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环境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检索指南》收录了截至2013年12月31日前发布的与环境监测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控制标准)、监测规范、监测方法标准等,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没有收录国际标准以及相关书籍中的分析方法。
《环境试验》较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室环境试验和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涉及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活性物质环境、生物环境、机械活性物质环境、辐射环境等试验,自然环境试验涉及大气环境、海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试验。全书共28章,主要介绍了每种环境试验的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效应、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试验设备、有关技术与应用等内容,具体试验包括高温、低温、温度变化、低气压、太阳辐射、湿热、霉菌、盐雾、酸性大气、流体污染、流动混合气体腐蚀、二氧化硫、水、砂尘、爆炸性大气、风压、积冰/冻雨、正弦振动、振动、冲击、碰撞、稳态加速度、跌落、倾斜与摇摆、振动—噪声—温度、温度—湿度—振动—高度和各种自然环境试验。
本书精选了11个典型实例。这些实例覆盖面较广,从层次上看包括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从行业上看包括了铁路、公路、港口、矿区、流域开发等众多环评工作开展较为广泛的领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中,相当一部分实例在我国战略环评发展史上有着开创性、示范性的意义,如《内蒙内古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战略环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环评法》实施后开展的个国家层面的规划环评,《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则是《环评法》实施后展的一个典型水电梯级开发专项规划环评等。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锑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锑(Antimony)和氧化锑(Antim。ny 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 17063-1997、GB 8773-88附录A。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本次是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皋绪、
本书共分六篇,内容包括技术规范、与“技术规范”相匹配的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背景值、相关环境标准、食品污染限量标准以及相关的标准物质。 本书对土壤监测、评价、管理内容均为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是农业环境工作者、科研人员以及管理者的重要参考依据和准则,也是发生污染事故纠纷时的执法依据,同样对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自《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2000年6月正式出版以来,短短的8年中,我国的环境风险评价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受到普遍的关注。2004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颁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CHJ/T 169-2004),要求所有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都应包含“环境风险评价”章节。尤其是2005年11月我国吉林化工厂爆炸造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原国家环保总局接连下发关于加强环境风险检查、管理防范与后评估的通知,更引起各级环保机构、工程设计院所与环评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此期间,发现了该环境风险评价导则的不足之处,也对执行导则中的一些重大和关键问题,例如*可信事故及其源项、半致死与伤害浓度阈值及其防范措施、大气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式与计算量、环境风险水平的估算与评价等,进行了较广泛与较
《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与水环境质量基准研究》针对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和水环境基准科学问题,通过系统的多学科综合调查与研究,全面分析了太湖等湖泊水体污染、水动力、水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变、人群暴露参数和社会经济特征,系统总结近几十年来湖泊水化学、生态系统结构及典型污染物的区域差异和演变规律;提出了水环境基准测试生物名录;探索了水动力对湖泊污染物输移转化作用机理和营养盐基准的影响,研究了水动力对水环境质量演变及水质基准的关系模型;提出了湖泊饮用水体中的优控污染物清单,并建立重点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健康毒性效应及风险评估模型;系统揭示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有机质与多种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特征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初步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环境基准理论体系框架和基准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1册):水监测方法》从环境监测方法的实用性和现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主要领域,汇编了当前我国现行有效的、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力求为读者提供一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较高便利性的工作手册。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1册):水监测方法》包括水和废水、大气降水等。收录监测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150多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1册):水监测方法》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各类别的环境分析实验室及各行业监测和化学分析使用。
《中国近岸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机制研究》内容分为三篇9章。篇“我国近岸海洋环境背景、质量状况与主要问题”包括第1章至第3章,主要以“908专项”调查成果为主,结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海洋环境监测与调查成果,评估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背景和污染基线,系统评价近岸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近岸海洋环境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对近海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和贝类生物质量状况的评价主要基于“908专项”于2006—2007年的调查结果,在趋势评价中则综合利用“全国第二次污染基线调查”至2009年的海洋环境调查与监测数据。
