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性:媒介化文化中的表演》 探讨的可能是当今各种表演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在一个由大众媒介和数字技术主导的文化中,现场表演的地位如何? 菲利普 奥斯兰德的这本开创性著作自问世以来,已经推动了一个新研究领域的重新界定。通过探讨现场表演的具体实例,如戏剧、音乐、体育和法庭证言,《现场性》对媒介文化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认为媒体技术已经侵入了现场活动,以至于许多活动根本就不是现场。在这个新版本中,作者彻底更新了他的挑衅性论点,将互联网的影响以及文化、社会和法律的发展纳入考察范围。在解开围绕着现场活动高雅文化地位的最后一些观念桎梏的过程中,这本经典著作将继续塑造公众观念,并就一个关键的艺术困境引发热烈辩论:什么是现场表演?它现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本经过整体修订的新版《现场性》是所有
阿兰 巴迪欧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 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 狂想曲 。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 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 小写的戏剧 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 大写的戏剧 辩护。他所倡导的 大写的戏剧 ,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
20世纪中国美学有三大理论遗产:*是蔡元培、朱光潜等为代表介绍的西方的美学思想和理论;第二是以王国维、宗白华、徐复观等为代表的立足于中国人美感独特性的美学理论;第三是以蔡仪、李泽厚、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其中以李泽厚等人的“实践美学”成就*,影响*,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界的主流理论。“实践美学”与蔡仪和朱光潜的美学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截然分开。因为,“实践美学”是马克思主义这根藤上结出的瓜,李泽厚、朱光潜、蔡仪的美学在这个根本理论上是一致的。而从王国维和宗白华等人的观念和方法中,可能找到中国美学健康发展的正途,找到在真正学术意义上研究中国美学理论的不二法门。基于这种考虑,本书不是一种中国美学一百年的编年史,而只是把一百年来能够称作学术研究的中国美学著
《青春戏剧档案》一书收录当代戏剧文学10部,包括:朱宜的《长生》、赵秉皓的《微观世界》、何薇的《纸桃》、任淼的《歌尽桃花扇底风》、杨小雪的《人间童话》等。 这些作品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们的作者没有一位在创作它们时年龄超过了22岁,因此它们都是很不成熟的习作,比起专业技巧上的幼稚来说,它们的作者在生活上缺乏起码的历练和积累是更致命的弱点;第二,非常可能也是因为作者们年轻,他们的艺术想象大胆地进入了当代中国主流戏剧视为“雷池”的精神空间。 《青春戏剧档案》由吕效平主编。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近二百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书中多是有趣的故事,并不涉及专门的学问,但又与专门的学问多少有点关系。对读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尝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
本书共三个部分,其中,部分是呼吸、眼神、肋、胯、膝,肢体曲线等元素训练共三节;第二部分是手、臂、单脚、双脚、腿、腰、步法、旋转、舞琵琶等基本动作训练共八节;第三部分是性格组合训练,春中有思维菩萨、莲花童子、舞绸伎乐、武伎、飞天等五种。并附敦煌舞基本训练教学大纲和伴奏乐曲。因为它是一套风格性训练教材,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掌握敦煌舞风格韵律,不属于功能性训练,即不解决舞蹈基本能力和技巧问题,因此,使用本训练教材要与舞蹈基训课密切配合。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和技巧的完成,主要依靠舞蹈基本技术的训练。在安排、掌握本教材进度时,必须与舞蹈基本技术课很好配合衔接。此外,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与其他舞蹈在风格上的区别,如傣族民间舞蹈,和敦煌舞的手势、胯部动作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呼吸、步法上截然不同,
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戏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传统的戏曲艺术逐渐走向衰落。保护戏曲艺术,正是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戏曲艺术学院,在培养戏曲人才、保护戏曲艺术方面多有贡献。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对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主要是指身段训练和形体训练。书稿对戏曲学习中的基础性训练,身段和形体训练配以精心勾画的素描,进行了详细解读。书稿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从四个方面来谈舞台技术。一是布景制图,着重研究布景制图的方法和对绘制图样与图线的一些约定。二是幕布,重点研究幕布的具体制作技术。三是布景制作,主要研究布景的基础制作和拆卸、 安装以及演出迁换的具体方法。四是舞台临时机械设备及特殊效果, 这部分研究舞台临时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专为流动演出使用的,属布景的组成部分。
。。。
。。。
