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的《旧戏新谈(精)》称得上是一本“大师小书”,《旧戏新谈》是他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四八年间在《文汇报》副刊写的关于戏剧的杂谈的结集。这辑文字笔调轻松诙谐,因此读来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还能窥当时社会一斑。在书中,黄裳信笔由之,论戏、论人、论史、论证,每有种种不同的新见。 读者无须苟同,亦无须苟异,尤其是月旦人物之笔,求同存异可也。
梅林戏,因发祥于泰宁县朱口乡梅林村而得名,现流行于福建泰宁、邵武、顺昌、明溪、将乐、建宁等地。本书对福建省批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梅林戏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提升等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书包括概述、传统唱腔、当代创腔、传统小戏、人物简介五大部分。 概述 部分包含 历史沿革 唱腔 器乐 改革与发展 ,主要介绍梅林戏音乐形式的大体情况,让读者对该音乐形式有个整体且简要的了解。 传统唱腔 主要精选了传统剧目的精彩选段,以展示梅林戏中传统的各类唱法与腔调。 当代创腔 精选了戏改及 文革 后新设计的古代戏、现代戏的精彩选段唱腔。 传统小戏 选录《背子赶会》一种。 人物简介 讲述了梅林戏的主要传承人及其传承成果。许多资料都是编著者通过实地采访、搜集所得,对研究福建地方戏曲
这是一本用于演员排练的戏剧游戏书。本书收录了77个游戏,作为导演带领演员确定和深入剧作文本世界的有效手段。书中以剧目的体裁为切入点,根据写作风格的特殊性对表演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探索方法,借助声音和音乐帮助演员创造剧本中的世界,使排练变得积极、投入、严谨而富有情趣。本书最后亦提供索引,按照能力要求、合作形式、创作方式等给游戏分类,所有这些游戏都是提升演员创造力、团队凝聚力的法宝。
洛地,博学多才的戏剧专家;洛齐,驰名国际的当代艺术家。洛地撰文,洛齐绘画,父子联袂创作出《水墨戏剧》这本雅俗共赏的中国传统戏剧普及读物。点戏、说破、虚假、团圆,经洛地先生的提炼,像神奇的钥匙,打开传统戏剧舞台的艺术之门;百余幅水墨画插图,以皮影和脸谱艺术为灵感源泉,无论在平装本的黑白之间,还是手工特装本的浓墨重彩中,都散发着独特魅力。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美国20世纪戏剧泰斗尤金 奥尼尔的剧作《悲悼》一直是戏剧评论的焦点,学界对三部曲中孟南家族的悲剧根源挖掘的角度多样,方法新颖。但在众多的评析中,从正常爱的角度来系统地分析孟家的悲剧根源的论著较为鲜见。而纵观尤金 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他的50部左右的作品中有40多部从正面或侧面描写爱情。奥尼尔描写的不是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欲念,他追求和深入探索的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感情。本书旨在挖掘《悲悼》中孟南家族的悲剧根源,探讨奥尼尔要用人的"内部因素"这种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替换"希腊人所信奉的外在的超自然的命运的观点"的创作初衷,即找出这个影响现代人命运的"心理因素"的实质。有鉴于此,本书作者将《悲悼》三部曲同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斯提亚》三部曲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在两套三部曲中人物和结构基本相似的情
《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学术基金·黄天骥学术基金丛书22:中日傀儡戏因缘研究》主要以中日交流史、中国傀儡戏发展史为切入点,导人民俗学、宗教学等相关领域的视点,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探究中日傀儡戏关系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高度关注中日两国傀儡戏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以阐明中日傀儡戏的深层关系以及同途殊归的问题。《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学术基金·黄天骥学术基金丛书22:中日傀儡戏因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中日两国的偶人崇拜;中日两国的傀儡戏神;中国傀儡戏的形成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中日两国傀儡戏的形态异同等。
本书即终于对昆曲音乐性、演唱的审美传统的研究以及曲唱理论的梳理,此外还从净末丑等脚色的演变、剧本的当代改编和昆剧生态环境的重建几个方面探讨昆曲该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本书在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有特别的意义,对喜爱昆曲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思索的空间。
是谁首创了中国公主杜兰杂这一艺术形象? 一部文学作品为何能穿越几百年的时间尘封,打通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受到歌德、席勒、布索尼、普契尼、托斯卡尼尼、帕瓦罗蒂、多明戈、祖宾·梅塔、张艺谋、林兆桦、魏明伦等文学、音乐、戏剧、舞蹈、影视界大师的一致青睐,并被反复改编为各种版本的歌剧、话剧、芭蕾舞剧、京剧、川剧、豫剧、粤剧、电视剧……? 卡尔洛·戈齐创作于两百多年前的童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到底是一部怎样的文学作品?让我们翻开书本,追本溯源,领略经典艺术无穷奥妙吧?
