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1章。第1章介绍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以及发动机总体性能参数;第2章介绍发动机进、排气装置;从第3章开始,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核心,分析热力循环特点,最佳参数及其选择原则,各部件之间的共同工作以及设计参数,各种调节规律下的高度、速度特性和节流特性,发动机过渡态、加力以及双转子结构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本书编写着重阐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力求联系发动机设计、制造及使用实践,反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
本书共分6章,内容分别为: 转子叶片强度、轮盘强度、叶片振动、轮盘振动、转子振动与平衡、航空发动机零件的疲劳强度与寿命。本书重点针对航空发动机的三大关键件、重要件: 叶片、轮盘、主轴,从工作条件载荷入手,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建立其应力、振动特性常规计算的基本理论与公式,结合相应的结构强度设计准则,形成关键件结构强度与减振设计及分析方法。大部分章还给出了相应算法的FROTRAN源程序。
本书就飞机制造领域内所涉及的专业,从飞机工艺技术、飞机工艺装备技术、飞机零部件制造及装配技术、飞机售后服务、飞机质量适航、飞机制造供应商管理以及飞机制造文化等方面提炼出作者多年来工作经历中的一些经验,由背景、主题切入、过程和结果与思考四部分结构组成,相关案例通俗易懂、有浅有深,为读者阐述了宝贵的处理复杂技术和其他问题的技巧和实用方法,记载了中国航空制造发展的一个个事实,本书目的是让中国的航空工业工程师在工作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少走弯路,是一本值得阅读和珍藏的专业读物。
有人说试飞员是“刀尖上的舞者”,也有人说试飞员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毫无疑问,试飞员是勇敢者的职业。然而更重要的是,60多年来中国空军试飞部队累计完成了数万架国产飞机和数万台发动机的试飞任务,一代代试飞员接力拼搏,用青春和热血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航空事业书写了壮丽篇章。 徐勇凌正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从著名的功勋试飞员到资深的军事理论家,他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本书以散文体记录了他精彩的试飞生涯和人生思考。全书以亲历者的口吻揭秘了中国几代新型战斗机试飞的内幕,无论是壮志凌云的训练试飞,还是惊心动魄的意外事件,无不反映了试飞员这一铁血精英群体的独特风采,足以让每个读者真实感受“忠诚、无罩、精飞”的试飞精神,理解强国强军梦的深厚内涵。
本书由12章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性能。第1至5章讲述了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和稳态及过渡态性能与控制规律。第6章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仿真。第7章阐述了涡轮轴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第8章和第9章对推进系统性能和发动机/飞机性能匹配做了细致分析。除发动机的设计性能外。第 10章对发动机使用中的性能问题做了专门论述。第11章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新技术和技术发展。第12章介绍了自适应循环发动机。 本书可供从事航空发动机及其有关专业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使用维修人员以及技术领导等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发动机专业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对航空发动机有兴趣的人员阅读。
本书主要介绍了低空安防的背景和低空*人机集群反*的相关概念,并详细阐述了针对低空*人机集群的*制技术及*制效能评估,系统地分析了面向低空*人机集群的态势感知与推演技术,解析了多模态信息融合体系架构,列举了该技术的典 型系统;同时重点论述了基于强化学习的协同*制动态决策算法,介绍了车载式*人机侦测管制集成系统,普及了空域管理和低空安防的主要法律法规,展望了低空安防领域的未来发展。 本书主要面向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的高校学生,以及从事*人机*制技术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企业中的技术管理者。本书对航空管制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全书共分10章,首先回顾了麦克斯韦、富兰克林、金兹顿、吉尔伯特等大师和贝尔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对电磁学发展的贡献;然后介绍了射电天文技术在地外生命观测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手机信号的追踪识别等技术和法律问题;又探讨了手机引起的大众恐慌和超敏感性等问题,通过对基站系统进行介绍以尝试打消大众对电磁波的恐惧;还介绍了电磁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成果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及电磁波的军事应用;最后就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无线充电等领域的电磁问题进行了研讨。
本书主要论述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传热和热防护问题。在总体内容安排上,突出了专业特点,并注重工程计算和应用。 全书共分3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章至第3章,主要阐述3种传热方式的基本原理和计算;第2部分包括第4章至第9章,讨论传热理论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燃烧室及喷管等主要受热部件的传热计算及热防护方法;第3部分是第10章和第11章。第10章主要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传热具有的瞬态和高强度特点,以一维热传导问题为例简单介绍了非傅里叶效应,第11章介绍计算传热学的初步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火箭发动机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教材,也可供从事固体火箭设计的科技人员参考。
