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京剧谭门》(1-4卷)的第二卷。本卷重点介绍了“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的开创者谭富英的人生经历和演艺生涯,穿插介绍了谭门第三代谭小培的传奇人生,以及谭家众多师友门生的梨园掌故。谭鑫培仙逝后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 ,流派唱腔各领风骚。本书收录了杨晓辉个人京剧音乐唱腔作品共13种,展现京剧唱腔的传承与创新过程。具体作品包括《培尔金特》《墙头马上》《青凤与婴宁》《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马蹄声碎》《红楼佚梦》《无关风月》《考城隍》《浮士德》《暗恋桃花源》和《荒村公寓》,后附录有作者多年来在各种刊物上刊登的论文6篇,以及讲座文字《精深曼妙的京剧音乐》。
本选题是我社经典系列产品,在市场有很好的口碑。此次进行全面修订,并全部配原版CD唱段。
这是一本介绍京剧文化的书,以 一戏一文一图 的形式,从说戏、说角、杂说、戏词等几个角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一百出经典京剧曲目。同时附带了 京剧大事年表 京剧舞台掠影 一台戏词 (《霸王别姬》),以全面展示京剧的历史发展脉络、艺术形式缩影和叙事特色,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真正地走进剧场 看戏 ,感受京剧的魅力。 在书籍结构设计上,希望读者打开这本书时,像是拉开一道通往京剧艺术的大幕。 给读者的一封信 就是一次邀约,读者借由一张 戏票 ,走进 剧场 开始 看戏 。目录设计成京剧舞台的幕布,大幕拉开戏目显现,幕布后面,生、旦、净、丑几大行当角色的人物渐次出场。 书籍设色按京剧舞台枣红色大幕、浅绿色二道幕、浅黄色三道幕来设计,借此烘托出舞台的氛围。每折戏相对独立,阅读从戏目、戏名、戏种、说
《三六九画报》创刊于1939年11月,创办人为朱书绅,逢三、六、九日出版,至1945年10月停刊,共刊行36卷。该刊“以介绍世界知识、提高文化水准、发挥戏剧艺术、提倡正当娱乐”(《休刊辞》)为宗旨,经常为该刊京剧部分撰稿的有张聊公、陈墨香、景孤血、翁偶虹、冯愚麟、汪鑫福、黎朔、松声等诸多 的京剧史研究者、剧评家、剧作家。除大量的剧评、史料、艺事报道之外,还连载有《听歌想影续录》《活人大戏》《脸谱勾奇》等有价值的著述,颇受读者欢迎。 《三六九画报》全面、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剧的舞台面貌和 演员的言行踪迹,为京剧研究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时代变迁实况,填补了京剧在这一重要发展阶段史料的空白。《三六九画报》的出版发行距今已70余年,原书存世无多,资料珍贵。
梅兰芳作为一代创立完整表演艺术体系的京剧艺术大师,首先是他在艺术上深入继承传统,并勇于改革创新,发展提高了京剧旦角乃至京剧艺术的整体水平,形成了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京剧梅派艺术。梅派艺术传承发展论文集
本书是京剧大师谭鑫培故乡武汉市江夏区 、区文联经谭家授权编写出版的丛书《京剧谭门》(1-4卷)的第二卷。本卷重点介绍了“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的开创者谭富英的人生经历和演艺生涯,穿插介绍了谭门第三代谭小培的传奇人生,以及谭家众多师友门生的梨园掌故。 谭鑫培仙世后,其子谭小培洞悉儿子谭富英酷爱戏曲和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为了京剧谭派的发扬光大,毅然割舍自身对京剧艺术的挚爱,精心培育谭富英。谭富英终于不负众望,将谭派京剧艺术推上了一个崭新的 ,深受国人爱戴。本卷围绕着力刻画谭小培为谭派艺术甘当人梯伟大宽阔的胸襟,以及谭富英穷尽智慧和能量,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京剧事业。
《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这些著作内容包括京、昆名伶整理的、已少见或 迹舞台多年的经典剧本,他们撰写的著作,以及经他们亲手批注的文献典籍。为保存原貌,本书采用影印的方式出版,并请相关专家撰写导读,介绍背景和价值。 本书为《燕台菊萃 辑全本探母回令》,是民国时期较为重要的京剧剧本,陈彦衡著,许姬传抄,一九三一年五月柳一屋石印出版,共印三百册,该书记录了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李顺亭、谢云宝、时小福的唱腔唱词,眉批尤其重要,谈及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等人的词句出处、唱法解析、唱腔尺寸,以及现已失传的诸多奎派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