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物疗法——益生菌与人体微生物菌群的革命》总结归纳了作者过去20多年来在国内外处于前沿水平的生物科技公司、制药(生物制品)、营养科学公司和世界著名的益生菌、益生元研究机构及生产制造商,从事微生物组与益生菌(和益生元)、乳酸菌和酶制剂、发酵食品、消费者健康品、细胞营养品和植物药(特别是植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等应用领域的全球研发与项目合作、工业实践中,所获取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以及科学研究、市场与技术应用的成果。全书共分为16章,先回顾并思考了发现益生菌、微生物组和微生态领域的历史发展过程,又精要论述了益生菌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亦介绍和阐述了2010年以来,生命科学和医药科技界内*热门的、与人体微生物菌群研究紧密相关的“肠脑轴和神经益生菌”的科技进展和市场应用等。《自然生物疗法——益生
《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 。上篇主要介绍了普通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以普 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为目的,既有基本技能操作,又 有微生物卫生检验及简单应用性试验,内容基本涉及 了微生物理论课的所有章节。下篇着重介绍了工业微 生物育种所采用的经典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包括菌 种分离鉴定、传统诱变、基因突变和基因组重排等, 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种性能进行多角度评价, 使学生能学习工业菌种开发的完整实践环节,全面掌 握工业微生物菌种分子育种的全过程。 《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叙述翔实,每个实验 后均附有相关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本书适合理、 工、农、林、医各类高等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之用 ,也可供相关生物科技工作人员参考。本书内容由梁 新乐编写。本书内容由梁新乐编写。
微生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微生物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书参考了目前国内外优秀的微生物学教科书,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拓宽知识面,紧跟国内外微生物发展动态,由一些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年轻工作者编写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中图表主要引自国内外*教材,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在编排方面,注重启发学生学习微生物学兴趣。在内容方面,根据工科院校学生知识背景以及应用趋向的特点,增加部分基础知识,如细胞分裂周期、D值、Z值等概念以及对病毒的控制等;“遗传变异”一章中删除了基因工程方面的内容,以避免与后续专业课程冲突。另外,为帮助读者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化工行业以及制药领域
《21世纪野生动物馆》集教育、娱乐为一体,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了动物的起源、进化、习性、生存、繁衍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馆内共分动物综合馆、昆虫馆、两栖爬行馆、海洋动物馆、鸟类馆和哺乳动物馆六大展区,有序地介绍了各类动物的生活方式、生存技能、行为策略等内容。它将有助于您去更好地了解动物、保护动物。 少年朋友们,这是一套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从军事博物馆到科学技术馆,从野生动物馆到文化生活馆,从自然博物馆到历史博物馆,你们将在6大博物馆别致图片及生动文字的陪伴下,踏上知识的海洋、文化的宝库,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纵览世界的征途吧!
本书是根据国家*“八五”规划教材的精神编写的供全日制药学专业使用的微生物学专科教材。 全书分四篇共十六章。篇微生物概论,介绍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和药学的关系。第二篇免疫学基础,阐述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重点介绍药物变态反应及免疫制剂。第三篇常见病原性细菌及病毒,扼要说明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及致病规律。第四篇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介绍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的关系、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制剂、药物的抗菌试验及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等。 本书密切联系药学专业特点,重点突出,实用性强。亦可作为医学院校有关专业成人教育(职大、夜大、函授等)的教材或其他医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被轻工总会全国高校发酵工程专业教材委员会评定为全国高校发酵工程专业通用教材。该书各种工艺学的共性理论按单元操作归纳并组成一个崭新体系,系统介绍了微生物工程的工艺原理和生产技术。全书共五篇(十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发酵机制、发酵工艺过程的控制、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微生物工程相关的技术与经济学院。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生物、发酵、食品等专业的师生以及科研、设计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使用。
本部分的第1章、第2章、第6章和第7章为推荐性,其余内容为强制性。 GB 14922《实验动物》可分为如下两部分: ——GB 14922.1《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GB 14922.2《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本部分为GB 14922.2《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本部分代替GB 14922.2—200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本部分与GB 14922.2—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删除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的检测项目; b) 对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条款中的动物类别,普通级动物、清洁级动物、无特定病原体级(SPF)动物和无菌级动物,增加了相应的简称。 本部分由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鳄晰为我国珍稀的Ⅰ级保护动物,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Ⅱ,是应受到保护的物种。它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子遣种类,是原始古老的蜥蜴类。鳄晰的研究对研究动物进化、物种演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为了对鳄晰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本书作者在25年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1-2006年,在广西,广东产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小区样线数量统计等方法,对两广的资源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野外考察,查实结果;分布范围为北纬23°25'-24°45,东经109°20'-133°20';海拔调度在760mm以下;雨量充沛,年隆雨量1360-2574mm,平均气温16-30氏市度间,植被大多数为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环境为适生境。其种群数量分布主要在广西的贺州、昭平、金秀等县的少数山区,现有数量490-654只;广东在韶关曲江县罗坑保护区,产区现存160-200只。
