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环境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检索指南》收录了截至2013年12月31日前发布的与环境监测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控制标准)、监测规范、监测方法标准等,均为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没有收录国际标准以及相关书籍中的分析方法。
《环境试验》较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室环境试验和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涉及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活性物质环境、生物环境、机械活性物质环境、辐射环境等试验,自然环境试验涉及大气环境、海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试验。全书共28章,主要介绍了每种环境试验的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效应、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试验设备、有关技术与应用等内容,具体试验包括高温、低温、温度变化、低气压、太阳辐射、湿热、霉菌、盐雾、酸性大气、流体污染、流动混合气体腐蚀、二氧化硫、水、砂尘、爆炸性大气、风压、积冰/冻雨、正弦振动、振动、冲击、碰撞、稳态加速度、跌落、倾斜与摇摆、振动—噪声—温度、温度—湿度—振动—高度和各种自然环境试验。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是行使环境监督管理和进行环境规划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绳。只有依靠环境标准,方能做出定量化的比较和评价,正确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从而为控制环境质量,进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以及设计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其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更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方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和环境管理者在工作中使用有关标准,我们于2005年编辑出版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汇编》,系统地归纳整理了从1979年至2004年公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工
时光荏苒,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步伐,我国室内环境保护行业也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从1999年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成立到今天,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室内环境保护行业形成了一个政府重视、社会关注、人民关心、企业发展的新兴行业,我们由衷地感受到国家室内环境相关标准对行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的重要作用。 回首10年,从2000年北京例甲醛污染案例的宣判,到出台《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加强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含量的监督检查;从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的我国例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验收,到国家发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对每一幢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的验收;从我国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到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布实施,成为我国室内环境保护行
《中国近岸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机制研究》内容分为三篇9章。篇“我国近岸海洋环境背景、质量状况与主要问题”包括第1章至第3章,主要以“908专项”调查成果为主,结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海洋环境监测与调查成果,评估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背景和污染基线,系统评价近岸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近岸海洋环境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对近海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和贝类生物质量状况的评价主要基于“908专项”于2006—2007年的调查结果,在趋势评价中则综合利用“全国第二次污染基线调查”至2009年的海洋环境调查与监测数据。
本书共分六篇,内容包括技术规范、与“技术规范”相匹配的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背景值、相关环境标准、食品污染限量标准以及相关的标准物质。 本书对土壤监测、评价、管理内容均为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是农业环境工作者、科研人员以及管理者的重要参考依据和准则,也是发生污染事故纠纷时的执法依据,同样对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自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实施以来,规划环评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队伍能力建设滞后,技术力量薄弱,工作推进困难等问题。2008年6~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了《环评法》执法检查,把规划环评和环评能力建设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在2008年lO月23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陈至立副委员长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健全规划环评制度,推动规划环评全面开展”。 为总结战略环评的实践经验,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战略环评的全面开展,我们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评》(辑)的基础上,又精选了11个典型案例,编辑出版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评》(第二辑)。书中每个案例都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深入讲评,解读其主要特点、技术创新、优点
本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汇集了截至2007年8月底前批准发布的有关水环境方面的国家标准184项和行业标准80项。内容涉及工业废水、地表水、地下水、城市污水、农田灌溉用水等水环境的监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于2007年首次出版,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噪声与振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9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空气环境》,共5卷。 近年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委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有些标准被代替或作废,为此,我们对《环境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于2007年首次出版,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噪声与振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空气环境》,共5卷。 近年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委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有些标准被代替或作废,为此,我
