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以来,英国宪法学渐趋成熟,既呈现出体系化发展面相,又出现了明显的规范宪法学与政治宪法学两大学派分立现象。规范宪法学的方法论是以戴雪为代表的规范主义;政治宪法学的方法论是以白芝浩为代表的功能主义。19世纪以来的英国宪法学谱系于中国读者而言基本是清晰的。基于此,《正名之路:英国宪法学方法论的三重学术根脉》主要追溯了19世纪以前英国宪法学方法论的漫漫学术根脉问题。明确提出,英国宪法学及其方法论存在三重学术根脉,即古希腊科学哲学根脉、古典罗马法学根脉、英国一般法学根脉。
《权力制衡:罗马宪法对近代西欧宪制的影响》运用历史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从罗马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到帝政时期的宪制模式,以及相应时期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从罗马宪制模式及其构建理念入手,在探究罗马宪法影响近代西欧宪制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三个时期的罗马宪制模式对近代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英国宪制的影响。
美国的政客和美国人民,当然还有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常常认为美国是世界上伟大的民主国家,但本书却以一个外国人独有的视角,揭示出美国民主制度内在的种种吊诡和悖论 这些都是美国人 灯下黑 常常看不见的: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实际是非常不民主的。本书写道,一方面,美国的建国之父们强调政治体制要能确保谨慎、协商,制衡以及三权分立 在这样一个制度中, 人民 被赋予非常有限的角色。另一方面,很多的激进民主派则坚持要由 人民 而且只能是 人民 来统治国家。结果就形成一个内部充满矛盾至今仍纠缠不清的政治体制:非由选举产生且无须政治问责的法院的法官大人们却常常以法律的名义行使终的政治决定权;对人民的选举和被选举权则有诸多严苛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拥有gao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本书收录2018年3月新修正公布后的宪法文本,并在附录收入1982年《宪法》、历次《宪法修正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国旗与国徽图样四色印刷,附正红色设计版宪法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的法治举措,这对于维护宪法权威与尊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书围绕如何完善我国合宪性审查的机构、如何科学确定合宪性审查的范围与对象、如何完善合宪性审查的程序与方法等问题,通过扎实的文本规范分析与制度事实分析,探究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的基本构成与特点、特色与风格,为推动构建统一、完整、适合我国国情的合宪性审查制度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宪法实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有效实施宪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性举措,尤其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表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实施的精神实质与实践逻辑。宪法的生命和权威都在于实施。只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才能确保党和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全面实现;只有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才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才能顺利发展。
为了更好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2021年10月,我们根据《现行有效法律目录》(截至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闭幕)组织出版了《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学习汇编》。 此次修订,我们根据2023年3月15日公布的《现行有效法律目录》(截至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修改,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更新。 本书专门设置了分类目录,按 国家机构 立法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特别行政区 其他 等几大版块将宪法相关法进行了分类,方便读者进行检索与学习。
《公共卫生法:伦理、治理与规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公共卫生法体系性著作,对公共卫生法给出了权威、全面、深刻的勾勒。三位来自英国公共卫生法领域的杰出学者,系统描述了当代公共卫生的立法、公共政策、司法判决和公共卫生实践,勾连法律、规制、治理与伦理,以及国内卫生法与全球卫生法,从哲学层面阐释了公共卫生法的理论,从历史层面回溯了公共卫生漫长的立法与规制史,从法律和公共政策层面探讨了行政规制、自我规制与治理,从法学多学科视角出发,考察了私法、公法、刑法及国际法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公共卫生法未来发展与改革的方向。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也是确保全国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带,是我国亟待解决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主战场,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不仅事关当地人民的福祉,也会直接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书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的角度开展研究,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法律协调机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机制,指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政府监管机制对策。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对流域内微塑料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司法协调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分7章论述了关于大数据的基本认知、宪法援引案件的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宪法援引实践的多维度检视、释法说理与援引、宪法援引及其规范化、宪法援引与宪法解释制度、宪法援引与宪法实施。其中第一章是对于本书研究所使用的技术 大数据 的介绍,第二至四章则是对于检索、整理后的数据,从不同维度、类别加以分析,从而引出最后三章的内容,即规范化的宪法援引对于宪法解释、宪法实施的实际价值,更进一步讲,有助于巩固共同认识、现代化国家建构。
被认为是自足的法律体系,但是随着一般国际法的发展,国际法最古老的内容也不断现代化,领事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新的发展,《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规定被重新解读就是新发展的表现。本书采用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方法,围绕着领事的保护职能的实现,通过分析《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文本,研究国家的相关实践,尤其是国际法院的裁判实践,指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作为个人 赋 权的条款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围绕着个人领事通知权的实现,从国家进行领事保护的要求出发,接受国的通知义务被进一步强化,领事保护的内容和范围被进一步丰富,领事保护的权利主体被进一步廓清。同时,围绕着领事通知义务的履行,缔约国无论是作为接受国,还是作为派遣国,都面临着保障国内立法、执法程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 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 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与实践创新。 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为了 好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编者根据《现行有效法律目录》(截至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 会第三十次会议闭幕)组织出版了《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学习汇编》。 本书收录的宪法、宪法相关法均按法律 初通过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对于宪法及宪法相关法的修改变化,可通过题注了解。
本书各章结构安排如下:除绪论外,正文部分包括六章,外加结语。其中,第一、二章是对影响性诉讼案件中环境因素及司法场域的客观描述,第三、四章对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第五、六章在上述考察的基础上界定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限度。 章描述影响性诉讼案件环境因素的构成,第二章呈现环境因素介入影响性诉讼案件后司法场域的面貌,第三章对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进行分析,第四章揭示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内在逻辑,第五章探讨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负面效果,第六章处理司法运行系统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协调关系。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高校法学类专业出版机构,其宗旨是为中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多年来我社始终把法学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向广大读者提供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
本书是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范进学教授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强宪法实施、教育和监督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书集中关注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宪法教育问题。 章基础理论:法治教育;第二章实现全民守法的路径转变:从强制到法治教育;第三章中小学法治教育实践:难点、成因与突破;第四章宪法教育:塑造法治中国认同;第五章在宪法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六章宪法教育教材设计理念:生活宪法与宪法生活;第七章 法律硕士(非法学)入门考试中的宪法教育;第八章公务员宪法教育的目标:培育宪法意识;第九章教育惩戒权行使的目标:培育规则意识;第十章规范认同:通过教育惩戒防治校园欺凌的突破口;第十一章高校惩戒权与学生权利保护之平衡。
本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警察职业认同相关研究综述、警察职业认同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研究设计及模型建构、警察职业认同的结构维度、警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警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研究启示及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