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环境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检索指南》收录了截至2013年12月31日前发布的与环境监测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控制标准)、监测规范、监测方法标准等,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没有收录国际标准以及相关书籍中的分析方法。
《环境试验》较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室环境试验和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涉及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活性物质环境、生物环境、机械活性物质环境、辐射环境等试验,自然环境试验涉及大气环境、海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试验。全书共28章,主要介绍了每种环境试验的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效应、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试验设备、有关技术与应用等内容,具体试验包括高温、低温、温度变化、低气压、太阳辐射、湿热、霉菌、盐雾、酸性大气、流体污染、流动混合气体腐蚀、二氧化硫、水、砂尘、爆炸性大气、风压、积冰/冻雨、正弦振动、振动、冲击、碰撞、稳态加速度、跌落、倾斜与摇摆、振动—噪声—温度、温度—湿度—振动—高度和各种自然环境试验。
本卷《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第2版)》收集了截止到2010年7月底前批准发布的有关水中铬、铜、锌、铅、镉等元素的测定标准以及地下水质检验方法等标准,共174项。其中国家标准94项,行业标准80项。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于2007年首次出版,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噪声与振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空气环境》,共5卷。 近年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委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有些标准被代替或作废,为此,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旨在利用全球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遴选合适的主题,对反映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多种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形成一系列全球、重点区域和全国的生态环境遥感数据产品,完成全球范围、热点区域和全国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分辨率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评价,编制基于遥感信息的全球、重点区域和全国生态环境分析的年度评估报告。年报关注与全球生态环境、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的变化动态,正在逐步形成较为全面的监测体系,力求从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等多个层面反映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状态。本书集成了2014年度报告的四个专题报告,包括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全球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非洲土地覆盖和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内容,致力于为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环境问题研究和环境政策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检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时光荏苒,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步伐,我国室内环境保护行业也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从1999年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成立到今天,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室内环境保护行业形成了一个政府重视、社会关注、人民关心、企业发展的新兴行业,我们由衷地感受到国家室内环境相关标准对行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的重要作用。 回首10年,从2000年北京例甲醛污染案例的宣判,到出台《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加强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含量的监督检查;从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的我国例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验收,到国家发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对每一幢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的验收;从我国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到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布实施,成为我国室内环境保护行
《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USEPA基准》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在其网站上发布的《Air Quality Criteria for Particulate Matter》译成,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九章。 上卷(第1~5章)系统地描述了颗粒物的属性、监测方法、污染来源、室外环境浓度以及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适合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事业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下卷(第6~9章)系统描述了颗粒物的剂量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等内容,并对前面各章节的关键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适合从事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自《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2000年6月正式出版以来,短短的8年中,我国的环境风险评价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受到普遍的关注。2004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颁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CHJ/T 169-2004),要求所有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都应包含“环境风险评价”章节。尤其是2005年11月我国吉林化工厂爆炸造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原国家环保总局接连下发关于加强环境风险检查、管理防范与后评估的通知,更引起各级环保机构、工程设计院所与环评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此期间,发现了该环境风险评价导则的不足之处,也对执行导则中的一些重大和关键问题,例如*可信事故及其源项、半致死与伤害浓度阈值及其防范措施、大气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式与计算量、环境风险水平的估算与评价等,进行了较广泛与较
本书全面论述了三峡库区目前调查清楚的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种类及分布概况。着重介绍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类、分布、栖息地特征等内容,以及这类物种面临的生存前景、受威胁现状分析和地区水平濒危等级评估。探讨三峡库区人类经济开发活动对库区野生陆栖脊椎动物物种、群落和生境的影响因素,以及应该采取的科学合理的有效保护措施。在阻止物种灭绝、期望恢复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动物物种的种群生存力、协调物种保护目标与当地社会发展需求而进行经济开发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本书适合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和生境研究(特别是三峡库区)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阅读。关心三峡工程及其环境问题的读者也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相关科学信息。
付强编著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3册 土壤固体废物和生物监测方法)》从环境监测方法的实用性和现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环境监测 的主要领域,汇编了当前我国现行有效的、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力求为读者提供一 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较高便利性的工作手册。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3册土壤固体废 物和生物监测方法)》包括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固体废物、煤质、生物和生物体残留。收入土壤、固体废 物和生物监测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80多项。本书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各类别的环境分析实验室 及各行业监测和化学分析使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于2007年首次出版,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噪声与振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9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空气环境》,共5卷。 近年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委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有些标准被代替或作废,为此,我们对《环境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锑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锑(Antimony)和氧化锑(Antim。ny 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 17063-1997、GB 8773-88附录A。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本次是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皋绪、
本书共分六篇,内容包括技术规范、与“技术规范”相匹配的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背景值、相关环境标准、食品污染限量标准以及相关的标准物质。 本书对土壤监测、评价、管理内容均为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是农业环境工作者、科研人员以及管理者的重要参考依据和准则,也是发生污染事故纠纷时的执法依据,同样对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海洋与其过程的数值模型》以海洋和海洋过程的数值模型为主题,即计算海洋动力学。甘塔、克莱森编写的《海洋与其过程的数值模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与海洋建模和相关主题有关的知识背景,从简单的模型开始,终将描述综合数据同化及*的海洋数值模型。主要内容包括海洋动力学、数值解法、赤道动力学与减重力模型解决方案、中纬度动力学和准地转模型、高纬度的动力学海一冰模型、潮汐和潮汐建模、海岸动力学和正压模型、α坐标区域和沿海模型、多级盆地规模和全球模型、海气耦合模型等。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高校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是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演变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系统总结。本书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年轮分析、遥感影像、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方法,反演了江河源区近600年来的历史气候变迁,分析了近5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界定了江河源区的范围;根据气候、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对江河源区进行了生态地理区划;阐明了从地质年代高原隆起至今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格局的变化;提出生态系统主体和区域生态环境地位的概念,用能值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估算确定了草地是江河源区生态系统的主体;建立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该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分离模型并计算了其作用的效应强度;构建了科学、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分别选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神经网络分析
《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基础(上册 )》涵盖了实现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所需的器件物理模型、数据结构、数值算法和软件实施等四部分内容,着重于物理模型的来龙去脉、数据结构的面向对象、数值算法的简洁高效、软件实施的完整详尽,终方便读者快速开发面向自己工作的数值分析工具。《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基础(上册 )》建立在作者20年来从事III-V族多结太阳电池器件物理与制备技术的经验基础上,相关内容是十几年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异质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软件工作的总结与提炼,部分内容作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生的专业课讲授过。
《第十二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内容简介:2013年以来,全国各级环境监测站在巩固监测转型成果的基础上,加大了监测技术创新的力度,更加注重科技成果业务化应用,提升了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与学术水平,促进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7月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第十二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并组织监测技术人员撰写了环境监测科技进展论文集。本次学术交流会共收到论文246篇,经过评审,筛选出130篇,参加会议交流。论文内容涉及环境监测管理、分析技术、预警与应急、综合评价、环境统计、质量管理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于2007年首次出版,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噪声与振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空气环境》,共5卷。 近年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委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有些标准被代替或作废,为此,我
付强等编著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5册监测技术规范)》从环境监测方法的实用性和现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主要领域,汇编了当前我国现行有效的、常用的环境虩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力求为读者提供一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较高便利性的工作手册。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5册监测技术规范)》包括技术规范、导则、规定、指导等。收入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导则、规定、指导等30多项。本书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各类别的环境分析实验室及各行业监测和化学分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