电子战飞机在电磁频谱作战中发挥着侦察、干扰、反辐射攻击等重要作用,是夺取现代战争胜利的利器。本书通过三十二篇短文介绍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电子战飞机,其中既有通俗易懂的电子战科普知识、也有引人入胜的作战战例,还有生动有趣的轶事秘闻。本书文字生动、资料翔实,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是了解电子战飞机不可多得的科普读物,适合广大对电子战以及对军事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驾驶舱显示与控制系统是飞行机组成员与飞机进行人机交互的*重要的接口,是了解飞机状态、获取飞行信息的*渠道,同时也为机组成员控制航电系统提供接口,是一个集综合信息显示、数据处理、信息感知、告警提示、输入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系统。显示与控制系统通过接收航电、机电、飞控、电气各功能系统的数据、参数和状态信息,采集飞行机组成员的控制信息进行综合,通过生成直观的图形及数字显示画面,为飞行机组成员提供飞行引导指示、飞行态势感知、系统任务执行、系统工作状态及维护等信息显示。
本书是《空难悲歌:航空安全背后的故事》的姊妹篇,汇集了数十起国外空难的知名案例,详细地叙述了这些空难案例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空难调查的过程以及调查结果,对我国民航安全的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同时,这也是一本关于航空安全的科普图书,对于想了解航空史尤其是空难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有着很高的阅读性和知识性。
民用飞机航材工程与支援管理通过建立高效、灵活、符合ATASPEC2000国际通用规范、满足航空公司需要的航材支援体系,制定投资省、交付及时、满足航空公司使用和维护需要的各项航材支援计划,保证快捷、标准地航材交流信息渠道,提高客户签派率,*终实现客户减少资金投入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是飞机制造商航材服务的主要工作目标。民用飞机航材工程与支援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工作。整个工作贯穿于飞机的设计、试飞、交付运营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在各个过程中航材工程与管理工作的内容又各有侧重。从航材工程与管理的技术而言,涉及到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库存理论、供应链管理、物流学、统计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商务管理等多学科领域。概括起来,民用飞机航材工程与管理主要包含:航材工程、航材库存控制与调配、航材支援服务
成长篇主要介绍电子战无人机的起源、种类和发展趋势。机理篇概述了电子战无人机平台及动力系统、数据链和电子战任务载荷的作用机理,并简要介绍了反无人机相关手段和机理。运用篇主要介绍电子战无人机典型使用方式。战例篇讲述了无人机相关经典战例,并结合电子战运用进行评述。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无人机使用和管理人员、普通高校学生和对无人机感兴趣的军事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汇集了数十起国外空难的知名案例,详细地叙述了这些空难案例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空难调查的过程以及调查结果,对我国民航安全的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同时,这也是一本关于航空安全的科普图书,对于想了解航空史尤其是空难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有着很高的阅读性和知识性。 乔善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学士、四川大学工程硕士。现任职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曾担任航空概论、安全运营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航空之家》新媒体主编,先后在《大飞机》等杂志公开发表十余篇航空安全、航空经济、航空科普等方面文章。 序一 从 1903 年人类的第一次有动力飞行 ( 飞机 ) 成功 , 1909 年首架航空器 ( 飞艇 ) 用于商业运
本书以中国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空间站建设为亮点工作开始娓娓道来,各章节涉及中国航天的方方面面,包括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各个领域,具体而言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和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返回式卫星、实践系列卫星、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空间科学卫星和技术验证卫星等。作者长期关注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航天发展,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审视中国航天各项成就的西方学者视角。相信本书对航天爱好者有重要启发意义。
本书结合工程实际,并根据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的特点和工程过程,对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各阶段的验证、确认和测试活动进行了系统性描述,对电子控制器测试和试验、控制软件的测试、燃油泵及液压机械装置的试验、传感器和电气部件的试验、燃油及控制系统的综合试验以及装机试验的试验目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注重内容的工程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