“梨花开,春带雨”,唱念做打舞,感受传统戏曲魅力。“梨花落,春入泥”,生旦净末丑,领略传统文化精华。全套丛书以对青少年群体进行戏曲知识普及教育为目的,丛书内容简单易懂,包含戏曲艺术中表演艺术、曲种艺术、文学艺术三大核心,集科普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全套丛书语言风格轻松幽默。 本册图书主要讲述了中国戏曲 由名著改编的、古典的、近当代原创的经典戏曲故事。原来故事还可以这么讲,番外篇的创作空间请尽情发挥想象力吧!
本书为小学戏曲知识读本,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的中国传统戏曲知识。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的介绍及各个行当(生旦净末丑)的脸谱、服饰、动作等知识。全书趣味性、互动性、知识性于一体,为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启蒙教育的作用。
著名戏剧导演田沁鑫推出的新书《田沁鑫的排练场之四世同堂》中,收录话剧《四世同堂》剧本、导演阐释及田沁鑫与北大学者韩毓海、孔庆东,该剧舞美设计薛殿杰、戏剧阐释杨阡创作对谈等内容。 中国鲜少有好的原创作品,以当代的新视角改编名著,当然是原创。不过现在粗制滥造的改编太多,让许多观众提到改编叹气摇头。我想改编能既保留原著精华不失文学性,又呈现新意让当下观众觉得好看,只有绞尽脑汁咬牙坚持。 话剧《四世同堂》的剧本,田沁鑫正是在这种心态下出炉的。
说唱艺术是我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本书对部分说唱种种形成的历史,曲目、书目状况,艺人从艺经历及传承作了简要的记述。目的是想通过这些内容的记述,向读者说明说唱艺术的“艺”,从来都是保留在艺人的身上,并通过他们擅长说唱的曲目或书目具体地展现出来的。
《马连良唱腔选集》记录、编辑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的唱腔艺术,把《马连良唱腔选集》奉献给广大京剧艺术爱好者,尤其是崇敬马派艺术的人们,这不仅仅传播了马连浪演唱艺术的很好成就,保存了民族戏曲文化的遗产
历史剧是连接历史与文学不同学科的一种特点鲜明的艺术样式,它以史实为基石,以文学创作和艺术表演为本质特点,以人类普世价值观念为灵魂,长久以来,在艺术大家庭中生机勃勃。李艳梅编著的《莎士比亚历史剧与元代历史剧比较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化丛书》通过莎士比亚与中国元代作家笔下的历史剧进行比较研究,对历史剧的类型、创作方法、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二者共同出现的战争主题、复仇主题以及爱情主题的历史剧本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表现两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彰显出自古以来共存的人文情怀。历史剧的演变、流传以及现代影视传媒的再创作,共同展示了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中凝聚的不屈的奋斗精神,一种 自我、征服世界、追求永恒自由的西绪福斯精神,正是这种悲剧精神使历史与艺术交汇在一起,它也是历史剧重要维度,与历
川剧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独特而古老的剧种,兼具昆腔、胡琴、弹戏、高腔、灯戏五种声腔,在我国戏曲剧种中十分罕见。川剧保存了不少的传统剧目,尤以清新优美的文学性见长。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 川剧表演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独特而的一整套表演程式,唱腔优美,表演真实细腻、别致传神、诙谐风趣,舞台形象典雅,生活气息浓郁。从生活和人物出发,不拘一格,富于变换,特别善于采用托举、开慧眼、传奇绝妙的变脸、钻火圈、藏刀等绝技来塑造人物,使其舞台呈现多彩而神秘的艺术特色。川剧剧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为群众所喜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川剧的基本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