建筑施工的高噪声设备引发的噪声污染,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对建筑施工噪声的防治已成为现有环境管理上的重点。我国为了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噪声相关标准。 为了满足读者及相关部门科研需要,我们曾于2007年编辑出版了《噪声测量标准汇编 建筑噪声》。现在再次编辑出版《建筑噪声测量标准汇编》,本汇编汇集了截至2012年底批准发布的与建筑噪声监测和限值相关的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3项,规程工项。本汇编中的标准,由于出版年代的不同,其格式、计量单位及技术术语存在不尽相同的地方。在本次汇编时,没有对其作出修改,而只对原标准中 技术内容上的错误以及其他明显不妥之处作了更正。由于编者的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检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USEPA基准》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在其网站上发布的《Air Quality Criteria for Particulate Matter》译成,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九章。 上卷(第1~5章)系统地描述了颗粒物的属性、监测方法、污染来源、室外环境浓度以及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适合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事业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下卷(第6~9章)系统描述了颗粒物的剂量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等内容,并对前面各章节的关键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适合从事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罗毅、陈斌主编的《2011全国环境应急监测演练技术文集》全国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共有105个环境监测站(部分省级站联合地市级监测站)参与,共出动环境监测人员三千余人,动用环境应急监测车百余台,应急指挥车三十余台,现场便携仪器设备数百台,实验室仪器设备近百台。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第3版)》收集了截至2014年5月底前批准发布的放射性元素的测定方法相关标准54项,环境辐射与放射性监测与防护规定相关标准26项,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相关标准20项,共100项。可以作为工具书,供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使用。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巨大威胁。选择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开发的典型区域为例,包括福州罗源县石材矿开采区、江西赣南稀土矿主要开采区、湖北大冶铜绿山多金属矿产开采区、山西平朔露天煤矿开采区以及辽宁鞍山铁矿开采区五个区域,利用多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并结合其它基础数据,调查并分析上述矿产开采区域分布及十年变化、矿产开发区生态破坏与生态恢复状况,分析植被破坏与恢复、尾矿堆放与分布情况以及居民点变化情况,分析典型区域矿产开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区生态系统质量十年间变化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风险。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检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与水环境质量基准研究》针对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和水环境基准科学问题,通过系统的多学科综合调查与研究,全面分析了太湖等湖泊水体污染、水动力、水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变、人群暴露参数和社会经济特征,系统总结近几十年来湖泊水化学、生态系统结构及典型污染物的区域差异和演变规律;提出了水环境基准测试生物名录;探索了水动力对湖泊污染物输移转化作用机理和营养盐基准的影响,研究了水动力对水环境质量演变及水质基准的关系模型;提出了湖泊饮用水体中的优控污染物清单,并建立重点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健康毒性效应及风险评估模型;系统揭示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有机质与多种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特征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初步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环境基准理论体系框架和基准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旨在利用全球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遴选合适的主题,对反映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多种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形成一系列全球、重点区域和全国的生态环境遥感数据产品,完成全球范围、热点区域和全国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分辨率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评价,编制基于遥感信息的全球、重点区域和全国生态环境分析的年度评估报告。年报关注与全球生态环境、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的变化动态,正在逐步形成较为全面的监测体系,力求从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等多个层面反映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状态。本书集成了2014年度报告的四个专题报告,包括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全球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非洲土地覆盖和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内容,致力于为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环境问题研究和环境政策
编写并出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下册)一书,目的在于扩大及提升在一线工作的监测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视野和辨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为指导和解决他们在进行有关的监测项目及技术 方法研究过程中以及在监测实践工作中遇到的技术困 难,提供相关的重要技术信息和参考资料。 由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编委会编著的《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下)》共有27章,分别 介绍并探讨了空气中VOCs和SVOCs的来源、污染现状 、变化趋势及评价;有机溶剂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环 境空气和废气中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 邻苯二甲酸酯类、以及醛、酮类化合物监测分析方法 的标准化;空气和废气中(口恶)英类污染物、阿特 拉津的监测分析技术;ICP-MS分析方法及在颗粒物元 素测定中的应用:大气降尘及重金属元素沉降通
《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分析方法及试验技术 》系统论述了卫星与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分析与建模 方法、飞行力学环境测量与分析技术、卫星的试验技 术及星箭组合体联合试验技术等,具体包括以下主要 内容: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基本概念;卫星与运 载火箭动力学响应的通用分析方法,涉及低频、中频 和高频动力学响应分析及卫星与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 建模技术;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测量与分析技术 ;卫星动力学环境试验条件设计技术及工程应用实例 ;卫星与运载火箭的动力学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技术, 包括卫星动力学试验、*发展的力限试验和星箭联 合试验等。 《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分析方法及试验技术 》适合航天工程型号总体设计、动力学环境预示与分 析、力学环境试验等专业的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供航 天、航空飞行器设计专业及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