精华以便灵活适应新世纪的教学手段。本书共六个部分:微生物学原理,进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的多样性,代谢多样性和微生物生态学,免疫、病原和寄主的响应,微生物疾病和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其知识全面、内容丰富。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微生物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也可供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或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图鉴主要依据作者多年野外和室内的研究积累,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共分为绪论和各论两部分:绪论包括四川省自然概况、两栖动物研究简况、区系特征、物种生态类型、资源和保护、两栖动物概述、分类学术语和量度;还有纲、目、科、属、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及各阶.00成体、蝌蚪、卵群检索表。各论共记载四川省的两栖动物已知的111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每个种都有成体外形彩绘图,文字叙述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资料、地理分布。书内共有各类图片651幅,其中彩绘图254幅,彩色照片261幅,墨线图136幅。绝大多数彩绘图是依据模式、地模或四川的实物标本绘制而成的。文后还附有四川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表、国家及四川省野生两栖动物保护名录、中文索引;拉丁学名索引。本图鉴是部全面系统记述四川省两栖类的彩色图鉴,书内多数种的成体有
本卷记载了我国被毛孢属等束梗孢类真菌8属67种以及它们的有性型,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图解、培养性状及利用价值等相关信息及其在人民生活及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前景。对未观察的一些种,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扼要介绍。
本图鉴共记载中国已知的爬行动物4目、25科、120属、384种。每种配以色彩外形图和形态描述、生活习性及分布,并附有分布图。还有纲、目、科、属的主要特征和各阶元的检索表。文后附有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本图鉴是中国部爬行动物彩色图鉴,是一部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工具书。 本图鉴可供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各级学校、农林牧业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部门使用,也可供海关、商检、邮政、交通、防疫、卫生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参考。
这本书分成11个部分,开始的6部分是介绍微生物学的基础: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的结构、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代谢、分子生物学、遗传学、DNA技术和基因组,以及病毒的特性。第Ⅶ部分是微生物世界的俯瞰。在本书的第5版中,细菌的概观是严格地按照即将出版的《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的总体编排而构成的。虽然重点是细菌,但真核微生物也给予了相应的重视。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就其本身的特性而言是重要的,在25-27章中,有关它们的生物学的介绍对于理解临床医学和微生物生态学各种不同的论题是必要的。第Ⅷ部分聚焦在微生物与其他的有机体和环境的关系(微生物生态学),也介绍了水和陆地的微生物学。为了使关于水和陆地生境的那些章节编写不至于冗长,故将其一般原理放在第28章的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微生物学中进行介绍,这一章
《中国真菌志》是在系统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指导下,对中国真菌,即真菌界的子囊菌、担子菌、壶菌及接合菌四个门以及不属于真菌界的卵菌等三个门和黏菌及其类似的菌类生物进行搜集、考察和研究的成果。本志所谓“真菌”系广义概念,涵盖上述三大菌类生物(地衣型真菌除外),即当今所称“菌物”
《乳酸菌科学与技术》主要围绕乳酸菌科学与技术的重要主题展开。《乳酸菌科学与技术》分九篇:**篇,绪论,主要介绍乳酸菌科学与技术的概况、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第二篇,乳酸菌的基础生物学,主要介绍乳酸菌的系统分类、生态分布、生理代谢、遗传重组和噬菌体学等;第三篇,乳酸菌的组学,包括乳酸菌的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第四篇,乳酸菌的环境生理学,主要涉及乳酸菌对酸、渗透压、温度、氧化应激等环境因子的适应与响应;第五篇,乳酸菌的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利用乳酸菌来生产和制备有机酸、维生素、细菌素、脂肪酸等产物;第六篇,乳酸菌的功能挖掘与评价,主要涉及乳酸菌的健康促进、免疫调节与安全保障等;第七篇,乳酸菌的工业应用,主要包括发酵食品、发酵剂制备、医药制剂及饲料制剂等;第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