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寄生生态学与工厂化繁殖应用》针对赤眼蜂大量繁殖与应用的理论基础问题,以作者的研究工作为背景,系统地论述了赤眼蜂的寄生生态学问题。其中包括赤眼蜂种类的采集与鉴定,赤眼蜂寄主选择性及其机制,赤眼蜂对环境湿度和梯度恒温的响应,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应用,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与空间异质性研究,赤眼蜂的大量繁殖及赤眼蜂的品质管理与田间释放问题。对于推广应用赤眼蜂,开展生物防治,提高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具有参考价值。《赤眼蜂寄生生态学与工厂化繁殖应用》可供全国农业院校的植保专业学生,广大生物防治研究人员,各级政府农业技术工作者,有机农业生产企业人员等参考。
本书在比较全面地考察云南蝗虫物种及其地理分布的基础上,首次系统报道和总结了蝗总科的区系分类、区系组成与起源、分布格局、适应进化及地理区划等方面的内容。全文共记录云南蝗总科昆虫6科29亚科92属226种(亚种),科学新发现16新种、1新雌性和l中国新记录种;指出4个异名属、1个异名种和4新组合种。系统分析了225种的区系性质,表明云南蝗总科特有种丰富,东洋区系成分占*优势。详细分析了云南蝗总科昆虫地理分布特点及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云南蝗虫区系成分与非洲界的渊源关系较近;在东洋界中,与印度亚界的渊源关系较近;特有属呈狭域分布特点,特有种呈岛状间断分布特点;物种丰富度居全国之冠并随海拔、纬度和经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区系起源和演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了云南蝗虫的本
本书是河南省2003-2007年昆虫考察报告。部分是新种描述和新种记录,共有缨翅目、半翅目、广翅目、脉翅目、长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蜱螨目的154个新种和5个新属;第二部分是考察报告,包括7目102科738属1569种,其中有中国新记录属1个,中国新记录种3个,河南省新记录科7个,河南省新记录属153个,河南省新记录种464个;第三部分是昆虫区系组成及区系分析;第四部分是河南省昆虫名录补遗,共有177种。 本书可供有关科研单位、环境保护和农林部门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中国小蠹科分类纲要》一书基于1984年出版的《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九册鞘翅目小蠹科》一书,根据国际上分类变动,又收集新近研究的成果,以纲要的形式,对目前国内已公开发表的小蠹重新进行分类理定,介绍了小蠹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已知类群不同分类阶元的检索表,包括4亚科、42属、204种及亚种;并且对于小蠹虫、传病与植物检疫也作了扼要的阐述,因此对我国林木上小蠹虫识别及其发生、防治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再者其中有较多种类也广泛分布于境外的相关地区,为此在口岸检疫时,在截获小蠹的鉴定及一些检疫性的小蠹的非中国种的确认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小蠹科分类纲要》主题明确、构思清晰、内容广泛、记述翔实,包括的种类十分丰富,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各大林区已知小蠹虫的种类,对于我国小蠹虫种类的识别与鉴定很
蜂虻科隶属于双翅目短角亚目中的食虫虻总科。蜂虻的成虫具有访花习性,为有益的传粉昆虫;幼虫为寄生性,为农林害虫的天敌,对害虫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特别是有些种类在防控蝗虫上有利用前景,为有益的天敌昆虫资源。 《中国蜂虻科志(精)》由杨定、姚刚和崔维娜著,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研究简史、形态特征、生物学及经济意义、系统发育、地理分布等内容。各论部分系统记述了我国蜂虻科5个亚科28个属233个种(其中包括32个新种),编制亚科、属、种检索表,提供插图235幅和图版25面。书末附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及索引。 《中国蜂虻科志(精)》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以及生物防治的工作者参考。
本套《世界蝴蝶博览》共计两册,册中收录我馆馆藏美洲蝴蝶和非洲蝴蝶。第二册中将收录我馆馆藏亚洲和欧洲等地蝴蝶。为了使本图谱上有严谨的科学性,并有更广泛的普及性,我们特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学家武春生博士,对图谱中所有标本学名进行订正及中名的统一命名。图谱中凡是与寿建新、周尧先生2000年8月出版的《中外蝴蝶邮票》中相同的蝴蝶都已参照周先生命名的蝴蝶中名,如果差异较大的将周先生命名放在括号里,以使读者作为参考。 本图谱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排版方面,在整体格局上按照蝴蝶的科学分类顺序排列,在局部排列上充分考虑到美学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小的调整,即在科属分类范围内有穿插排列的情况,由于画面的原因,一些蝴蝶不是原大。这样就可以扩大本图谱的读者,它不仅为蝴蝶爱好者提供参考,同也也为广大
