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性:媒介化文化中的表演》 探讨的可能是当今各种表演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在一个由大众媒介和数字技术主导的文化中,现场表演的地位如何? 菲利普 奥斯兰德的这本开创性著作自问世以来,已经推动了一个新研究领域的重新界定。通过探讨现场表演的具体实例,如戏剧、音乐、体育和法庭证言,《现场性》对媒介文化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认为媒体技术已经侵入了现场活动,以至于许多活动根本就不是现场。在这个新版本中,作者彻底更新了他的挑衅性论点,将互联网的影响以及文化、社会和法律的发展纳入考察范围。在解开围绕着现场活动高雅文化地位的最后一些观念桎梏的过程中,这本经典著作将继续塑造公众观念,并就一个关键的艺术困境引发热烈辩论:什么是现场表演?它现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本经过整体修订的新版《现场性》是所有
阿兰 巴迪欧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 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 狂想曲 。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 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 小写的戏剧 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 大写的戏剧 辩护。他所倡导的 大写的戏剧 ,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
从工作坊到剧场的过程中,总有某些东西消失了。 著名戏剧、电影导演彼得 布鲁克说: 在剧场里,我总是犯困。 《西方演出空间简史》这部创新之作对西欧戏剧传统中的演出空间进行了历史描述。大卫 怀尔斯采取了一种广泛的视野,认为戏剧活动既发生在作为 剧场 而设计的建筑中,同样也发生在教堂、街道、酒馆和画廊。他追溯了从希腊罗马直至当下的一系列不同的空间连续性,其中包括在标准的戏剧史中没有涵盖的领域。借鉴亨利 列斐伏尔的文化地理学,本书将戏剧演出定义为特定社会结构的空间实践。这不是一部戏剧文学的背景史。 怀尔斯利用历史材料来解决一个当前的紧迫问题:戏剧演出是在现代建筑师设计的、表面中性的 空的空间 中更好,还是在富有个性的 现成空间 中更好?
张庚、郭汉城编写的《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通过古代戏曲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探索一些戏曲发展的规律,为今天的戏曲理论研究与舞台实践提供借鉴、思路。全书共分为四编十三章,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北杂剧与南戏”、“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清代地方戏”较为清晰的勾勒了戏曲艺术发展脉络,既有对民间戏曲的重视与张扬,也不忽视文人戏曲和宫廷戏曲的价值与意义;既有对剧本文学的考辨论述,也深入涉及舞台表演各个环节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董健,南京大学原副校长、我国著名戏剧学家、文学史家、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本书稿精选了四五十篇学术论文,从多方面展现了多位学者对董健先生的学术研究、戏剧教学、为人处世的深入分析,比如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国话剧研究、戏剧教育观与戏剧意识研究、戏剧理论与戏剧美学、对于董健先生其他文体创作的研究等,对深入、全面、系统地认识董健先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体现出学术同行、门生弟子对他的怀念之情。
柯军、王晓映著的《说戏》是柯军从艺四十年所演经典剧目的传承之作,书中收录了《宝剑记 夜奔》《桃花扇 沉江》《铁冠图 对刀步战》《铁冠图 别母乱剑》《长生殿 酒楼》《牧羊记 望乡》《牧羊记 告雁》《九莲灯 指路闯界》《红楼梦 胡判》《邯郸梦 云阳法场》《邯郸梦 生寤》11折昆剧的情节概述、角色理解、表演门道等内容,由柯军作为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由资深昆曲文化推广者王晓映进行挖掘、整理,将前辈师傅的表演技艺传授、主演对剧中人物命运的体悟、唱念做打舞台湾闽南语言的把握等,一一说来,既作为柯军舞台生涯四十年集大成之艺术档案,又可供当前昆曲传习之珍贵文献。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近二百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书中多是有趣的故事,并不涉及专门的学问,但又与专门的学问多少有点关系。对读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尝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南北词简谱》取前代各谱之所长,去各谱之所短,从创作角度偏重研究曲牌格律。选取的曲词有代表陆,每支曲词后面都附有一篇说明性的文字,不仅剖析了每一曲牌的作法、增句、板式、唱法、联套中的位置,手稿的石印本共五个分册,北词简谱二册,包括卷一至卷四;南词简谱三册,包括卷五至卷十。此次合订为一册。为方便读者翻阅,北诃简谱和南词简谱的书名页各保留一页,把吴梅卷首语移至北词简谱的书名页之前,并为南北词简谱十个分卷的目录和正文页码加了目录,通排了页码。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南北词简谱》取前代各谱之所长,去各谱之所短,从创作角度偏重研究曲牌格律。选取的曲词有代表陆,每支曲词后面都附有一篇说明性的文字,不仅剖析了每一曲牌的作法、增句、板式、唱法、联套中的位置,手稿的石印本共五个分册,北词简谱二册,包括卷一至卷四;南词简谱三册,包括卷五至卷十。此次合订为一册。为方便读者翻阅,北诃简谱和南词简谱的书名页各保留一页,把吴梅卷首语移至北词简谱的书名页之前,并为南北词简谱十个分卷的目录和正文页码加了目录,通排了页码。
本书从四个方面来谈舞台技术。一是布景制图,着重研究布景制图的方法和对绘制图样与图线的一些约定。二是幕布,重点研究幕布的具体制作技术。三是布景制作,主要研究布景的基础制作和拆卸、 安装以及演出迁换的具体方法。四是舞台临时机械设备及特殊效果, 这部分研究舞台临时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专为流动演出使用的,属布景的组成部分。
