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显微图解》是与《植物学》《植物学实验》《植物显微技术》配套使用的参考教材和工具书。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被子植物,第二篇孢子植物,第三篇裸子植物。书中选用显微图片来诠释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展示了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特征与结构原貌。全书共有彩色显微图片700余幅,包括主要农作物、油料作物、观赏植物、果蔬林木等植物学实验教学常用植物。所有图片经过精心挑选,代表性强,显微结构特征明显,并附有相应的文字图注,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书前列出详尽的图片名录,使每一张图片均可直接从图片名录上快速查找;书后附有英汉名词对照表,便于读者查阅。
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当第一个远古人类惊异于花的美丽,将它的线条划刻在石头器物上时,人们便建立起与这种自然造物之间的羁绊。 回顾人类文明史,花的身影从未缺席。花的用途极为广泛,它不仅是带有宗教和社会象征意义的符号,也是诸多建筑、纺织品、绘画和诗歌中的永恒主题,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和情感载体。 著名人类学家杰克 古迪在这本书中着意解读花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古迪以鲜花为棱镜,探讨花和花卉在数千年人类文化发展中的符号象征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了他在跨文化比较时所展现的历史意识和闲情逸致。
《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草木深圳 都市篇》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 160 种园林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本书选取了东北常见的植物种类近400种(及种下单位),门、科排列以《东北植物检索表》和《辽宁植物志》的体系为参考,分别介绍了科、种的关键特征,编写了所涉及植物的属、种检索表,方便使用者查询和使用。书中对每种植物附有野外拍摄的原色图片和实验室内解剖镜下拍摄的显微图片,目的是尽可能全方位展示植物从宏观到微观的分类学特征,方便使用者对植物进行详细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进行鉴定,实用性非常强。 本书可作为实习教材,供农林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亦可供热爱大自然、有兴趣探究植物奥秘的相关人士参考使用。
本书是在刘穆著《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导论》各版本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而成的一部基础科学理论著作。本书仍保持着以前各版书的特点??科学性较强,内容较新,附图质量高,可读性强等,并在本版书中加强了这些特点。
202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为《名录》),455种和40类野生植物被列入其中。《名录》的出台,为依法强化保护野生植物、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保护生物学研究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通过协调,由全国各个类群的专家约30位,在开展广泛的野外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联合编写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三卷)。本书涵盖了《名录》所列物种、亚种和变种,共计1069种,并标注了各物种的国家保护级别、CITES附录和IUCN红色名录等级。内容涉及每个物种(或变种)的形态鉴别特征、地理分布信息、花果期、生境、濒危状况及其受危原因。为了确保其科学性、准确性和
《中国苔藓图鉴》是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苔藓植物学家吴鹏程为首的专家团队撰写的一部精美苔藓植物分类图典。全书以苔藓分类学为基础,介绍了107科410属1018种苔藓植物,涵盖了中国苔藓植物大部分科、属和东亚特有属(包括中国特有属),展示了苔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化学内含物。植物表型与基因型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是现代苔藓植物分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苔藓图鉴》中近千幅苔藓植物形态解剖特征和生境写实素描图是作者费时三年在台式放大镜下精心绘制而成,凝聚了作者数十年来的研究心血,不仅突显了表基相结合的核心价值,更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创新典范。书后附有近百幅苔藓彩色图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中国苔藓图鉴》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环境保护、医药、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及园
本书主要内容为:将深圳市的主要公园按六大区域进行梳理和介绍。其中每个区域的重点公园都分几个模块做了详细介绍。这些模块包括:手绘导览图页、公园介绍(中英文对照)、重要景点和设施、游玩攻略、自然环境、周边配套。每个区域的*后还有该区域内其他公园的名片集,并对这些公园做了简单介绍。全书*后还附有索引,罗列了近前座深圳市大小公园的名称和地址,便于读者查找。这本书将拉近公园与市民的距离,提升公园的教育功能,让市民更了解身边的公园,让公园更好地服务市民、美化生活,更是对深圳成为 千园之城 的一大美好纪念。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是一本介绍世界范围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的著作。《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整合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发育和分类研究*新的重要成果,直观地展示了现存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目、科、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具体包括科、属的形态特征,各属的染色体数据,以及各科、属的世界及中国的分布概况,同时还编制了科下分亚科和分属形态检索表。针对中国分布属,《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选取了代表物种进行精细解剖,并配以高质量图片,力求直观、完整地展示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各属的形态特征。