《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从昆虫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含景观和区域生态系统)、全球变化和生物技术6个方面介绍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在介绍经典昆虫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按照昆虫生态学的特点,精选了国内外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较为普遍的昆虫生态学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加以介绍。《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共分6章,前3章分别从昆虫个体生态学、昆虫种群生态学和昆虫群落生态学介绍相应的研究与应用,后3章则介绍“生态系统中昆虫的研究与治理”“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昆虫研究与控制”“现代生物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各章节在介绍相关生态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还选编了相应的研究实例,以加深读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每章后附有复习题,书后附有
本书主要以六足动物(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各纲和目的系统演化为主线,同时探讨与甲壳动物、多足动物和螯肢动物等的系统关系。书中的内容是作者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生六足动物高级阶元系统演化与分类地位的研究”(2002-2005)中所得到的研究成果,结合国际上的*研究动态和资料,对六足动物的起源、演化及其与其他节肢动物主要类群的亲缘关系的系统阐述。 本书从多学科的角度,如应用进化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的研究数据和结果来阐明观点。同时书中也简明介绍了国际上对节肢动物高级阶元系统发生概念转变和新概念的产生的几个重要阶段。本书共分十一章,按照系统分类的顺序综合性地编写,内容丰富而新颖,与国内外已出版的同类专著均有所不同。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生命科学研究院、所和
本书收录了中国*翅目昆虫共计3总科10科57属545种。每一种的内容包括中文名、拉丁学名、异名、模式产地、国内分布和国外分布等主要信息,所有属均列出了模式种信息及异名。
李有志、曾粮斌、文礼章主编的《华中昆虫研究(**2卷)》为华中三省昆虫学会学术论文集,论文研究层次包含昆虫学的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研究方向涉及昆虫生态、昆虫生理等,地域涵盖湖南、湖北和河南,论文作者以中青年为主体,研究生论文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时包含有学科动态和少量论文摘要。
本书是一本科普读物,介绍身边的自然博物;200多幅摄影和精美绘图,形象生动地直观呈现平时就在我们身边但不常留意的物种,共分三大类:花、鸟、虫。其中花介绍了从公园到原野到深山等花类植物28种。如野迎春、玉兰、桂花、芙蓉花、银杏、蜡梅、酢浆草、鱼腥草、杜鹃花、珙桐、兰草等。鸟介绍了水禽、林禽、猛禽等23种,如青头潜鸭、夜鹭、黑水鸡、大红鹳、小 、绿头鸭、燕子、红嘴相思鸟、杜鹃等。虫介绍了20种,包括灭 物种与珍稀特种,如凤蝶、天蛾、黑带食蚜蝇、胡蜂、蚕、萤火虫、天牛、蝉等。
《昆虫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导论》在介绍经典昆虫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按照昆虫学各分支学科的特点,精选了国内外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较为普遍的昆虫学实验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昆虫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导论》共分13章,内容精炼,其中大部分章节介绍的是目前国内外昆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昆虫和螨类标本的采集制作、昆虫饲养、昆虫摄影、科技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学、昆虫生态学、昆虫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昆虫分子生物学、昆虫病理学、昆虫毒理学、害虫综合治理、法医、水质监测及垃圾处理昆虫方面经典的或新的实验方法与研究技术等内容。
本书是中国广头叶蝉亚科昆虫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广头叶蝉亚科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系统、生物学、经济价值、材料与方法等。各论部分共记录中国广头叶蝉亚科Macropsinae(半翅目Hemiptera:角蝉总科Membtacoidea:叶蝉科Cicadellidae)8属131种,其中包括1属级新地位、14新种、7中国新记录种、1个新名、6个新组合及1属级新异名和1种级新异名。每个种附有简要的形态特征描述,其中128种附有结构特征(外生殖器)图版,82种附有彩色图版(背面观、侧面观)。同时提供了广头叶蝉亚科分属、分种检索表。 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植物保护研究及教学的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中国广头叶蝉亚科昆虫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广头叶蝉亚科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系统、生物学、经济价值、材料与