本书是与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第2版)配套的学生用书,也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项目——“微生物学立体化精品教材” 的组成部分。本书共分15章,与主教材的章节分布完全一致,每章包括:(1)要点提示;(2)重点、难点剖析;(3)术语或名词;(4)习题;(5)习题解答;(6)主要参考书目。本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为积极主动的“学”及获得优异成绩(包括考研)提供学习指导。通过理解讨论的方式,从微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本书介绍了工业微生物的特征与分类、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代谢及调控、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以及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保、化工、能源、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在编写过程中,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力求创新,努力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科研成果,尽量与生产应用保持同步。在阐述工业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重点突出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因而本书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突出、技术面较宽等特点。此外,本书在章节之间链接了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本书的可读性。 本书可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技术及应用和生物化工工艺等专业以及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生物技术工作者参考。
《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共分为8章,首先介绍了产甲烷菌的分类、生态多样性、生理特性、基因组研究及厌氧反应器中的产甲烷菌,然后阐述了产甲烷菌的甲烷形成原理,后介绍了产甲烷菌的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可作为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及工程专业的学习材料,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学、环境保护等教学与研究人员参考。
全书分11章,包括绪论、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分裂、遗传物质的基础、基因突变、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工业微生物代谢控制育种、工业微生物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工业微生物菌种复壮与保藏。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作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单位和工厂企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不说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自然界不仅有一个由空气、阳光、土壤、水等构成的大环境,同时还有一个由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等构成的微环境。同大环境相比,微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似乎更加密切一些。 那么,在这个微环境中,人与微生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微生物在人体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乃至抵御疾病等方面扮演了何种角色?微生态平衡与失调是怎么一回事?“菌群失调”是疾病的原因还是疾病的结果?微生态制剂有哪些功效?服用微生态制剂应该注意些什么…… 本书作者以问答的形式和通俗的文字,生动而全面地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微生态世界。第二版不仅修订、充实了大部分内容,而且增加了“益生元的原理及应用”和“微生态及其制品的进展”,十分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对从事微生态学研究者也颇有参考价值。
朱旭芬编著的《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以自然环境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筛选、鉴定及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为主线,主要包括了八部分107个实验内容,既有微生物分离、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等基础性实验,还涵盖了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化学分类和生物活性分析等设计性和科研性综合实验内容。每一个实验介绍试剂、设备仪器和实验操作过程,还突出介绍实验原理、注意事项以及评议方面的内容,将多年来积累的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经验充实到教材内容中去,并且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原理的说明图片与实验结果的照片。《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可供不同层次、不同教学学时数要求的人员使用。
本书是高职高专商检技术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从内容到形式上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特色。本着“实践技能培训为主导、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全书共分三个模块十五个项目。模块微生物检验基础包括三个项目,概述了微生物检验在商品检验中的意义和作用、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第二模块微生物检验常规技术包括七个项目,涉及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接种、无菌操作、显微观察、染色、计数、菌种保藏及血清学检验等多项微生物基本技术。第三模块产品中的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包括五个项目,结合微生物检验的实际,重点介绍了食品、药品、化妆品、环境等方面的微生物检测。每个项目中又包括了具体的工作任务,使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商检、食品、环评、生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遗传质量与监测、营养及饲料控制、微生物和寄生虫学、繁殖与繁育体系、常用实验动物、动物实验技术和动物模型。本书内容系统、准确、精炼、实用,资料翔实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本书是为高等职业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兽医、畜牧、营养与饲料、防疫与检疫及公共卫生等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也可供实验动物生产、管理人员及医学工作者参考使用。
《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实用微生物技术》采用项目化编写,紧紧结合目前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企业、行业岗位要求来编排内容,本书除了对常用微生物实用知识进行介绍外,同时强化了微生物技术岗位的实用性,加强了微生物技术在制药工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突出了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实训。在免疫学内容中,突出了微生物在免疫中的作用。 《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实用微生物技术》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来编写,力求围绕岗位知识技能展开,突出实用性。可供生物技术类、食品营养与检测类、生物制药类、药物制剂类高职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参考用书。
本教程为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系列之一,由中国农业大学组织多所高校合作完成。内容涉及菌种及其改造、发酵和检测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发酵条件优化、过程参数控制及能力提高等综合性实验,其中菌种及其改造部分包括发酵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常规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及菌种保藏等实验;发酵设备部分包括离位灭菌和原位灭菌的发酵罐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的实验;检测设备部分重点安排了在发酵工业中经常使用的营养、气体及产物分析的气相、液相、红外光谱和质谱的原理及其使用技术的一些实验;发酵条件优化部分的实验重点针对碳源、氮源,以及一些过程参数如pH、温度、溶解氧等的优化而设计;由于不同微生物及其产物形成的过程参数控制差异较大,本教程安排了涉及乙醇、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酶、多糖和抗生素发酵等一些综合性实验,并
近年来,我国14个省(区、市)中200多个县暴发蝗虫灾害,已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书在对环渤海湾地区东亚飞蝗进行遥感监测机理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实验,提出了根据东亚飞蝗生育周期即孵化期、发育期、成虫期三个阶段遥感监测的论点;通过两年连续野外与遥感同步实验,建立了东亚飞蝗生长发育期环境指标、样方统计、地面光谱测试与遥感影像提取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为实现蝗灾预测预警提供了三阶段监测的新模式;综合分析气象数据、蝗灾历史数据可以辅助排除预测预警中的一些不确定要素。 本书可供从事农业、林业等大规模病虫害防治的管理人员、遥感灾害应用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