本书详细阐述了湖泊水环境遥感的基础理论、实践应用及系统集成。全书共11章。第1~5章阐释了湖泊水环境遥感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湖泊水环境遥感的物理概念、辐射传输以及大气校正,突出固有光学量以及表观光学量的测量方法,并分析了两者的光学特性;第6~10章为湖}白水环境遥感的实践应用,主要阐述湖泊水体水色参数遥感反演、水体富营养化遥感评价、水生植被遥感监测与生物量遥感估算、湖泊水体表层水温反演以及湖泊蓝藻水华监测;第11章为湖泊水环境遥感的软件系统集成,介绍了太湖MODIS卫星遥感监测系统、中国湖泊水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的总体框架、开发模式、系统功能以及业务流程等。 本书可读性强,适合具有地学、环境、空间信息等地球系统科学背景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作为湖泊科学和遥感科学工作者的参考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第3版)》收集了截至2014年5月底前批准发布的放射性元素的测定方法相关标准54项,环境辐射与放射性监测与防护规定相关标准26项,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相关标准20项,共100项。可以作为工具书,供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使用。
《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基础(上册 )》涵盖了实现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所需的器件物理模型、数据结构、数值算法和软件实施等四部分内容,着重于物理模型的来龙去脉、数据结构的面向对象、数值算法的简洁高效、软件实施的完整详尽,终方便读者快速开发面向自己工作的数值分析工具。《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基础(上册 )》建立在作者20年来从事III-V族多结太阳电池器件物理与制备技术的经验基础上,相关内容是十几年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异质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软件工作的总结与提炼,部分内容作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生的专业课讲授过。
建筑施工的高噪声设备引发的噪声污染,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对建筑施工噪声的防治已成为现有环境管理上的重点。我国为了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噪声相关标准。 为了满足读者及相关部门科研需要,我们曾于2007年编辑出版了《噪声测量标准汇编 建筑噪声》。现在再次编辑出版《建筑噪声测量标准汇编》,本汇编汇集了截至2012年底批准发布的与建筑噪声监测和限值相关的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3项,规程工项。本汇编中的标准,由于出版年代的不同,其格式、计量单位及技术术语存在不尽相同的地方。在本次汇编时,没有对其作出修改,而只对原标准中 技术内容上的错误以及其他明显不妥之处作了更正。由于编者的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环境监测》既是《中国环境百科全书》的选编本之一,又可自成一册。全书共选收336个条目,按照逻辑关系,包括环境监测网、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采样分析方法、监测指标、监测结果评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监测仪器9个部分,每个部分按照环境介质做进一步分类。 条目编写工作于2011年8月启动,经过对条目设置原则和条目内容的反复研讨,编写了19个样条,供作者参考。初稿形成后,综合考虑条目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间关系,将数量由420个调减至336个,于2013年12月终定稿。这项工作是全国环境监测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旨在利用全球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遴选合适的主题,对反映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多种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形成一系列全球、重点区域和全国的生态环境遥感数据产品,完成全球范围、热点区域和全国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分辨率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评价,编制基于遥感信息的全球、重点区域和全国生态环境分析的年度评估报告。年报关注与全球生态环境、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的变化动态,正在逐步形成较为全面的监测体系,力求从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等多个层面反映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状态。本书集成了2014年度报告的四个专题报告,包括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全球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非洲土地覆盖和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内容,致力于为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环境问题研究和环境政策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于2007年首次出版,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噪声与振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空气环境》,共5卷。 近年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委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有些标准被代替或作废,为此,我
罗毅、陈斌主编的《2011全国环境应急监测演练技术文集》全国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共有105个环境监测站(部分省级站联合地市级监测站)参与,共出动环境监测人员三千余人,动用环境应急监测车百余台,应急指挥车三十余台,现场便携仪器设备数百台,实验室仪器设备近百台。
付强编著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3册 土壤固体废物和生物监测方法)》从环境监测方法的实用性和现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环境监测 的主要领域,汇编了当前我国现行有效的、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力求为读者提供一 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较高便利性的工作手册。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3册土壤固体废 物和生物监测方法)》包括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固体废物、煤质、生物和生物体残留。收入土壤、固体废 物和生物监测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80多项。本书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各类别的环境分析实验室 及各行业监测和化学分析使用。
《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分析方法及试验技术 》系统论述了卫星与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分析与建模 方法、飞行力学环境测量与分析技术、卫星的试验技 术及星箭组合体联合试验技术等,具体包括以下主要 内容: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基本概念;卫星与运 载火箭动力学响应的通用分析方法,涉及低频、中频 和高频动力学响应分析及卫星与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 建模技术;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测量与分析技术 ;卫星动力学环境试验条件设计技术及工程应用实例 ;卫星与运载火箭的动力学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技术, 包括卫星动力学试验、*发展的力限试验和星箭联 合试验等。 《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分析方法及试验技术 》适合航天工程型号总体设计、动力学环境预示与分 析、力学环境试验等专业的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供航 天、航空飞行器设计专业及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