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辽宁木本植物81科187属638种6亚种111变种48变型,计803个种及种下单位。另外,本书还收录了数十个栽培品种。其中,野生357种6变种76变种17变型,计456个种及种下单位;栽培281种35变种31变型,计347个种及种下单位。本书是迄今为止东北收录木本植物总量较多的资料。 本书出版价值体现在所收录的植物中,有11科为东北木本植物新纪录,均为栽培;新纪录属30个,其中野生的为黄连木属Pistacia L.,其他均为栽培;新纪录102种19变种5变型,其中,裸子植物4种1变型,被子植物98种15变种4变型。同时,补充完善了引进属或种的中文资料、验证了宽叶胡枝子在东北存在的真实性、红王子锦带的分类地位得到修正,弥补了现有资料的不足之处,体现了对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 本书所收录植物的形态特征都有精炼而准确的描述,95%的种配有原生态照片及分类特征照片,生
本报告由9章构成。章绪论;第2—8章,分别介绍了在自然地理、植物与植被、动物资源、真菌与地衣、水资源与水生生物、旅游景观、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调查结果;第9章,针对在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森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原点。吴守蓉、宫林茂幸著的《人类与森林共生(中日两国森林文化和森林环境教育之思考中日双语)》是中日两国学者怀着对人类与森林共生的社会的期待,对两国森林文化和森林环境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日本森林文化从照叶林到袍栎树林文化闻名遐迩。本书是中国部介绍日本森林文化和森林环境教育研究的著作。
高保护价值森林概念关注在环境和社会方面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那部分森林,并通过预防方法、适应性经营等手段,维持和增强其高保护价值属性。高保护价值森林概念可以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如纳入森林经营方案指导森林经营实践,开展森林认证,制定和实施保护性的林业政策,进行景观规划和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历史文化遗址等。高保护价值森林概念也为其不同使用者提供了合作平台。 本书以指南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高保护价值森林概念及其应用,结合地方特点提出了北京市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定义、判定标准和阈值,进一步开展了北京市高保护价值森林的识别、制图、描述和威胁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北京市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策略.并对各类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监测提供了指导性建议。本书最后还介绍了高保护价值森林信息网站的设计,这同
《人工造林技术概论》共分为六章,章主要介绍了人工造林技术的基本原理;第2章阐述了北方主要困难立地区的造林技术特点;第3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五大林种的造林技术特点;第4章介绍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些造林新技术,以满足基层生产单位对技术的需求;第5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世界人工林的研究开发现状和趋势;第6章对我国森林培育学科的发展战略做了一点初步的分析,供森林培育学科的教学参考。 《人工造林技术概论》适用于高等院校林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教师阅读,同时适用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西双版纳也被公认为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本书基于建立的个20hm的热带雨林动态监测样地(该样地已经纳入美国史密斯桑尼亚热带森林研究中心TheCenterforTropicalForestSci-ence(CTFS)的网络之中)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相关性、多样性特征及随着尺度变化的规律,揭示出,Janzen-Connell假说、密度制约效应、生态位理论在中国热带森林树种多样性的维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兰国玉、曹敏、朱华编著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种多样性研究》适合从事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和自然保护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农业是用水大户,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农业节水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对于工程节水技术,如渠道防渗、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田间工程等。为了全面推进农业非工程节水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作者在搜集了外大量技术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重点对近几年山东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期在类似地区发展农业非工程节水技术中作为参考。本书内容包括外水资源和农业节水发展现状、农艺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三部分。
在《中国森林立地类型》中,按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对各立地亚区内的分异规律和划分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的依据及主导因子作了系统的阐述,并且在每个立地亚区内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立地类型,详细分析其立地条件性状、特征、适宜的造林树种,并对立地生产潜力指标作了量化表述。从而丰富了整个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从宏观到微观所表达的内容;这也正是《中国森林立地类型》的一个显著特点。③在整理立地材料时,进行了必要的加工、提炼,详述中、小地域的地域分异规律对营造林有利的和制约的条件,为应用立地类型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强调要尽可能列出各立地类型分布地区,以便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突出它的实用性。
