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论和方法编排了22个实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表面消毒、器官分化、快繁技术、茎尖脱毒技术、微型薯诱导、花药培养、人工种子、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水培技术、非试管快繁技术、遗传转化技术、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内容。本书除基本实验外,还设置了多种植物的快繁、水培等技术,供学生实验时选择参考。本书既突出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又增加了训练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本生产资料,作物生长与土壤水、肥、气、热密切相关。王全九等编*的《土壤物理与作物生长模型(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在介绍土壤中水、肥、气、热传输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根系吸水、作物光合特征、植物生长过程模拟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测试方法和相应数学模型,以期为实现农业水肥高效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和知识。 本书可作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生和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学者的参考书。
《园艺植物遗传学》包括绪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园艺植物性别的决定和花性分化、细胞质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遗传物质的变异、群体遗传与进化、园艺植物主要性状的遗传等内容。全书概念准确、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每章有思考题,以便学生复习训练。 《园艺植物遗传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园艺、园林、农学、林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园艺、园林科研、生产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介绍了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了有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涉及植物开花、传粉、受精、胚胎发育及植株形成等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和分子机理。该书可供高校有关专业作教材,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的博物学家们以间谍、殖民地官员、传教士等身份来到亚洲和美洲,探索、采集、研究当地的神奇植物,并把优良品种引进欧洲。 本书讲述了茶、草莓、牡丹、人参等10种植物的欧洲发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终将这些植物传播到欧洲的历险传奇,还原了当时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和世界各地丰富多姿的风土人情,营造了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并以小贴士的形式 插播 了关于主题植物的植物学小常识和趣味冷知识
这本书采用对比手法,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林奈与班克斯的故事。二者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大博物学家,既有着相似的理想和抱负,如为自然建立秩序,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实现国家经济自足等,也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发展博物学的方式。法拉将著作分为七章,按主题描述了他们的异同。 正像作者自己所承认的,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史学著作,从其尾注的数量和类型可以明显反映出来:参考书目较少,且主要依赖二手文献。但作者确是一位材料驾驭和逻辑论证的高手,特别是她对视觉材料的分析,令读者印象尤其深刻。这本著作的另一个特色是,强调了博物学与海外探险、帝国扩张的关系,作者详细描述了两位博物学家,特别是班克斯,如何利用自己与权力机构的关系,来实现博物学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本书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实验教材。全书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章主要介绍了基本知识与实验技术,包括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基本实验技术,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等。第二章编排了19个实验,包括显微实验,形态和分类实验等。附录包括常用试剂配制和《中国植物志》卷册索引。全书为中英文对照,以便于学生在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论文时参考。书后附有显微及药用植物的彩色照片,以便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比参考。 本书可供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函授生,白考生以及其他专业本科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为全国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系统介绍了药用植物的基础知识,详细说明了药用植物的形态与结构特征,从结构鉴定的角度阐述了药用植物的基本理论和认识方法。重点介绍了常用科属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及药用特性,并辅以大量的药用植物宏观结构图和显微特征图。 本书内容实用,可作为医药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使用。
目前,各大专院校生物系在植物学的孢子植物(spore Plant)部分的教学中,迫切需要一本与教材相配合的实验指导和野外实习指导,这是全面提高孢子植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按照教育要“四个面向”,培养优秀的四化建设人才的精神,本着教学改革的原则,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采纳了一部分高等院校的经验和吸收了国外一些可行的方法,编写了这本《孢子植物实验及实习》,作为我系本科生的教材,并供兄弟院校参考。全书分为两篇,共八章。 篇是孢子植物的实验指导,有关编写和使用这一部分的几点说明如下: 1.实验的内容和次数基本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但适当扩展了一些实验内容。全部实验共分为13次,在使用时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整,如合并、补充和删减。 2.为了保证同学有较多的时
植物学实验内容分为上、下两篇,共六部分。上篇介绍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及实验准备,包括光学显微镜及其操作技术、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生物绘图技术以及植物学实验准备;下篇内容为23个植物学实验,包括17个基础验证性实验和6个综合开放性实验,分为植物形态结构与发育及植物分类学两部分。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以南方植物为主,兼顾北方不同地区的部分植物。书后附有常见的高等植物名录。 本书适合生命科学类各专业植物学实验教学使用。
山西省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源,为我国提供了大量优质的蜂产品。蜜源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能为蜂蜜中花粉类型的准确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蜂蜜孢粉学是孢粉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广泛应用于鉴定蜂蜜的产地、植物来源、种类和品质。《山西省蜜源植物花粉形态与蜂蜜孢粉学研究》详细介绍了山西省部分常见蜜源植物的花粉形态,并 开展了山西省蜂蜜孢粉学的研究,以期为广大蜂农、养蜂企业和蜂蜜消费者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山西省蜜源植物花粉形态与蜂蜜孢粉学研究》由宋晓彦编著。
随着我国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1983年首次获得了转基因植物,植物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新技术于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形成了一个具有无限活力的新领域——植物生物技术。 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该领域的许多*成果,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还从普通本科院校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力求把生物技术高深理论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特别注重对实践环节的概述。因此,本书是一本内容简明、新颖、实用、可读性强的教材。本书的出版将为生物、农林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的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生产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全书分为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植物基因工程与分子标记和植物生物技术实验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相互衔接形成统一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