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是一本专业的水草图鉴,书中共收录了500种不同类型的水草,囊括了市面上常见的经典品种和新品种,分前景草,中后景草,后景草,附着性水草,其他水草等进行讲解。 2 书中以精美的案例形式讲解了前景草,中后景草,后景草等各类水草在草缸中的应用技巧,通过这些精美的案例,读者能直观地学习到不同水草的应用方法,提高水草造景的审美。 3 书中以图鉴的形式逐个讲解每种水草的形态特点和生长所需的光照、CO2、底床材料、pH值、换水频率、温度等条件,所有的水草的相关养护知识都根据作者30多年的亲身养殖经验总结,实用性强,讲解详细,通俗易懂,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
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两百万年,我们一直对植物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因为植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为我们提供着食物。在各个文明的早期,人们都在努力尝试探索和开发植物的价值,比如用于治疗疾病、纺织衣物等。人们也曾因为香料远航世界各地,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并因此发现了新大陆。但是,直到*近我们才开始理解植物何其伟大,才从更深层面理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 植物传奇 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密苏里植物园图书馆联合出品,按照起源、发现、探索、启蒙、帝国和科学5个阶段,系统介绍了人类发现和利用植物的历史。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植物猎人和植物探险活动如何影响不同地区之间植物物种的交流,以及植物学家和相关人员为保护地球物种的多样性而付出的努力。本书可供对植物及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综合多学科的信息,特别侧重于21世纪以来的学科新发展。该书集分类学的经典理论与近来的分子分类学、分支分类学和植物的计算机鉴别等于一体。特别注重植物命名、鉴定、分子分类学和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知识,解释了系统发育、数量分类和分支分类学所涉及的一些复杂概念,从而使读者可以对这些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各研究领域进行比较。在阐述这些方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关于鉴定、娄量会类和分支分类等方法的解释过程中,力图使用同一个研究问题作为范例。本书还对被子植物主要科进行了讨论,特别是那些具有特殊系统位置的类群。本书后一章提供了植物分类及系统学相关的国际性网站,扩大了读者接受信处的能力。本书对植物学、农业、园林等专业学习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挑选出了约300种世界各地的果实进行介绍,让读者了解到这些果实美丽、有趣的一面。在第1章“分类”中,按植物分类学上的科属对植物的果实进行了分组介绍。在第2章“传播”中,则是从植物为实现繁殖而采取的传播手段出发,根据果实移动方式的不同将果实进行了分组介绍。在第3章“形态”中,则着眼于果实的尖刺或凹凸不平和纹理等,或是将其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着重介绍果实们富有个性的形态。
本手册汇集了884条中国常见灌木物种的生物量估算模型,其中480条为著者通过 中国灌丛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变化和机制 课题所构建,另外404条为著者收集、评估、筛选到的源于我国1989年以来文献中的灌木生物量模型。基于本书收集的884条中国主要灌木物种生物量模型,读者可以直接根据灌木的生长参数,如基径、株高、冠幅、冠幅投影面积、冠幅投影体积等,方便、快速地估算灌木生物量。本书是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研究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的重要参考手册。
本书以我国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及林分类型生物量为研究对象,采用近代先进的生物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和林分类型总量及各分项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内容主要包括生物量模型误差结构研究、单木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研究、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生物量分配及根茎比、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生物量模型、东北林区主要林分类型生物量分配及根茎比和东北林区主要林分类型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6 个方面。通过对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及林分类型生物量的研究,以期为精确估算森林生物量、提高森林碳汇功能、减缓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高级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规律及其调控的综合学科。本书全面总结了当前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内容涉及植物水分代谢、植物营养生理、植物光合代谢、植物激素、植物成花生理、植物逆境生理、植物次生代谢等领域。 本书共分11章,包括绪论、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的矿质营养、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植物生长物质、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植物的抗性生理。本书内容翔实,理论性强,主要为从事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院校、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研究机构的研究和教学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1950年代建立的 **批自然保护区之一,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作者江洪通过建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对其进行了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考察,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以及碳收支等的系统研究。作为科技部973和863项目的内容,《天目山植被(格局过程和动态)》对全球关注的成熟森林的碳水耦合等机理,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作了系统总结。在植被生态、自然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br/