本书是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出发,按“洋为中用”的原则进行编写的,在编写中注意汲取先进国家的昆虫行为学教学与科研精华,同时也尽量搜集了国内与昆虫行为相关的素材。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昆虫方向的研究生和相关人员系统全面地掌握昆虫行为知识,有助于在较深的层次上激发学生和读者对昆虫王国的探索精神。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十六章,图文并茂。上篇为昆虫行为基础,介绍昆虫行为的基础知识,如昆虫行为发生的遗传、神经、生理、生态等机理;下篇为昆虫行为各论,从不同的领域或侧面介绍昆虫行为的表现、调控、应用,如昆虫的定向、移动、通讯、取食、繁殖、占区、社会生活等。各章分别附有本章中英名词术语对照和本章的实验设计(不包括章和第十六章)。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昆虫学方向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相关
《中国土壤拟步甲志》系列专著共4卷。卷已于200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第二卷,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包括鳖甲类昆虫的分类研究概况,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区系分布与系统发育关系推断;各论部分按分类系统编排,描述我国4族18属137种和亚种(含10个新种、5个新记录种)鳖甲各级分类单元的形态特征,逐级编制了检索表,列出各分类单元的引证文献、同名和异名名单、检视标本和地理分布信息。文中附特征图、地理分布图、曲线图等134幅,彩色图版13版,以及中名和学名索引。 本书可作为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土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粮油贮藏、陆地生态学等学科和部门科技人员、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本书以洞庭湖为例,简要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择要介绍了与湿地昆虫研究有关的生态学理论和基本概念;讨论了湿地植被群落演替和植被群落演替对昆虫的影响,湿地植被对水质的控制及湿地昆虫调控湿地水质的过程和机制;采用昆虫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部分代表性湿地昆虫;总结了洞庭湖湿地中主要昆虫种类的生物学;初步总结和分析了湿地昆虫在世界六大动物地理分布区内的地理分布特性;简要介绍和讨论了国外部分湿地昆虫在湿地修复中的作用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还讨论了分子系统学在湿地昆虫研究中的应用,以提高我国湿地昆虫研究的水平。书内还推荐了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修复、治理和利用的成果和经验。
《中国昆虫图鉴》是“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系列作品中的一部。本系列图书紧扣“中国”这一主题,从自然科学普及的角度出发,科学系统、面面俱到地为读者展现了全部中国本土昆虫的全貌,是一部极具知识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中国昆虫大典。 《中国昆虫图鉴》以“目”分类,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遍布中国的32个目800余种昆虫。每种均详尽地介绍了昆虫名称、别称、拉丁文名称、所属科、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 《中国昆虫图鉴》所讲述的每一种昆虫,都配有手绘彩色插图。 《中国昆虫图鉴》在书后附有简明的内容索引,更方便读者查阅。 《中国昆虫图鉴》让读者朋友可以直观、详细地了解中国野菜知识,极具实用性,精美的精装装帧,更是适合家庭阅读与收藏。
蜂虻科隶属于双翅目短角亚目中的食虫虻总科。蜂虻的成虫具有访花习性,为有益的传粉昆虫;幼虫为寄生性,为农林害虫的天敌,对害虫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特别是有些种类在防控蝗虫上有利用前景,为有益的天敌昆虫资源。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中国蜂虻科志》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研究简史、形态特征、生物学及经济意义、系统发育、地理分布等内容。各论部分系统记述了我国蜂虻科5个亚科28个属233个种(其中包括32个新种),编制亚科、属、种检索表,提供插图235幅和图版25面。书末附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及索引。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中国蜂虻科志》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以及生物防治的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