本书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技术及应用概况、代谢组学的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代谢组学数据预处理方法、基于代谢组学数据的多变量分析、基于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物定性,并介绍了植物脂质组、植物代谢网络分析,还讲解了这些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 LC-MS 在植物代谢组学中的应用、NMR 在植物发育和其应答生物/ 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本书后介绍了代谢组学领域的研究趋势,比如代谢组数据的深度挖掘及应用,并将 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注释、定量和报告实践指南 作为附录介绍给大家,参考性非常强。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生物、化学、医药、农业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中国秦岭珍稀濒危植物图鉴》共收录中国秦岭珍稀濒危植物176种(含种下等级),隶属66个科,138个属,以最新的被子植物APGIV分类系统顺序进行编排,同科的珍稀濒危植物连续排列。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0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0余种。每种珍稀濒危植物均配有高清彩色图片,文字部分包括学名、中文名、别名、所属科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中国及秦岭分布)、生境、保护价值、保护措施等信息,并配有800余幅能反映珍稀濒危植物生境和形态特征的彩色图版,便于读者图文对照查阅使用。
《世界蓑藓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英文版)》是作者对世界蓑藓属植物20余年分类研究工作的总结。《世界蓑藓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英文版)》展示了256个种和15个变种及亚种,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具体包括每个种的主要特征、引证的模式标本和普遍标本,及其异名、分布等信息,同时配有绝大部分种的墨线图,及主要形态类群的彩色图片。《世界蓑藓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英文版)》还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提出将该属分为2个亚属和22个组,并讨论了其生物地理格局、可能的起源区域和形态性状的进化方向。
本书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新疆北部(天山以北)地区的野生维管植物,共1602种(含29亚种,28变种),隶属于104科、569属。其中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的有825种(含种下分类等级),占书中物种总数的51.5%;中国特有种80种(含12变种),其中新疆特有种64种(含9变种);新疆新记录10种,其中5种为我国新记录;编著者近期发表、联合发表的新种4种。每种植物均提供学名、原始文献、形态识别特征、生境、分布和凭证标本,部分物种附有别名、异名、模式产地,部分类群给出检索表。书中展示植物彩色照片5299幅,部分物种为首次拍摄。书中采用克朗奎斯特系统,对于本书收录的物种,书后附有克朗奎斯特系统、APG Ⅳ系统、恩格勒系统科属对比表,以及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
《中国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图鉴 广西植物》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持编著的《中国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图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距该系列专著《海南植物》出版 7 年后我国科研人员对热带雨林地区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和专著编研的又一科研成果。该书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全面开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研究资料编辑而成,共收录广西热带雨林区域的维管束植物 262 科,1288 属,2737 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内容包括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学名、性状、花果期、分布与生境等。该书文字力求准确、简明扼要,图片清晰,是一部集实用性、科学性与科普性于一体的著作。该书的出版对我国热带雨林植物的保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热带
本卷收载广西的蕨类植物833种(包括变种、变型及杂交种),隶属于57科159属【秦仁昌系统(1978年)】;对科、属、种的名称、引证、形态特征、产地、生境、分布及已知药用用途等均作了扼要的介绍,并有形态特征比较图或全貌图图版112幅,含232种,占全卷收录种数的27.9%。本卷文字描述简练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科普性较强,可供植物学、农学、林学、园艺、药学、轻工业以及有关植物分支学科的工作者参考应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部,横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既临海又沿边,是我国植物资源大省(区),植物多样性仅次于云南和四川,位列第三。为建好广西的植物 户口簿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广西植物研究所通力合作,36年磨一剑,完成了《广西植物志》系列六卷的编纂出版。 《广西植物志(第四卷 种子植物)》按照哈钦松系统(1926 年)编排,记载广西茜草科至唇形科种子植物 33 科 454 属 1612种24亚种141变种5变型及1杂交种,并有植物形态比较图或全貌图精绘图版 269 幅(含646种10亚种17变种),内容包括了各科的分属和分种检索表,科、属的简要描述,每个种的科学名称、中文名称、文献引证、识别要点、与近缘种的关系、产地、生长环境、已知经济用途与开发前景等。
