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东北常见的植物种类近400种(及种下单位),门、科排列以《东北植物检索表》和《辽宁植物志》的体系为参考,分别介绍了科、种的关键特征,编写了所涉及植物的属、种检索表,方便使用者查询和使用。书中对每种植物附有野外拍摄的原色图片和实验室内解剖镜下拍摄的显微图片,目的是尽可能全方位展示植物从宏观到微观的分类学特征,方便使用者对植物进行详细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进行鉴定,实用性非常强。 本书可作为实习教材,供农林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亦可供热爱大自然、有兴趣探究植物奥秘的相关人士参考使用。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是一本介绍世界范围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的著作。《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整合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发育和分类研究*新的重要成果,直观地展示了现存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目、科、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具体包括科、属的形态特征,各属的染色体数据,以及各科、属的世界及中国的分布概况,同时还编制了科下分亚科和分属形态检索表。针对中国分布属,《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选取了代表物种进行精细解剖,并配以高质量图片,力求直观、完整地展示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各属的形态特征。
本书是在刘穆著《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导论》各版本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而成的一部基础科学理论著作。本书仍保持着以前各版书的特点??科学性较强,内容较新,附图质量高,可读性强等,并在本版书中加强了这些特点。
本书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技术及应用概况、代谢组学的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代谢组学数据预处理方法、基于代谢组学数据的多变量分析、基于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物定性,并介绍了植物脂质组、植物代谢网络分析,还讲解了这些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 LC-MS 在植物代谢组学中的应用、NMR 在植物发育和其应答生物/ 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本书后介绍了代谢组学领域的研究趋势,比如代谢组数据的深度挖掘及应用,并将 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注释、定量和报告实践指南 作为附录介绍给大家,参考性非常强。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生物、化学、医药、农业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世界鸟类分类及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近年国际上鸟类学研究的进展,对世界鸟类的分类系统及其分布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全书共收录世界鸟类10634种,其中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有1470种,我国特有种101种。本书给出了每种鸟类的分类地位和主要分布区域,以及物种的拉丁学名、英文名和中文名。根据鸟类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并参考最常用的英文名称,对中文名称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修订。本书对分布在我国的鸟类及我国特有种进行了专门的标记,以便读者能够了解我国的鸟类资源状况。书末附有主要参考文献及拉丁学名索引、英文名索引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中国横断山区硅藻研究》一书记述了我国横断山区的硅藻植物,共2纲9目23科124属1079种(含变种及变型)。其中描述了8个新种,121个中国新记录种。所有种类均附有光镜或电镜照片,共计398个图版。 书中提供了硅藻种类的分布、生境及理化指标,描述了横断山区硅藻的区系特征,并分析了海拔、水温、pH、水体形态等环境因子对硅藻分布的影响。本书是横断山区藻类研究的重要书籍,也是我国淡水硅藻研究的重要文献。 本书可供生物学、植物学、藻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质学及地理学等领域的工作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水产养殖和环境保护科学工作者,以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由欧洲 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John Innes Center的七位杰出植物生物学家合作撰写。全书共分九章,首先介绍现代植物起源研究,并简述植物基因组和遗传学的特征,随后阐述植物细胞、代谢和发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以及植物对环境信号的接受和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策略, 讨论植物学研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反映了当前人们对植物学在分子层面上的**、 前沿的理解。全书结构简沽,语言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编排有序,是植物生物学领域的一部全新的重要著作。
本书收录华东六省一市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260种左右,每种有简要形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生境及濒危等级等信息介绍,并附有相应的彩色照片。本书集专业、科普和鉴赏为一体,可为植物保育研究人员、自然保护区等国家林业系统工作人员、广大植物爱好者,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提供参考。
《北京常绿阔叶植物》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概述了北京地区的自然环境概况,根据气候变化与植物变迁的思路,对北京地区常绿阔叶植物的引种历史、生长表现、园林应用及研究状况,进行了综合述评。各论部分共记载了北京常绿阔叶植物22科36属83种及种下分类单位。按乔木(含小乔木)、灌木(含灌木状乔木)、藤本、竹类、草本顺序排列,详细记述了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自然分布与栽培范围及其在北京的引种应用情况。对形态特征的记述,突出了这些植物在北京地区出现的适应性变化;对北京引种及应用的记述,包括了引种来源、引种时间、栽培分布、立地条件、生长表现、物候变化及冬季景观效果等内容。 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general and monograph. In the general part, the situ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Beijing was summarized, the introduction history, growth p
本书收录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台湾)野生及引种的200种滨海耐盐植物,在介绍其形态、分布、特点与用途、繁殖的同时,对各物种的野外自然生境和耐盐能力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就其对海岸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耐土壤盐能力、耐盐雾能力、抗风和抗旱能力)进行了分级。每一物种都配有形态、生境、应用等方面的照片。本书适合农、林、生态、环境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阅读和参考,尤其适合从事海岸带生态修复与滨海地区城市绿化工作的人员参考。
《太湖流域(江苏)淡水浮游藻类》是“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太湖流域(江苏)水生态监控系统建设与业务化运行示范”研究成果之一。《太湖流域(江苏)淡水浮游藻类》涵盖了浮游藻类的基本知识、生态特点及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详述了淡水浮游藻类野外采样方法、实验室内分析方法、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等,还对太湖流域(江苏)淡水浮游藻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阐述。《太湖流域(江苏)淡水浮游藻类》的藻类鉴定资料积累长达近30年,其中包括宝贵的彩色显微照片,这些照片基本涵盖了太湖流域(江苏)淡水湖泊的常见藻类种类;同时,在鉴定拍照过程中,对一些较难鉴定的藻类种类拍摄了不同特征面的照片,并且对一些藻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拍照,可以说为今后进行藻类鉴定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参考
《园林植物病虫图谱》由园林植物病虫概述、园林植物害虫、园林植物病害、园林农药应用技术四部分构成,重点对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类型、为害特点、发生发展规律与综合治理措施进行系统阐述。《园林植物病虫图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收录了为害园林植物的病虫害943种,每种病虫都附有实物拍摄的数码图片,并辅以相应的文字描述,内容丰富翔实、形象直观,易读、易懂、易用。《园林植物病虫图谱》插图为编者多年积累的资料,文字内容亦为多年教学、科研、一线实战经验和成果的总结,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创新性、针对性、实用性。
《呼伦贝尔草原植物图鉴》是面向草原生态工作者的物种野外鉴定工具书,以科学、准确、直观为主要目标,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植物种类、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收录了呼伦贝尔草原和沙地植物、林地和湿地边缘植物67科343属806种植物。《呼伦贝尔草原植物图鉴》参照新版《中国植物志》和《内蒙古植物志》更新了检索表,应用了大量原色照片和鉴别特征图片,图文并茂,便于不同领域研究者更加直观、科学、准确地鉴别物种,是呼伦贝尔开展草原科学研究、生态修复、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