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个轰动社会的大案详解民国的法律史,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细微却又十分关键的变化,进而以此为视角理清了民国乱局,正可谓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民国历史的“梳子”。
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中国法律制度的现代化。近代中国变局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华法系的死亡与西方现代法律制度与思想的移植。如此,作为“在野法曹”的律师群体也得以透过他们手中的重器——法律——参与中国的变革。律师的历史本身也构成了我们了解民国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一扇窗口。在民国扣人心弦的历史变局之中,律师群体是一股强劲的浪潮,左右着这段历史的走向。要读懂民国,读懂中国近代史,读懂国运的航线,不能不读懂律师。 程骞编著的《历史的潜流:律师风骨与民国春秋》中涉及诸多民国历 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华人大律师伍廷芳、民国“ 号律师”曹汝霖、跨越东西方文化的吴经熊大律师,立宪救国先驱沈钧儒等等,从清末立宪到民国约法,从巴黎和会交涉到治外法权的废除,从抗日爱国到施行宪政,从工人组
民国法律的历史已经远去,走入了我们的记忆深处。但民国司法中蕴含的追求公平正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刘典所著《法眼看民国》直面司法往事,拨开历史烟云。民国司法是一曲挽歌,更是一曲壮歌!你可以说它很悲凉,也可以说它很豪迈!在这里,法律史不再是过去冷冰冰的史官文字,也不再是专业学者佶屈聱牙、深奥难解的考据论文。作者以民国时期的政争为主线,将民国法律史分为六个部分来写,通过一个个轰动当时社会的大案,刻画出那个时代司法界的波澜壮阔与波谲云诡。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财税法务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财政税收法的产生、运行及发展规律,对国家的法制进步发挥着
本书从民法中的相邻权和环境法中的环境权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指出建立环境相邻权生存空间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相邻权的概念、特征、内容、现行法律寓存进行系统的研究,在比较、借鉴域外环境相邻权相关理
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中的特色制度,立法协商是协商民主在立法领域的表现形式。本书较为系统地阐释了我国立法协商的概念、基本要素和价值,介绍了我国和西方立法协商的理论基础、表现形式和实践,分析了立法协商中
生命科学的发展使作为身体一部分的血液、脏器等继续再生成为可能,这极大地动摇了产生于罗马法、且被现在西方所继承的视人类为非物质东西的看法。离开了身体的那部分东西究竟算什么?而且它又属于谁?让-皮埃尔·博编著的这本《手的失窃案(肉体的法制史)》在对争夺他人身上切除的手臂这一虚拟故事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对该看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并对围绕肉体的法学理论展开了全新的探究。本书的论题属于法学和医学的跨学科领域,观点新颖,叙述有趣,是本学术畅销书,已译成意大利语(2003年)、日语(2004年)。
《大清新法令(1901-1911点校本)(第5卷)》,共5册,含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上半年生效法令130余项。具体包括:宪政20项、官制16项、任用22项、外交3项、民政14项、财政12项、教育
《打开公诉这扇门》从如何成功地完成指控出发,告诉出庭检察官如何言谈举止,如何与警察、律师、被告人、被害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打交道;如何根据近期新施行的刑事诉讼法审查证据、排除非法证据;如何决定是否提起公
本书紧紧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这一中心议题,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在知识体系上主要以法学、社会学的分析视角探究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及典型国家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方式和途径,从全球、区域、典型国家三个维度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