本书是我国部完整翻译出版的国外森林美学经典著作。本书共有13个章节,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章至第八章)可看做森林美欣赏篇。这一部分,除了作为预备知识论述了森林、森林变迁、森林美与民旅传统文化、森林与生态环境以及美学基本理论外,更多的笔墨是从美学角度对森林的景观美和树木美做了归纳分类,并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森林美的特点和树木个体美的特点,以增强读者对森林美欣赏的感受或给予读者启迪。后半部(第九章至第十三章)则可看做森林美创作(或经营)篇,即增加森林美的手段或经营森林美的方法。后半部除了从森林美学的角度对林地利用、森林区划,道路网设计、作业类型选择、树种选择、轮伐期确定、森林更新,抚育方法以及森林美经营、保护等方面的原则、措施和应用做了具体详尽的叙述外,还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具有很强
本书是我国部完整翻译出版的国外森林美学经典著作。本书共有13个章节,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章至第八章)可看做森林美欣赏篇。这一部分,除了作为预备知识论述了森林、森林变迁、森林美与民旅传统文化、森林与生态环境以及美学基本理论外,更多的笔墨是从美学角度对森林的景观美和树木美做了归纳分类,并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森林美的特点和树木个体美的特点,以增强读者对森林美欣赏的感受或给予读者启迪。后半部(第九章至第十三章)则可看做森林美创作(或经营)篇,即增加森林美的手段或经营森林美的方法。后半部除了从森林美学的角度对林地利用、森林区划,道路网设计、作业类型选择、树种选择、轮伐期确定、森林更新,抚育方法以及森林美经营、保护等方面的原则、措施和应用做了具体详尽的叙述外,还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具有很强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阐述了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原理和方法,涉及森林遗传、林木育种原理和常规技术、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等内容。将森林遗传学与林木育种学紧密结合,融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及时反映了本学科的进展,尤其是我国林木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成果。每章后附有参考文献,书后有名词解释等。 本书可供广大林业工作者、专业研究、教学、生产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林业院校师生的教学用书。
在《中国森林立地类型》中,按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对各立地亚区内的分异规律和划分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的依据及主导因子作了系统的阐述,并且在每个立地亚区内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立地类型,详细分析其立地条件性状、特征、适宜的造林树种,并对立地生产潜力指标作了量化表述。从而丰富了整个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从宏观到微观所表达的内容;这也正是《中国森林立地类型》的一个显著特点。③在整理立地材料时,进行了必要的加工、提炼,详述中、小地域的地域分异规律对营造林有利的和制约的条件,为应用立地类型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强调要尽可能列出各立地类型分布地区,以便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突出它的实用性。
桉树适应性强、生长快、木材生产周期短,木材和林副产品有很好的加工利用价值,投资回报率高,有利于发展山区经济,可增加林农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对国家和产区经济的发展均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木材和林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纸业、板业等原料的需求大副增加,这也促进了桉树发展的新高潮。我国适宜发展桉树的东南和西南地区林业部门,进入中国的外企林业公司,各行各业的企业主,城镇和山区群众都纷纷加入投资发展桉树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的行列,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带。 本书收集新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以简练文字和图片形式,力求创新。既有理论,又有可操作性。可供欲了解桉树的人士、发展桉树的部门、林业科技人员及桉树栽培施工人员阅读借鉴。
中国是木材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建筑与室内装饰装修用材之需求量大幅上升。 本书记载了隶属83科的205种进口木材,其中亚洲及大洋洲木材135种,隶属52科;非洲木材21种,隶属8科;南美洲木材26种,隶属17科;北美洲木材18种,隶属6科;俄罗斯木材5种,隶属1科。以图示与简介的方式叙述其木材特性,对木材加工产业特别是地板、家具、胶合板、木线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供从事木材科学研究、检验鉴定、教学、生产、贸易以及使用单位参考。书中的树种中文名(木材名称)均按现行国家标准GB/T18513-2001《中国进口木材名称》进行命名和排序,对个别尚未定名的树种,暂用其原文。
《苜蓿浅埋式滴灌技术》针对干旱的新疆北部典型牧业区域开展人工饲草料地种植过程中,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民省力、增收为目标,解决多年生作物苜蓿在多年生长过程中采用高效节水技术遇到的耕种、收割等关键技术问题,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苗圃经营与管理》正是为了提高苗圃经营者的管理水平而撰写的,采取管理学理论与苗圃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书中穿插了一些幽默管理故事,易学易懂,给普通苗圃经营者以启迪。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绪论、经营篇和管理篇。绪论,主要介绍经营与管理的概念、苗圃分类、管理职能和苗圃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苗圃经营篇,主要介绍苗圃经营目标的确定、苗圃经营决策、苗木市场调查和预测、苗木市场定位、如何提高苗圃竞争力以及如何当好苗圃经理人;苗圃管理篇,主要介绍了苗圃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销售管理和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