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由陈文力、陶秀璈主编,在当前的国际交往中。文化外交越来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其根本的使命或任务就是对外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这一文化外交的时代中,中国的文化外交应该更加大有所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正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论述,借它山之石,抛砖引玉,旨在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宏大的论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只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视角予以阐发,主要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编写者都是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有着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注,始终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本书用中英双语的形式反映了一个老外在中国的10年生活,内容生动有趣,文字轻松活泼。作者通过这本散文集将幽默的社会评论和在中国居住的生活图景,以及在中国遇到的趣闻乐事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起到了民间大使的作用。书中诙谐的表述,充分体现了一位美国公民的幽默感,他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个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和观点。阅读此书,也能够让外国读者了解到中国的国情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书是杰里·H.本特利教授优选史研究的扛鼎力作。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跨文化交流”的研究范式,从文化改宗、融合和抵制等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近代以前四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传播。
本书《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靠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外语教学研究、文学与文化研究、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三个角度为出发点,各自集结了数篇论文,来讨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其中,外语教学研究这个角度,涵盖的论文讨论涉及教学模式、二语习得、英语口语、“慕课”等;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所选论文涉及民国时期女作家作品、简·奥斯汀、《虹》《苹果酒屋的规则》、西方“吸血鬼”电影、爱德华·艾比、郭沫若、拜厄特等;语言学与翻译研究重点关于语言的一源论和多源论、蒙太格语法、英文电影的字幕翻译、手语词、公示语翻译等。
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式,自2004年始至今,我国已在 140个 或地区设立了500多个孔子学院、1000多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不只是汉语教学、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非营利性机构, 是我国公共外交的得力助手,为提升 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传播使者(孔子学院院长故事)/孔子学院故事系列》由安然、刘程主编。
本书选取京剧中一百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戏曲故事,在每个故事配以经典舞台剧照作为插图,汉语和老挝语两种不同语种呈现。中文故事翻译成老挝语,翻译时尽量保留中国韵味,表述方式上也更加统一规范。
鲁进、魏明德著的《舞在桥上(跨文化相遇与对话)》由两位旅人,也是两位杰出的学者共同写成。 她,从中国腹地四川小城出发,走进了法国文化的瑰丽殿堂;他,从法国出发,周游世界,然后在中国古老文明中觅得归处。他们相遇,对话,意外发现,虽作相逆之旅,却在精神的星空里遥遥相契。虽然地球日渐变得小而平,但是,从一种语言走进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明切入另一种文明,从来都不是易事。他们是用中、英、法三种语言著述的学者,是永远走在桥上的智识舞者,是探路觅途的奥德赛,但他们并不孤独,因为他们脚下的路,与徐光启和利玛窦的道路相交会。 书中充满新意的插图都是作者之一魏明德教授所绘。
......
......
文化对外传播关乎整体国际形象的塑造和扭转,关乎国家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关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实践和当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成就与经验,并总结了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需要解决的七方面问题,同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经验,进而提出当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
本书主要针对有关现代文化、现代诗学、知识论、现代学术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在现代文化方面,首先讨论的是有关文化哲学的相关理论,然后提出了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是在现代文化理念的观照之下,讨论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各方面问题。其次讨论的是现代诗学领域的相关问题,主要从情感、语言、赏析视角,讨论了现代诗学与传统诗学的差异,以及现代诗学的一些基本特征。然后讨论的是只是论方面的问题,之所以突出知识论,乃是因为中国学界并无知识论的传统。在知识论领域,讨论的是一些基本哲学问题、思维问题以及语言问题,质疑了学界的有关论点,并对中国知识论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后,本书就学术本身的一些规律提出了一些看法,一方面探讨了学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讨论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