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鱼体色彩鲜艳、花纹美丽、体型或鳍形独特、具有特殊水族功能、有趣生物学习性等作为选择原生观赏鱼的标准,从14个科中选择观赏价值明显、中国原生、较为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原生观赏鱼编写成书。对每一种原生观赏鱼主要介绍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分布水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观赏价值、利用概况等内容,并配置1-4张彩色图片。中国原生观赏鱼物种资源丰富,分布区域广泛,本书选择140种中国原生观赏鱼,以图片配合文字说明,既提供鉴定物种的要领,也为中国原生观赏鱼的学术研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昀新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507种(2571种及亚种),隶属于26目115科506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级别。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列出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进行了核定,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鸟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拉丁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世界猫科动物》一书的内容涵盖当今世界所有猫科动物物种,是一本全面、权威的猫科动物生态学综述和大百科。作者以毕生心血收集有关猫科动物的各类资料,从古罗马时代的自然史书籍,到现代猫科动物生态学研究,累计引用各类文献近2800篇次,涵盖了几乎所有猫科动物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要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庞杂的内容按照地理分布、生态行为、野外生存状况和人工饲养状况进行分类,把科学殿堂中复杂的专业术语、概念用平实的语言加以解释,使普通爱好者到专业人士都可以毫无障碍地领略在过去2000年间人类对猫科动物不断深入的研究,揭示它们那让人着迷的隐秘生活。
本书共记录珊瑚礁鱼类30科250多种,从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态分布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描述。珊瑚礁鱼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南沙群岛毗邻世界珊瑚礁核心区域,鱼类资源极为丰富。本书首次全面收集了南沙群岛珊瑚礁鱼类种类图谱,为我国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和珊瑚礁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
《秦岭野生大熊猫 陕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300余幅精美照片系统展示了秦岭野生大熊猫所处的环境,它们的交配、产仔育幼、季节迁移等行为特点,以及秦岭特有的棕色大熊猫是如何发现的,等等;同时展示了与秦岭野生大熊猫生活在同一森林生态环境中的150余种同域动物。《秦岭野生大熊猫 陕西》将揭开秦岭野生大熊猫的神秘面纱,带您走进野生大熊猫充满野性的自由生活,感受野生大熊猫的田园世界。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 第五卷 淡水鱼类(上下册)》是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 的 第五卷淡水鱼类 ,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红色名录评估的背景和评估方法;详细分析了中国淡水鱼类的多样性现状,如物种数目、科属比例、地理分布等;详细分析了红色名录评估的结果,概述了各受威胁等级的物种数目、比例,对灭绝、受威胁等各等级物种的分类、分布和受威胁因素等进行了阐述。各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 第五卷 淡水鱼类(上下册)》的主体,对此次详细评价的358种中国淡水鱼类的相关信息,即分类地位,评估信息,地理分布,种群状况,生境、生态与生态系统,威胁因子,保护级别与保护行动及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叙述。附录给出了中国1,591种(不含外来种)淡水鱼类的物种清单和评估依据信息。
本书是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 的 *卷哺乳动物 ,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哺乳动物的演化与现状、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与保护现状、本红色名录评估对象的分类系统、中国哺乳动物编目(2021)、中国哺乳动物分布格局和受保护状况;介绍了红色名录评估过程、依据的评估等级和标准,还介绍了咨询专家、评估队伍,以及建立数据库和开展初评、通讯评审、形成评估报告的过程;总结分析了评估结果,介绍了中国哺乳动物濒危状况,分析了野外灭绝的和区域灭绝的物种,分析了受威胁物种比例、哺乳动物的分布和濒危原因等,并将评估结果与《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2020-2)进行了比较分析;*后,分析了中国哺乳动物保护成效与远景。各论是图书的主体,对评估的700种中国哺乳动物物种的相关信息,即分类地位、评估信息、地理分布、种
盲蝽科在自然界常见,并且种类丰富。《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七十三卷,半翅目. 盲蝽科. 三. 单室盲蝽亚科、细爪盲蝽亚科、齿爪盲蝽亚科、树盲蝽亚科、撒盲蝽亚科》是《中国动物志》盲蝽科第三卷,包括单室盲蝽亚科Bryocorinae、细爪盲蝽亚科Cylapinae、齿爪盲蝽亚科Deraeocorinae、树盲蝽亚科Isometopinae和撒盲蝽亚科Psallopinae,其中含有许多农林害虫和一些有益昆虫。《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七十三卷,半翅目. 盲蝽科. 三. 单室盲蝽亚科、细爪盲蝽亚科、齿爪盲蝽亚科、树盲蝽亚科、撒盲蝽亚科》提供了中国单室盲蝽亚科、细爪盲蝽亚科、齿爪盲蝽亚科、树盲蝽亚科和撒盲蝽亚科等5亚科昆虫的区系和分类基础资料。《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七十三卷,半翅目. 盲蝽科. 三. 单室盲蝽亚科、细爪盲蝽亚科、齿爪盲蝽亚科、树盲蝽亚科、撒盲蝽亚科》共分为总论和各论两
本册志书是对2019年12月底以前在中国发现并已经发表的离龙类、鱼龙型类、海龙类、鳍龙类和鳞龙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总结。书中包括33科92属126种。每个属、种均有鉴定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部分阶元的记述之后有一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书中附有160张化石照片及插图。