本书明确了华南地区现有的归化植物暨入侵植物的种数,并对这些植物的原产地、生活型、有无危害及危害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归化植物暨入侵植物共有382种(含种不分类单位),隶属于64科231属,除2种蕨类植物以外,其余均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排列;原产于美洲的种类多,计有250频次,占总种数的61.58%;生活型可以分为草本、灌木、藤本、乔木4种类型,其中草本数量多,有274种,占华南地区归化植物暨入侵植物总种数的71.73%。本书还对这些归化植物暨入侵植物进行了个案分析、编目,包括:中文名、学名、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原产地、入侵经历、危害范围及程度、防控措施、华南分布现状。
本书精选以衡山为代表的湖南地区植物146科355属564种,可供华中地区湖北、江西等部分省市作为参考。 衡山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它地处东经112 34 28 -112 45 36 ,北纬27 12 10 -27 19 40 ,为弧山型中山地貌,自北而南约有20多座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最高峰为祝融峰,海拔1300.2米,相对高差1210米。衡山面积640平方公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8℃,无霜期为280-262天,年降水量1497.1-2153.4毫米,相对湿度80%-90%。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热条件,必然会孕育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植被类型。 衡山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历年来受到植物学家的重视,无数专家学者先后来衡山进行过植物考察,早在1917年,奥地利植物学家H. Handel Mazzetti就曾到衡山一带采集植物标本,此后5年中国老一辈植物学家何观洲、钟补勤、蒋英、张
精要速览系列(InstantNotesSeries) 丛书是国外教材 BestSeller 榜的上榜教材。该系列结构新颖,视角独特;重点明确,脉络分明;图表简明清晰;英文自然易懂,被国内多所重点院校选用作为双语教材。《BR》 本书第二版在保持版格式和风格基础上,新增认识植物(B部分);对全书章节安排进行调整,将介绍分类大纲、与水的关系、代谢等内容提前,将花和种子合并到一起;进一步加大分子技术篇幅。
《东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资源与分类》共分两章。其中章简要介绍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为学生、科研人员以及植物爱好者制作植物标本提供技术参考;第二章为东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资源,收录药用植物721种,按照中国植物志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科、分类描述,主要包括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应用等,其中333种重要的药用植物附墨线图。此外,书后分别附有本书所收录药用植物的中文名和拉丁学名索引,以方便查找、识别和记忆。 《东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资源与分类》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开展植物学和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东北地区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者及喜爱药用植物的广大读者的参考用书。
《大米生物指纹图谱溯源技术研究》主要介绍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指纹分析技术、电子鼻指纹分析技术、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和DNA指纹图谱技术对黑龙江省大米的地理标志产品产地溯源和品种保护研究等一系列成果。《大米生物指纹图谱溯源技术研究》共分六篇,**篇综述了指纹图谱产地溯源技术建立的背景、意义、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第二篇至第六篇为利用近红外产地溯源、电子鼻产地溯源、矿物元素产地溯源和DNA指纹图谱技术对大米产地溯源、品种保护的分析结果、讨论及相关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植物古汉名图考续编》收载了植物古汉名1789个,分属于147科449属633种,附图633幅,计60余万字;对每种植物古汉名都作了注释,标明了现代汉名和世界通用的拉丁名,注明了出典或书证,传承古今,沟通中外;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产地、简要用途作了介绍,还附有植物形态图便于读者识别。《植物古汉名图考续编》是《植物古汉名图考》的续编书,会给生物学、农学、医药学、林学、花卉学、文学、史学、地理学等工作者带来莫大的方便。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植物区系地理的专著。这部著作介绍了植物区系背景和区系分区概况。专著中强调了“属”这个分类单位,以作者独创的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着重着墨于属的分布区类型特征、组成和区系分析。作者研究认为中国植物区系分为4个区、7个亚区、24个地区和49个亚地区。作者意在以本书与其他专著融会贯通、衔接呼应,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理论。专著中还详细绘制了重点类群分布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