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主要内容有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法与三视图,基本体、切割体和相交立体的视图,轴测图,组合体,机件的表示法,常用机件和常用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和透视投影等,并有配套使用的习题集。 本教材教学性强,内容注重系统性、实用性,编入了我国*颁布和现行的《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本书涉及的国家标准目录。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工科院校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以及各相关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培训教材。
本习题集根据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实际需求,在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而成,可与王斌主编的《机械制图与CAD基础》教材配套使用。本习题集包括机械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两部分共10章内容,对传统的习题内容做了适当精简,并增加了计算机绘图内容和形体构造方法与设计的习题,还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题目。
《复合材料制品成型模具设计》共7个项目,重点讲述了复合材料和塑料的基本知识、复合材料制品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塑料)成型模具设计基础、手糊成型模具设计、压制模具设计、挤出成型机头、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等内容。书中采用了大量的模具装配图实例,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入地掌握各种复合材料模具的设计过程及工作原理。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材料工程类等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复合材料模具设计人员的培训教材和自学参考用书。
本手册是机械设计通用工具书,内容包括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常用国家标准、规范和设计参考资料。全书共有8章,即:常用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结构及传动件精度,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及润滑剂,连接,滚动轴承,其他常用机械零部件,常用电动机。 本手册可供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电视大学、函授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类专业师生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使用,也可供广大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及中等专科学校师生使用。
全书共分为十二章,书后增加了有关标准的附录。其主要内容有:制图基本知识;投影法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轴测图;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路桥工程图。 本书是根据*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科本科“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充分总结了同类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在教材中兼顾了理论学习和实际技能培养两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制图基本知识、进行制图基本训练的同时,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以及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与提高。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机械类、近机类、机械交通类相关的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技术资料。与本书配套的《机械制图习
本教材根据*颁布的 高职高专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机械类专业适用) 编写,结合编者多年从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教学经验,以及近几年教学改革的实践,借鉴了项目化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扎实的绘图能力及读图能力,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本书在内容选取与项目设置上,以任务为主线,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结构与重构,着重突出以下特点: 1.将主要知识、应会的能力融于任务实施过程中。2.教材基本以图样的识读与绘制作为任务名称,突出了学习目的。3.书中每一任务都采用统一思路,即 学习目标 相关知识 相关实践 知识拓展 。
本书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编程软件使用、程序设计、应用举例及PLC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全书共分8章,为便于非自动化专业教学,解决与先修课程的衔接,在第1章中对电气控制系统做了较详细的介绍。为满足高职高专院校提高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本书提供较多的实例,并在相关章节提供了实训项目,供教学选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类、机电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PLC技术培训教材,还可作为从事PLC应用开发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个体防护装备涉及医学、卫生学、工效学、材料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几十年来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个体防护装备工程学,在中国工程院设立个体防护专业工程院士学术头衔,已有获得此荣誉的科学家,如总后勤部少将周国泰院士。 本书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更突出实用性。全书由15章和5个附录组成。约有350幅示意图,以求图文并茂,增加可读性。本书引用外标准百余项,以增加书的技术性和先进性 本书是中国PPE工作者的知识和宝贵经验的结晶,是一部反映现代外个体防护装备(不含军品)技术水平的较大型工具类参考书,可供个体防护装备的制造企业、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各级工作者,PPE产品质检机构,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安全工程、职业卫生等专业学习和参考。
本习题集与同步出版的《现代机械制图》(第2版)教材配套使用,内容包括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三维建模、工程图的投影基础、组合体的投影图、图样的基本表示方法、零件建模、零件图、标准件与常用件、装配体建模与装配图。本习题集在注重制图课程传统知识训练的同时,设计了若干培养学生三维设计能力的习题,同时配有大量的基本立体轴测图、组合体轴测图、零件轴测图及装配体轴测剖视图等。全部轴测图及轴测剖视图均由SolidWorks软件自动生成。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机械制图”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中文版AutoCAD机械绘图100例》是作者总结多年来使用AutocAD绘制机械图形的实践经验以及教学经验,特别为广大机械绘图设计师编写的教材。通过100个经典实例,100种机械零件图形的绘制。多种绘图方法的综合应用,详细深入的流程讲解,帮助您迅速掌握AutoCAD的绘图方法与技巧,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由王继荣编著的《中文版AutoCAD机械绘图100例》基于AutoCAD2010软件编写,全书共分为10章,包括绘制常用图形;绘制标准零件:绘制传动零件;绘制一般零件:标注零件;绘制零件图:绘制装配图;绘制轴测图;创建三维实体以及打印出圈等。整个学习流程紧密结合一线实际需求,典型实用,技术含量十足,物超所值! 读者对象:适用于高等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教材;社会计算机辅助设计培训班教材:用AutocAD绘制机械零件的从业人员实用的自学指导书。