《戏剧学导论》是作者二十余年来在戏剧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成果积累和教学心得。全书史论结合,放眼古今中西,分戏剧形态、戏剧特性、戏剧意象、戏剧流派、戏剧功能、戏剧表演、戏剧文学、戏剧导演、戏剧空间九章,构建了视野开阔且兼具中国美学风格的戏剧学话语体系。全书精髓之处在于从中国美学中的 意象 和 意境 出发,引申出舞台演出的 戏剧意象 和 演出意境 ,通过清晰的理论阐述,将 意象的生成 作为阐释戏剧艺术的核心概念,并将它作为发展、完善和创造中国现代戏剧美学和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支撑点。除却介绍传统戏剧学中的研究重点 戏剧演出和戏剧文本,本书也对观众、演员表演机制、导演风格、舞台美术、演出空间等更广阔的戏剧艺术命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书稿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经,以各民族戏剧艺术史为纬,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人类文化 的戏剧创作艺术,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与喜剧,印度梵剧,以明清戏曲为代表的中国戏剧,日本的“能”,以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萧伯纳、契诃夫为代表的欧洲戏剧,以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以及新写实主义为代表的欧美戏剧思潮,等等。作者力图将每一民族的艺术视为世界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论述,既突出重点(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又有对欧美各种戏剧思潮系统而全面地平面展开论述,点面结合,繁简得当, 适合作为大中专文科教材和戏剧爱好者的入门级读物。 该书自2005年面世以来,作为高校参考教材,一直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多次加印,经久不衰。此为该书第三版,从原先的“艺术教室”丛书中取出
本书是戏曲研究专家傅晓航先生的论文精选集。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戏曲史论研究;第二,《西厢记》与金批西厢研究。作者从事戏曲理论史研究三十余年,重要论文成果尽在此书。读者可管中窥豹,一睹傅晓航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研究实绩。
本书是顾公硕先生的工艺美术研究随笔,包括对书画题跋的心得的《题跋古今》,讲述文物的《檀龛宝相》以及介绍年画由来及历史的《苏州年画》,其中着重介绍了桃花坞的年画;讲述泥塑的《摩(日 侯)罗》和刺绣的《顾绣与苏绣》等文章。
中国戏剧首推京剧,外国朋友叫京戏。京戏在国外有一大批戏迷,全世界都知道京戏是中国国粹。中国戏剧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有二百七十多个剧种,泱泱剧目数不胜数。喜欢戏曲的听众、观众起码过亿。随意以四面八方定向,我们就可以拿出几个有代表的剧种。 东有越剧,南有粤剧,西有藏戏,北有京剧,东北有吉剧,东南有采茶戏,西南有川剧,西北有秦腔……海外华人归乡拜祖,听一听乡音,看一看大戏,他们的身心得到一次冼礼,他们的心愿将得到一次回应。龙的子孙,根在中国。 走南闯北,看一看大戏便可立刻了解当地文化风俗。地方戏是我们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种捷径。
《牛津戏剧全史》系统梳理了4000多年的戏剧史脉络,囊括了古今中外6个大洲的戏剧类型,全方位还原了台上台下的戏剧世界,是一部系统、全面、完整、经典的戏剧百科全书。 系统梳理4000 年戏剧史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完整梳理了从公元前2600年的原始戏剧庆典,到20世纪充满现代科技元素的戏剧的历史。 囊括了古今中外6 个大洲的戏剧类型: 这里有充满古典气息的古希腊悲喜剧,有饱含人文精神的欧洲文艺复兴戏剧,有东亚特色的中国京剧、日本歌舞伎,有野性十足的非洲部落戏剧,有折射时代背景的俄罗斯戏剧 全景还原台上台下的戏剧世界: 不仅从剧本、布景、演员上展现了戏剧本身内容,还从观众互动、剧院运营、历史背景等方面呈现了戏剧世界的全貌。
《巴渝仪式戏剧通览》是 “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重庆地区的仪式戏剧为例,对仪式戏剧进行客观评价,承认仪式戏剧在戏剧发展史中的固有位置,给仪式戏剧以科学定位。有利于戏曲史论界重新审视中国戏曲历史,找回那些已经失落殆尽的戏剧文化记忆,保全完整的戏剧文化基因。丛书以古代巴蜀文化为源流,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以长期田野考察作业为方法,全面记述和集中呈现了重庆民间长期流传的有关阳事、阴事、神事活动的祭祀仪式文化。本册《个案②》主要记叙巴渝地区仪式戏剧的五天安葬仪式与梅山祭祀仪式。
本书为王鲁湘历年作品精选集。所选文章囊括了作者的介绍与评析当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的大部分文章,也收录了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所写就的文化感悟,既有端肃长文,精研文艺理论,又有精致小品,可堪赏玩细品。有精深义理,有江湖分野,有泥土情怀,有生死感悟,风骨疏朗,灵性兼具,博通古今,纵贯东西,其思想维度之广博、内容之丰富,深入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勾画出一座深具中国味道的“文化大观园”。
阿兰·巴迪欧是法国当代 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狂想曲”。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 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小写的戏剧”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大写的戏剧”辩护。他所倡导的“大写的戏剧”,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