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就飞机制造领域内所涉及的专业,从飞机工艺技术、飞机工艺装备技术、飞机零部件制造及装配技术、飞机售后服务、飞机质量适航、飞机制造供应商管理以及飞机制造文化等方面提炼出作者多年来工作经历中的一些经验,由背景、主题切入、过程和结果与思考四部分结构组成,相关案例通俗易懂、有浅有深,为读者阐述了宝贵的处理复杂技术和其他问题的技巧和实用方法,记载了中国航空制造发展的一个个事实,本书目的是让中国的航空工业工程师在工作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少走弯路,是一本值得阅读和珍藏的专业读物。
有人说试飞员是“刀尖上的舞者”,也有人说试飞员是“和平时期离死神近的人”。毫无疑问,试飞员是勇敢者的职业。然而更重要的是,60多年来中国空军试飞部队累计完成了数万架国产飞机和数万台发动机的试飞任务,一代代试飞员接力拼搏,用青春和热血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航空事业书写了壮丽篇章。《BR》 徐勇凌正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从著名的功勋试飞员到资深的军事理论家,他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本书以散文体记录了他精彩的试飞生涯和人生思考。全书以亲历者的口吻揭秘了中国几代新型战斗机试飞的内幕,无论是壮志凌云的训练试飞,还是惊心动魄的意外事件,无不反映了试飞员这一铁血精英群体的独特风采,足以让每个读者真实感受“忠诚、无罩、精飞”的试飞精神,理解强国强军梦的深厚内涵。
本书共11章,其中第1章介绍了无人机行业应用和二次开发的基本知识;第2~3章介绍了Mobile SDK应用程序开发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和基础代码的编写;第4~5章以飞行控制器为中心,介绍了键值管理器和地图显示无人机位置等重要内容;第6~8章以云台相机为中心,介绍了实时图传、云台和相机动作、相机存储内容的获取方法等内容;第9章介绍了行业应用中重要的行业负载;第10章介绍了航点飞行任务和时间线任务等无人机智能飞行任务;第11章介绍了UX SDK的基本使用方法。作者在使用Mobile SDK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均以 小提示 的形式为读者提供在使用Mobile SDK的建议和注意事项中。
本书主要介绍了无人集群系统智能规划与协同控制技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包括8章内容: 第1~3章主要介绍了无人集群系统智能相关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体系以及典型的集群体系架构;第4章主要介绍了集群系统一致性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控制协议设计方法;第5~6章主要介绍了集群任务规划的两大关键技术即集群任务分配以及协同航迹规划;第7章主要介绍了集群的编队控制以及典型的编队控制应用场景;第8章主要介绍了群体智能典型算法以及应用场景。
本书共分6章,内容分别为: 转子叶片强度、轮盘强度、叶片振动、轮盘振动、转子振动与平衡、航空发动机零件的疲劳强度与寿命。本书重点针对航空发动机的三大关键件、重要件: 叶片、轮盘、主轴,从工作条件载荷入手,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建立其应力、振动特性常规计算的基本理论与公式,结合相应的结构强度设计准则,形成关键件结构强度与减振设计及分析方法。大部分章还给出了相应算法的FROTRAN源程序。
本书是《空难悲歌:航空安全背后的故事》的姊妹篇,汇集了数十起国外空难的知名案例,详细地叙述了这些空难案例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空难调查的过程以及调查结果,对我国民航安全的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同时,这也是一本关于航空安全的科普图书,对于想了解航空史尤其是空难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有着很高的阅读性和知识性。
本书首先对以固体推进剂为燃料的几种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概述,着重阐述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及性能特点;其次介绍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理论性能分析方法,并针对飞行工况、推进剂类型等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展开分析;再次分别讨论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的数值仿真方法和发动机地面直连实验方法;最后介绍了一种组合式固体超燃冲压发动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本书覆盖了多旋翼飞行器设计的大部分内容,共十五章,包括多旋翼飞行器基础知识、布局、动力系统、建模、感知、控制和决策等部分。旨在将多旋翼飞行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设计原则组织起来,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具有基础性、实用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本书可以用作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教材,或者作为该领域研究的入门指南,还可以作为多旋翼飞行器工程师的自学教材。另外,本书也可以作为其他无人飞行系统乃至无人系统的补充阅读材料。
本书由12章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性能。第1至5章讲述了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和稳态及过渡态性能与控制规律。第6章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仿真。第7章阐述了涡轮轴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第8章和第9章对推进系统性能和发动机/飞机性能匹配做了细致分析。除发动机的设计性能外。第 10章对发动机使用中的性能问题做了专门论述。第11章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新技术和技术发展。第12章介绍了自适应循环发动机。 本书可供从事航空发动机及其有关专业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使用维修人员以及技术领导等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发动机专业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对航空发动机有兴趣的人员阅读。