本书是根据“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要求,针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而编写的。全书共13章,包括绪论、机械设计总论、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和轴毂连接、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连接、弹簧以及机械创新设计。各章内容安排为“教学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正文、例题、本章小结、习题”等部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及近机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立体的表面交线、轴测图、组合体的视图和尺寸标注、机件的基本表示法、常用机件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零部件测绘、其他工程图样简介等。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鲜明的特色。 另有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习题集(第2版)》(李景仲、魏祥武主编)与本书配套使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成人教育学院机械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也是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作者结合近年的课程教学经验、教学改革成果以及*发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在保持教材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对版教材进行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遵循从三维立体到二维图形的认知规律,将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有机地融合,并进一步形成教材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使教材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教学的适用性。 本教材内容包括:制图基础知识与技能、计算机绘图基础、正投影法基础、几何元素的投影及其相对位置、投影变换、空间曲线曲面及立体、组合体视图、轴测投影及机件图样表达画法。 本教材可独立使用,也可与本书的系列教材《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一起使用,与本书配套的还有《现代工程制图基础习题集》、《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习题集》、《计
本书介绍了参数化机械设计软件的开发技术。全书共分8章,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部分为机械设计软件开发基础,共5章:第1章介绍参数化机械设计概念,第2、3章介绍用Visual Basic和Visual FoxPro处理机械设计资料中的图线、区域和表数据的方法,第4章系统介绍小型机械设计软件的跨平台组合开发技术,第5章介绍软件测试技术。第二部分为实践部分,共3章:第6章介绍用Visual Basic6.0开发普通V带传动参数化设计软件的方法,第7章介绍用Visual Basic6.0、Visual FoxPr06.0和Visual LISP平台组合开发渐开线标准圆柱齿轮传动参数化设计软件的方法,第8章介绍用Visual Basic6.0、Visual FoxPr06.0和Visual LISP平台组合开发多级机械传动系统的模块化设计软件的方法。书中提供了相当多的例程及较完整的小型机械设计软件源程序,可供读者上机调试与学习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计算机辅助机
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采用“零起点教授学习者软件基础知识,现场实例练兵提高学习者软件操作技能,综合实例应用提高学习者实战水平”的教学体系编写。考虑初学者学习的实际需要,本书首先安排学习者学习软件的核心功能和技术要点,然后通过详细讲解“现场练兵”的实例来帮助学习者掌握软件的核心功能和技术要点,再结合“上机实践”帮助学习者边学边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疑难解析”模块就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析。“巩固与提高”模块将进一步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科学的教学体系,边学边用的教学方法,可快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使其更快地胜任实际工作。 为了方便学习者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本书提供了教学光盘。光盘不仅包括本书中部分实例的源文
本书是职业教育 十三五 改革创新规划教材,根据国家*门*制定的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参照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多年来的不断实践和探索编写而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 实用、够用 为原则,以提高绘图和读图两项基本技能为目的,在内容选取上尽量做到易理解、易掌握,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绘制平面图形、绘制三视图、组合体的画法与识读、机械图样画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绘制与识读零件图、极限和配合、几何公差、绘制与识读装配图以及机械零件测绘等。本书配套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可免费获取。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学院装备制造类各专业及其他有关专业制图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
《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机电类教材系列: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参考*对高职高专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全书共计17章。主要内容有:机械设计概论(包括现代机械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联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带传动,链传动,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轴,联轴器和离合器,减速器,弹簧。 《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机电类教材系列: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和机电类各专业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杨挺主编的这本《优化设计》较系统地介绍了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的优化方法:一维优化方法、无约束优化方法、线性规划、约束优化方法和多目标函数的优化方法,同时注意到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优化方法:工程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和蚁群算法,并列举了优化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和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典型应用实例。为便于教与学,本书在论述优化原理与方法时,力求说理透彻、概念清晰、深入浅出,尽可能多地列举算例和较详细的解题步骤以加深理解,并在各章首末辅以内容提示、学习要点和习题,以引导和巩固本章的学习。书末附有常用优化方法C语言和MATLAB的参考程序。 《优化设计》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电气工程类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习题集根据*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制定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着“精选内容、重视基础、加强实践、培养能力”的原则编写而成。本习题集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工程制图基础》(巩翠芝主编)教材配套。《BR》 本习题集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轴测图,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第5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为了适应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颁布的国家标准修订而成。本书共13章,主要介绍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法基础、立体的投影、立体表面的交线、轴测图、组合体、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电气制图、计算机绘图(AutoCAD)等内容
本书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通过形象化、生活化、通俗化的表述,让学生完成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通过空间分析、投影分析,详细介绍立体的投影含义。在基本立体、切割体、相交立体及组合体的学习过程中,注重三维立体与二维视图互逆分析、思维,达到熟练掌握理解记忆立体投影,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这一机械制图绘图、读图的要点。全书图文并茂,以浅显的语言,详尽解说制图学习的重点、难点,易学易懂。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学生的参考资料和教材,也可供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学习和参考。
张锦明编著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围绕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的设计,全面介绍了使用机械绘图、机械设计手册、文字处理等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一般传动装置及其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内容包括:概论、传动系统的总体设计、传动零件和轴的设计、减速器结构与润滑、装配图的设计及绘制、零件图的绘制、设计说明书编写与答辩准备,并附有减速器参考图例、课程设计题目、答辩参考题、减速器的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其全套或部分图纸的设计实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用书,也可作为近机类专业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用书,对利用计算机进行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模具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也可供指导教师、有关技术部门和工厂设计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