鸢尾科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植物园在鸢尾科的引种驯化、迁地保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原始资料,在鸢尾科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发掘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鸢尾科)》收录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鸢尾科植物11属65种6变种2变型。物种拉丁名主要依据《中国植物志》、The Iris Family:Natural History and Classification、Flora of China和AGuide to Species Irises:Their Identication and Cultivation;属名按拉丁名字母排序,种名按分类学与拉丁名字母结合的方式排序。首次使用的中文名后面加注 新拟 二字。每种植物介绍包括中文名、中文别名、拉丁名和异名等分类学信息和自然分布、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引种信息、物候信息、栽培要点及主要用途,并附彩色照片显示物种生境和形态学特征。其中,引种信息和物候
《中国气传花粉和植物彩色图谱(第二版)》,本书全面收集与总结了中国气传花粉和植物彩色图片。
本志收录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夹竹桃科萝藦亚科球兰属植物163种7亚种,其中中国原生植物38种1亚种,原产于热带亚洲等境外分布植物125种6亚种,结合国际**分类学研究,及干标本和文献查阅,纠正了植物园鉴定错误的物种名称,修订了《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基于干标本观察的部分物种的分类学信息。科拉丁名采纳Endress et al.(2014)的分类系统,种拉丁名主要参考Tropicos,及IPNI,并按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每种植物介绍包括中文名、拉丁名、异名等分类学信息和自然分布、鉴别特征、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受威胁状况评价、引种信息、物候信息、迁地栽培要点及植物应用评价等,并附精美彩色图片展示物种形态学特征。为了便于查询,书后附有中文名和拉丁名索引。 本志可供植物学、林学、农学、园林园艺、环境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及植物爱
本书收录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仙人掌科植物57属18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种(含种下分类单位)的拉丁名主要依据The Cactus Family和The New Cactus Lexicon;属和种(亚种)均按照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各种的介绍包括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等分类学信息和自然分布、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引种信息、物候信息、迁地栽培要点及主要用途,并附彩色照片展示其形态学特征。为了便于查阅,书后附有主要植物园仙人掌科植物名录、仙人掌科植物术语解释、各植物园的地理环境以及中文名和拉丁名索引。 本书可供植物学、农林业、园林园艺、环境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使用。
《植物科属大辞典》(简明版)共收录25817个植物拉丁学名。辞条中有1109个为科名,其中1045个为可接受科名,8个为异型拼写科名,其他为包含在可接受科名里的狭义科名。辞条中有24708个为属名,其中19043个为可接受属名,5665个为异名。词条中的苔藓植物接受科属为212科/2099属,蕨类植物为67科/610属,裸子植物为18科/94属,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为594科/12725属,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为154科/3515属。本辞典收录中国产高等植物527科,5734属,涵盖51935种,进一步确认中国高等植物种数为世界第一。中国产苔藓植物141科/721属/5598种,蕨类植物35科/162属/2693种, 裸子植物13科/59属/398种,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268科/3745属/32233种,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70科/1047属/11013种。
东南亚海草床是世界海草床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海域有海草21种,占全球海草物种数的29%。本书是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南中国海进行多年调查的成果之一,既包括我国南部沿海近岸的海草床,也包括西沙的海草床,还包括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海草床。该书的研究内容包括南中国海海床的研究现状、海草床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与功能、海草床与其他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海草床的潜在适生区预测等,并采用国际通用的水下视觉普查法,潜水调查海草床鱼类123余种、海草14余种、底栖无脊椎生物99种,进行了生态图谱的编撰,并列出了每个种类的分类信息、俗名、栖息环境、长度、形态和色彩、生物学信息、IUCN濒危等级、人类利用情况等若干信息,以给读者提供全面详实的信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提供海草床生物高清生态图谱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