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特编制防灾减灾科普系列图书。 森林草原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是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森林草原防火意识,提高全社会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特编制本书,以有效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发生。 本书生动地描绘森林草原火灾的形成,科学讲述了森林草原防火知识和如何避险自救。本书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益于青少年阅读学习。
本书是基层水利职工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概述了山洪及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介绍了我国山洪灾害的分布情况及防治现状,系统地阐述了山坡固定工程、沟道工程、护岸工程、排导工程和生态工程等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以及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监测预警系统、责任制组织体系及防御预案等非工程措施。此外,还介绍了山洪灾害的防范救灾措施。 本书作为基层水利职工培训教材,适用于水利行业基层职工培训,也可作为职业院校水利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参考书。
......
余明高主编的《火灾风险评估(高等教育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火灾危险源的危害特性、辨识及其管理,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及其选择,定性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定量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人员疏散安全性评估,火灾防治对策措施,火灾风险评估案例。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目前多所高校的“火灾风险评估”课程讲义,并借鉴以往同类专著、教材的优点,在内容上既重视理论,又包含有工程应用;既介绍典型的防灭火技术,又囊括新近相关科技成果,突出体现实用性、适应性、使用性、 性和系统性。 《火灾风险评估(高等教育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主要作为消防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同时可作为消防部门的职工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防灭火工作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为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特编制防灾减灾科普系列图书。 本书以公众喜闻乐见又富有时代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锋、丰富的寓意、幽默的故事,展现防灾减灾这一主题。书中由漫画故事,生动地描绘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灾害事件,介绍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危害,科学讲述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本书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益于青少年阅读学习,提升科学素养。
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的经验表现,洪涝灾害造成的基础设施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人口大量适灾民抵抗力的下降等因素,均增加了各种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危险,逞来了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洪涝灾害相关的传染病流行往往个滞后性。救灾防病工作不仅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而具是由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复杂的社会工程。 本手册主要介绍了与涝灾害有关的救灾防病工作,在总结各地救灾防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时期救灾防病工作重点和相应的防治对策,介绍了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有关的规范、防治技术和方法,以及新的研究成果,为争为广大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
《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专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作者邵辉)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全书共分9章,分别为绪论、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安全投资与保险管理、安全生产事故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我国安全管理的实践。 《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专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以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企业的安全和技术管理人员参考,也适合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培训。
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崭新契机,为NGO的行动搭建了广阔平台。通过开展全面细致的实地调查研究,本书深入探讨了NGO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实践、经验与模式。作者以宽广的学术视野,讨论NGO参与灾后重建的政策规划、发展路径、功能定位、能力建设、绩效评估、典型实践以及困境突破。本书旨在为NGO行动者提供实践指南,与研究者分享经验数据,为政策制定者呈现决策依据。
回忆往昔,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淮河洪水、1958年黄河洪水、1963年海河洪水、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难深重的场面让人动容也使人警醒。这些洪涝灾害以及多次成功避险的案例,时刻提醒我们教育引导公众掌握洪涝避险技能的重要性。鉴于此,在参考大量资料、总结一些洪涝避险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组织力量从灾前预防准备、灾中自救互救、应对次生灾害等方面编写了这本《洪涝避险手册》。力求通过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公众树立防范洪涝灾害风险的意识,提高科学应对洪涝灾害的技能,从而降低洪涝灾害对我们可能造成的损失。
GB/T 28923《自然灾害遥感专题图产品制作要求》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分类、编码与制图; ——第2部分:监测专题图产品; ——第3部分:风险评估专题图产品; ——第4部分:损失评估专题图产品; ——第5部分:救助与恢复重建评估专题图产品。 本部分为GB/T 28923的第l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7)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思全、王磊、聂娟、和海霞、崔燕。
地震安全与地震灾害风险长期共存。由于地震灾害风险存在客观性和不可避免性,学会与地震灾害风险共处,与自然和谐共生,就需要我们树立“以防为主”的理念,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用知识守护我们的生命。在参考大量资料、总结一些地震避险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这本《地震避险手册》。力求通过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地震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应对地震次生灾害的方法,引导公众树立防范地震灾害风险的意识,提高科学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能在灾难来临时正确应对,从而降低地震对我们可能造成的伤害。
地震、海啸、飓风、洪水、蝗灾,恣意肆虐的自然灾害无情地吞噬着成千上方人的生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中华大地上造成了空前的劫难;1997年历*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引发了各种灾害;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2005年的卡特林娜飓风迫使美国放弃一座大都市;还有那步步紧逼的禽流感,更像一柄寒光闪闪的“达摩克里斯利剑”…… 本书历数对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的16大自然灾难,选取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并曾给人类带来过惨重劫难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详述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相关的科学知识、应对策略以及相应的经验、教训。探寻现代化进程中以自然灾害和环境危机为主要标志的人类生态系统变迁的原因和规律,为终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本书是一部火灾现场物证分析的学术专著,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教科书。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火灾调查中火场物证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的*情况,具体包括:火灾现场调查的步骤、火灾现场勘查、火场物证的收集和保存、火场物证实验室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以及检验结果的解释与结论等。本书可供希望获得该知识领域的法庭科学家、公安机关的侦查和刑事技术人员、消防部门的火灾调查人员和消防指战员、检察官、律师以及公安院校、消防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本书收录论文18篇,内容涉及滑坡及边坡综合研究、滑坡及边坡的成因与稳定性分析、滑坡及边坡治理技术等诸多方面。每篇论文后都附有英文摘要和主题词,以便于国际交流。 《滑坡文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编辑以来,目前已出版到第十九集,共汇集滑坡及高边坡相关领域论文数百篇,已成为本专业极具影响力的文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本手册结合相关科研机构、 外知名行业机构、领域专家以及 相关政府部门已发布的宣教材料等诸多实践经验和智慧编写而成。希望能够通过这本《家庭减灾手册》,促进公众(尤其是家庭)在灾害应对中主动采取一系列行动,以降低和避免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本书是民防应急知识宣传,围绕关系群众防震、防火、灾害性天气、日常卫生保健、燃气使用等安全疑问进行解读,让 多的居民认识和了解民防的重要性,提高家庭防灾避险能力。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载体。 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表明,对公众(尤其是家庭)的减灾教育对于减灾工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