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保持第7版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易于自学、与时俱进等特色的基础上,对各篇章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全书共分4篇13章,*篇水分和矿质营养,内容包括植物的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第二篇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内容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同化物运输和次生代谢产物;第三篇植物的信号转导,内容有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植物光形态建成;第四篇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内容有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对胁迫的应答与适应。与书一体化设计的数字课程内容有:术语解释、重要事件、知识拓展、专题讲座、网上自测、主题讨论、参考文献等。
本书在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与特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110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的中英文通用名,结构式、分子量、CAS登录号、别名、化学名称、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征、应用、注意事项、主要制剂和生产企业等内容。同时,全面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田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上的主要应用技术,还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剂型、科学使用和残留控制等内容。 本书可为从事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发应用的农林科技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指导,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植物生物学》(第4版)教材保持了前3版综合性植物学知识体系的特点,内容涵盖了植物科学的各主要领域,新版教材的编写分为纸质教材和数字课程两大部分,更加丰富了知识的呈现形式,以利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自学。 纸质教材包括绪论和15章内容,绪论论述了植物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和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简介了植物科学发展的主要历程,以及如何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1~15章涉及的知识板块为植物细胞,组织,营养器官,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光合作用,繁殖,生长发育及其调控,以及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界的各大类群及其系统发育和进化,考虑到我国植物学的教学情况,还对已经不属于植物界的真菌界进行了简要介绍,特别是在多个章节中配合教材正文的内容,又新撰写或修改了具有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20多个探索性的知识窗口。 数字课程(http:
本书涵盖了植物生理学常用的实验方法与研究技术,所选实验内容大多数经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此外,我们还挖掘了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各课题组科研工作中目前常用的植物生理实验相关项目,设计成实验。参加编写的人员均为多年从事植物生理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及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骨干教师,保证了所选实验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教材在出版纸质教材的同时,部分重点实验还配套制作了数字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拓宽视野。
本书以40则趣味故事透视植物的构造与生理,聚焦生存挑战下植物的种种 小心思 和 大智慧 。植物的身体蕴藏着神奇的力量和鲜为人知的奥秘。翻开这本书,破解植物身体的密码。
本教材根据药学类专业教学标准及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 教材内容紧扣2015版《中国药典》,采用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本书的内容包含植物的微观构造、植物的宏观构造、植物的分类系统,从低等的藻类植物到高等的被子植物,层层递进。教材从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和技能角度出发,每节设有学习目标、知识链接、自我测试;每一独立内容之后跟随技能训练,以满足授课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及技能方面的训练需求。本教材主要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及相关专业教学使用。
《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教材图文并茂,全彩印刷。内容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和系统分类、植物学野外实习实训、附录三大部分。植物形态解剖和系统分类部分选编了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的组织、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幼苗类型、根尖和根的构造、茎尖和茎的构造、叶的结构、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花与花序、果实的结构与类型、藻类和菌类、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特征、被子植物分类、植物标本制作等17个实验。植物学野外实习部分设计了6个与野外实习实训相关的主题。附录部分介绍植物学实验室规则和安全事项,植物学实验常用试剂配制,以及植物各类标本的采集及其制作技术流程等。重点实验内容均有相应的彩色实物插图,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本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区域植物特色和专业特色,注重实用性和地域特
《中国植物园(第16期)》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植物园(第16期)》由北京百善印刷厂印刷。《中国植物园(第16期)》封面是银川植物园梦湖,封底是雪后初霁的北京植物园。《中国植物园(第16期)》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