本书共分11章。第1章介绍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以及发动机总体性能参数;第2章介绍发动机进、排气装置;从第3章开始,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核心,分析热力循环特点,最佳参数及其选择原则,各部件之间的共同工作以及设计参数,各种调节规律下的高度、速度特性和节流特性,发动机过渡态、加力以及双转子结构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本书编写着重阐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力求联系发动机设计、制造及使用实践,反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
本书是一本全面论述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进行飞机设计并具有学科特色的专著。全书内容新颖、布局独特、技术内涵丰富。作者凭借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在精心指导读者如何结合系统工程方法从事飞机设计的同时,还给出了大量的计算公式、经验公式、经验数据、统计数据、曲线和图表以及飞机图片,并介绍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此外,本书列举了相关的设计示例,以指导读者学习、理解、掌握系统工程设计方法。 本书可作为我国大学航空航天专业飞机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各类飞机设计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
郑晓玲编著的《民用飞机金属结构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主要阐述了民用飞机金属结构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与评定技术实施方案及途径,包括材料选择、工艺控制、长寿命结构设计、防腐蚀设计、疲劳和损伤容限评定、离散源损伤评定、声疲劳评定、试验验证和持续适航及使用维护等全寿命的技术要求;同时分析指出了民机结构损伤容限和疲劳评定技术的发展方向。 《民用飞机金属结构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材,还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航空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是航空工业力学性能检测人员的培训教材。全书共4篇17章:基础知识篇包括航空材料基础知识、金属的变形、金属的断裂与断口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短时力学性能篇包括金属的拉伸、硬度、冲击、压缩、弯曲、扭转、剪切和工艺性能试验以及复合材料的短时力学性能试验;疲劳断裂力学性能篇包括金属的高周疲劳、低周疲劳、断裂韧度和裂纹扩展速率试验以及非金属材料的疲劳、断裂和冲击性能试验;长时力学性能篇包括金属的持久和蠕变性能及氢脆试验。
气动加热和热防护问题,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首先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而烧蚀防热的理论和应用是其核心内容。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烧蚀防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问题,包括硅基、碳基、炭化和陶瓷基等各种类型烧蚀防热材料的烧蚀机理、机械剥蚀和粒子云侵蚀原理、防热结构内部热响应、烧蚀外形变化和质量引射及粗糙度对热环境和结构温度的影响规律、气动热/烧蚀/传热相互作用等领域的技术进展和成果应用,以及相关的工程计算方法和地面试验技术。对与烧蚀相关的边界层传热、组元扩散以及化学反应的相关基础知识也进行了简单介绍。本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作者及其所在团队长期的研究工作,少部分内容取材于参考文献和国内其他单位同行的论文和报告。
本书从航空发动机工程设计的角度,介绍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设计工作中相对成熟的工程实用方法及相应分析过程。首先,说明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设计工作的特点;然后,对总体载荷、轮盘强度设计、叶片强度设计、主轴强度设计、机匣强度设计、机械传动系统强度设计、转子结构动力学设计进行介绍,第3~8章大致按结构特征、强度设计通用要求及准则、设计流程、载荷与环境、静强度设计、振动设计、寿命设计、试验验证要求、设计输出安排;最后,提出未来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技术的若干研究方向及工作原则。
航天透波材料是广泛应用于各种航天器通信系统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在飞行器中,透波结构按照应用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天线罩与天线窗两大类。天线罩/天线窗既是飞行器的结构件,又是无线电寻的制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承受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气动载荷、气动热等恶劣环境,又要作为发射和接收电磁信号的通道,保证其与外界的正常通信。因此,研制和开发高性能航天透波材料,对于航天制导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氮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是目前航天透波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方向之一。本书较全面地对作者十多年来在先驱体转化氮化物透波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系统介绍了透波结构的设计、无碳氮化物陶瓷先驱体的合成、氮化物透波复合材料的先驱体转化制备工艺以及透波复合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等内容。
本书基于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利益相关方的各类需求,给出了燃烧室的设计要求,全面介绍了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包括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的总体、气动热力、扩压器、旋流器、燃油喷射及热防护、火焰筒、机匣和点火等方面的设计流程与具体设计方法。另外,本书还介绍了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的常用材料、加工工艺、试验验证以及数值仿真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