作者历经20多年的积累,鉴定并拍摄了大量黑龙江省各水域实地采集的鱼类活体或鲜活标本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鱼的原有形态及色彩,并以简短的文字记述了鱼种的学名、地方名、英文名及俄文名、分类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和经济价值等。全书共记述黑龙江省鱼类10目21科73属113种,以及2种常见的引进养殖种类。全书40余万字,附彩色照片和线条图共589幅,是*部全面介绍黑龙江省鱼类原色形态及分类检索的工具书。
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常见游泳动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部分易混淆物种进行了典型特征局部放大拍照,丰富了该区域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本书是在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的《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生》、《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简本》、《动物分布现状图》、《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材料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是对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全面总结。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对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总结和概括,分为自然概况、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方法、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组织实施、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及分析、保护管理现状、发展思路等6章;下篇是对各个调查物种的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状况的具体描述,分为两栖动物资源状况、爬行动物资源状况、鸟类资源状况、兽类资源状况及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状况等5章。
为全面评估中国鸟类受威胁状况,我们利用IUCN红色名录划分标准,对《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中收录的1,445种鸟类进行了评估,其中3种鸟类被列为区域灭绝(RE),还有极危(CR)18种、濒危(EN)48种、易危(VU)78种、近危(NT)223种、无危(LC)969种,数据缺乏(DD)105种,1种为无效种。本书还给出了受威胁物种或野外灭绝物种的分类地位、评估信息、地理分布、种群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栖息地、威胁因子、保护行动等内容。
《国家动物博物馆馆藏天牛模式标本图册》采用表格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馆藏的天牛类模式标本3科9亚科49族128属270种/亚种。共记录馆藏天牛模式标本643号,其中正模标本179号,新模标本1号,配模标本17号,副模标本437号,指定了正选模标本2种2号,副选模标本2种7号,核对文献选出地模标本3种3号。展示图片的标本共404号。
本册志书是对2015年10月以前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副爬行类(包括波罗蜥类、前棱蜥类、锯齿龙类)、大鼻龙类和龟鳖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总结。书中包括19科69属126种。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部分阶元的记述之后有一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书中附有199张化石照片及插图。
本书依据世界海洋生物目录(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WoRMS)网站所提供的分类系统。当WoRMS数据库关于某个门类的分类系统不明确时,本书参考最新发表的该类群权威分类系统学文献,以及《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和《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两部专著所采用的分类系统。本书共记述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18门4585种,每种均有中名、学名及分布信息,同时还列举了一些物种的同物异名。本书涵盖了我国常见的底栖动物种类,将成为我国海洋底栖生物和生态学研究的实用工具书,进一步服务于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开发。
九龙山位于北京市,海拔100~990米,刺玫花坨为主峰,植被茂盛,物种丰富,环境宜人。《北京九龙山常见昆虫图谱》编著历时5年,参考了外同类著作的编写特点,以昆虫成虫生态图谱为主,以昆虫形态特征为主要分类依据,记录了九龙山从低山到高山的各种昆虫共计14目800多种(根据习惯把蜘蛛目、盲足目、等足目和带马陆目也收入书中)。每种昆虫配有数张原色彩色照片,除了绿尾大蚕蛾、葡萄天蛾等8种是灯诱昆虫外,其他均是白天拍摄的昆虫生态照片,文字介绍了昆虫形态特征、习性和寄主等。本书的 出版,必将对九龙山乃至北京地区的昆虫区系研究、教学、生产和资源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砂壳纤毛虫是在水体浮游生活的具壳的旋毛纲纤毛虫原生动物,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水中,是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壳的形态是目前砂壳纤毛虫分类的主要依据。《砂壳纤毛虫图谱》收集了世界今生砂壳纤毛虫共930种的种名录并给出了中文译名,对种名改变的种类进行了整理。收集了各种的壳的形态图谱(有的还有照片)并按照分类系统顺序排列。 《砂壳纤毛虫图谱》适合海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海洋环境监测人员、养殖人员参考。
当今世界,观鸟是风行国际的热潮,许多国外的观鸟者,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只为了看到心仪的鸟儿,欣赏鸟儿的舞蹈,聆听鸟儿的歌唱。许多中国的鸟儿,已经成为东方审美文化的使者。已故院士郑作新先生,用毕生精力完成《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他为中国鸟类学奠基,并向世界鸟类学提供了有关中国鸟类的完整科研资料。今天,观鸟在中国方兴未艾,但鸟类学的文化梳理却依旧是空白。本书作者陈旭开始他的试水之作,从东西方典籍中梳理出鸟类精灵的身影,他用数十种鸟类的自然史来建构科研视野之外的鸟类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增进人们对鸟类的理解,拉近人与鸟类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