藏戏是现存中国戏曲剧种中为古老的剧种之一。据传,广场演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其他一些大剧种,如京剧、昆曲、川剧等,历史都比藏戏短。藏戏源于西藏各地,流传在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基本没有受到外界或外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因此,它不仅在国内戏曲艺术中非常奇特,而且在世界各国的戏曲艺术中也十分罕见。 藏戏作为藏民族在雪域高原这一人类生存极限之地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结晶,是中华民族也是全人类的极为宝贵的财富。 本书力图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故事,丰富的图片将这一古老神奇的文化形态——藏戏艺术呈现于读者面前。
王国维不仅在古史地、古文字上是一代大师,在中国戏曲史研究上也卓有贡献,本书即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中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但却因以往学者的轻视而晦暗不显。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在这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它全面考察,追根溯源,回答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特征,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中国戏曲文学的成就等带根本性的问题,使元曲这一瑰宝重放异彩,并为今后的戏剧史研究指明了道路。
本书是戏曲研究专家傅晓航先生的论文精选集。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戏曲史论研究;第二,《西厢记》与金批西厢研究。作者从事戏曲理论史研究三十余年,重要论文成果尽在此书。读者可管中窥豹,一睹傅晓航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研究实绩。
本书为王鲁湘历年作品精选集。所选文章囊括了作者的介绍与评析当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的大部分文章,也收录了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所写就的文化感悟,既有端肃长文,精研文艺理论,又有精致小品,可堪赏玩细品。有精深义理,有江湖分野,有泥土情怀,有生死感悟,风骨疏朗,灵性兼具,博通古今,纵贯东西,其思想维度之广博、内容之丰富,深入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勾画出一座深具中国味道的“文化大观园”。
阿兰·巴迪欧是法国当代 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狂想曲”。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 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小写的戏剧”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大写的戏剧”辩护。他所倡导的“大写的戏剧”,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
“罗锦堂曲学研究丛书”系罗锦堂曲学研究集大成者 以简体字版本在大陆出版,包括《中国散曲史》、《元杂剧本事考》、《明代剧作家考略》和《北曲小令谱·南曲小令谱》四种。丛书资料丰富,考证有据,论证充分,勾勒清晰,对曲学渊源,相关作家、剧目、曲谱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有重要的学术、艺术和文化积累、传承价值。对于读者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曲学,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其中的《中国散曲史》,完整勾勒了中国散曲的发展源流。 教育家于右任题词肯定,学术宗师霍松林作序推荐。
这本书的内容关乎戏剧的交叉、跨界和溢出,试图理解当代西方戏剧实践的一些重要方面,但同时也努力挖掘并(重新)阐述一些似乎经常被隐藏起来或奇怪地遗忘掉的戏剧史研究模式。因此我们坚持讨论“多元形体戏剧”和“多种戏剧中的形体”,而不只是某种单一形式或实践。我们把本书中的关键词——“形体戏剧”、“整体戏剧”等等——看做理解特定实践和观念的框架或透镜。作为视角,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与一些领域对话而不至于把不同的领域割裂开来。因此,我们用了少量关键性的技术词语或正式称谓(如“表演文本”或“制作文本”),作为戏剧讨论和戏剧话语现代语汇的构成部分。从这些考虑和视角中,可以提炼出我们很根本的前提:作为一个术语、一种观念或一个概念,“形体戏剧”概括了19世纪和20世纪一些运动的目标:与持续处在霸权地
本书是山西运城学院宋洁的一部学术研究结项书稿。千百年来,关公经过历代小说家、戏剧家、民间艺人的不断美化、神化、圣化,早已由一位历史人物,晋升为中华民族的一尊道德偶像,不过,百姓心目中的关公,却并非历目前真正的关羽其人,而是经由民间传说、话本、戏曲、小说与民俗、宗教、政治等诸人文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造就的一个形象,本书就将围绕着关公形象的演变从小说、戏曲和人们的信仰入手进行研究解读。
固本与开新是黄梅戏走向成熟、步入辉煌的重要原因,也是黄梅戏的优良传统。段友芳著的《固本与开新--论新时期黄梅戏的现代化探索》 部分从现代化进程、非遗保护、“戏改”进程等角度并从理论上详述了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相关背景;第二部分从黄梅戏的现代性追求、探索的成就与特点等角度论述了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历程;第三部分探讨了黄梅戏的固本和开新及其二者之关系:固本和开新就是人们常说的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他们是黄梅戏发展壮大的两翼,任何一翼折断,都会直接威胁到黄梅戏的生存与发展;第四部分总结和论述了新时期黄梅戏现代化探索的途径与方式。